【革蘭染色】革蘭染色法是一種細菌學中常見的鑒別染色法,最初由丹麥醫師革蘭創立,故稱革蘭染色法。其屬複雜染色法:先用堿性苯胺染料染色,再加碘液媒染,然後用酒精脫色,最後以沙黃或稀釋複紅複染,此法可將所有細菌分為兩大類,凡能夠固定結晶紫和碘的複合物.而不被酒精脫色,仍保留紫色的,稱為革蘭陽性菌。凡能被酒精脫色,再經複紅複染成紅色的細菌,稱為革蘭陰性菌。本法的實際意義有:①鑒別細菌;②選擇藥物;③鑒別細菌的致病物質主要為外毒素(革蘭陽性菌)或內毒素(革蘭陰性菌)。
【草酸韓背石】腎結石的一種。在腎結石病中最為常見,多見於堿性尿。結石呈球形、橢圓形、菱形、桑椹狀或樹枝狀。深褐色,質甚堅硬,表麵粗糙,故易損傷組織引起起血尿,並極易並發腎盂與輸尿管梗阻。X線顯影佳,有較深的斑紋,邊緣不規則。
【蕁麻疹】(又稱“風疹塊”。為真皮局限性暫時性水腫。特征為皮膚上出現大小不一的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出得快退得亦快,並有瘙癢或燒灼感。部分病例可有發熱、惡心、嘔吐、腹痛等全身症狀。針對病因對症治療。
【熒光】一種特殊的發光現象。不是由於發光體溫度升高而發射的光,可能是由於發光體的化學反應引起,或是由於外來的能量所激發。
【封閉抗體】存在於動物血清屮的一種抗體,司以封閉免疫淋巴細胞殺傷腫瘤細胞的能力,還可以競爭性地與抗原作用,抑製抗原與相應的抗體作用。如180抗體可競爭性地與過敏原結合,而抑製這種抗原與相應的抗體相作用,封閉了血管活性介質的釋放。再如封閉抗體可抑製甲狀腺刺激免疫球蛋甶刺激合成過多甲狀腺素,本病患者則可不出現甲亢症狀。
【臥位試驗】在病人平臥位時計數1分鍾脈搏數,然後囑病人起立站直再計數1分鍾的脈搏數。由臥位到立位脈搏增加10~12次為交感神經興奮增強。由立位到臥位稱為立臥試驗,前後各計數1分鍾脈搏數,若減少10~12次為副交感神經興奮增強。
【賁門弛緩】由於暫時性神經調節失衡,食管下端和胃賁門部缺乏肌張力,賁門鬆弛以致經常開放。常見於腦發育不全的患兒。在新生兒早期出現嘔吐,特點是吃奶後平放嬰兒時即發生嘔吐,如將小兒豎起即可防止。重者可導致脫水。營養不良。鋇餐透視可確診。治療:用較稠厚的乳汁,喂奶後2~3小時內置小兒於豎立位。賁門肌張力逐漸恢複,大都可痊愈。
【帶蟲者】人體內有寄生蟲寄生無明顯症狀者。
【帶菌者】體內帶有某種致病菌並能散布這些細菌而無相對應症狀者的人或動物。
【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膚病,表現為成簇水皰沿體表一側的皮膚周圍神經作帶狀分布,多伴神經痛及局部淋巴結腫大,很少複發。祖國醫學稱“繞腰火丹”。治療:中西醫結合,對症處理。
【胡杉輕夾現象】又稱“左腎靜脈受壓綜合征”。走行於腹主動脈和腸係膜上動脈所形成的夾角間的左腎靜脈受壓現象。其間充以腸係膜、脂肪、淋巴結及腹膜等,故走行此夾角間的左腎靜脈不致受壓,但於青春期,身長速增、椎體過度伸展、體型急劇變化等情況下,夾角變窄,左腎靜脈受壓,引起血液動力學變化,其重要後果之一即左腎出血,其尿中紅細胞屬非腎小球性。出血程度不一,可為無症狀血尿於尿篩查中檢出,也可為明顯肉眼血尿,且可反複發作,有時以運動為誘因,有些伴左腰部不適或腹痛,小兒可訴腹痛並常喜俯臥位。在非腎小球性血尿患者中,當除外高尿鈣、腫瘤、感染、結石後即應想到本症的可能。可借助3型超聲波、血管造影及檢查明確診斷。一般無需治療,通常隨小兒年齡增長或側支循環的建立,症狀即可緩解,個別嚴重者可行血管再植。
【相對不應期】心肌細胞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的一個時期。從有效不應期完畢到複極化基本上完成的這段時期。在此時期內,施加給心肌細胞以高於正常值的強剌激,可以引起擴散性興奮。出現相對不應期的原因是:此期膜電位絕對值高於有效不應期末時的膜電位,但仍低於靜息電位,這時通道已逐漸複活,但其開放能力尚未恢複正常;故心肌細胞的興奮性雖比有效不應期時有所恢複,但仍然低於正常,引起興奮所需要的剌激高於正常。在相對不應期內產生的興奮,叫做期前興
【標準導聯出又稱“雙極肢體導聯”。描記心電圖時使用的一種導聯,反映兩個肢體之間的電位差。標準導聯包括3種:I導聯:將左上肢電極與心電圖機的正極端相連,右上肢電極與負極端相連,反映左上肢與右上肢的電位差。II導聯:將左下肢電極與心電圖機的正極端相連,右上肢電極與負極端相連,反映左下肢與右上肢的電位差。III導聯:將左下肢電極與心電圖機的正極端相連,左上肢電極與負極端相連,反映帛下肢與左上肢的電位差。
【枯草熱】一種因吸人外界過敏原而引起的過敏性鼻炎。發病時鼻癢、連續噴嚏、流大量水樣清涕,有時伴眼結膜、上齶部甚至外耳道部奇癢等。由於鼻黏膜的腫脹,患者常有鼻塞和嗅覺減退現象,症狀通常早晚加重、日間及運動後好轉。
【柯薩奇病毒】一組腸道病毒。最大的特點是能使新生小白鼠致病,根據其病變的不同可分為八、8兩大組。六組病毒至今已發現23個型,8組病毒已發現6型。該病毒在全世界各地廣泛地引起散發或流行疾病,在兒童時期尤為多見。其臨床表現複雜而多樣化,大多屬輕症,但也可危及生命。可引起無菌性腦膜炎、類脊髓灰質炎、心肌炎、流行性胸痛、出疹性疾病、皰疹性咽峽炎、嬰兒腹瀉,以及流行性急性眼結膜炎等。迄今尚無特效的療法。
【南瓜子】葫盧科植物南瓜的種子。有效成分為南瓜子氨酸。能麻痹牛絛蟲的孕卵節片,單用時幾乎無療效,但與檳榔合用治療牛絛蟲病,治愈率可達95%。無不良反應。
【麵具臉】即麵具麵容。麵積呆板,無表情,似麵具樣。見於震顫性麻痹患者。
【麵神經】又稱“第通對腦神經”。含有3種纖維成分的混合性腦神經。於腦幹腹側麵橋溝處側出腦,和位聽神經一起進人顳骨岩部內耳道,由莖乳孔出顱,主要分布於麵部。按功能可分:①運動纖維,支配表情肌、頸闊肌等。②副交感纖維,支配淚腺、舌下腺、下頌腺的分泌。③感覺纖維,感受舌前2/3的味覺刺激。
【麵神經麻痹】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引起中樞性麵癱。表現為病灶對側下部麵肌癱瘓,即鼻唇溝變淺,口角輕度下垂,示齒無力,但閉眼、皺眉、抬額尚好。病變在麵神經核或核以下周圍神經部分引起周圍性麵癱,表現為病變同側顏麵上、下麵部肌肉均無力或癱瘓。
【麵神經癱瘓】又稱“麵癱”。麵神經麻痹後引起的麵部肌肉運動功能喪失。多見於一側,口角歪向健側,病側不能閉眼抬眉,講話、哭笑時更為明顯。最常見於麵神經炎,也見於中耳炎、腦膜炎、腦瘤、外傷等。治療應針對病因,用藥物、理療、按摩、針刺並戴紗布眼罩,以保護病側眼角膜。
【麵神經炎】麵神經的急性非化膿性炎症。由感冒、麵神經的周圍炎症的波及或壓迫等引起。病變常為單側,病前多有受冷風侵襲史。起病突然,表現為一側麵部表情肌癱瘓,包括額紋消失、不能皺眉、眼瞼閉合不全、在閉眼時眼球向上轉動、病側鼻唇溝淺、口角漏水、歪斜,不能鼓腮。恢複不完全者常留有麵肌攣縮,或在咀嚼食物時病側眼流淚(鱷淚征)等。急性期可給予強的鬆、維生素8族藥物;急性期後予以針灸和按摩。
【耐受性】①生物群體中少數個體對於藥物的敏感性很低,甚至用非常大劑量顯示的作用卻很小。②有些藥物反複應用時,亦可以產生耐受性。③微生物和昆蟲經反複用藥後,表現出耐藥或抗藥性。
【耐藥性】又稱“抗藥性”。生物對於藥物的抵抗性。一般指對某藥原來敏感的微生物或昆蟲,經非致死濃度作用一定時間後,對該藥所產生的加大抵抗力,這種性質往往可以傳至它們的後代。
【殘氣量】用最大力量呼氣以後,肺內殘留的氣體。殘氣量加肺活量為肺總量。在平靜呼氣之後,存留在肺中的氣體量為功能殘氣量。殘氣量不可能用肺量計直接測定,一般均在測得功能殘氣量後,再減去補呼氣量求得。臨床上以殘氣量占肺總量的百分比作為衡量功能殘氣量是否正常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