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1 / 3)

【細胞毒性因子】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對細胞有毒性作-用的物質(如淋巴毒素等)。對培養的組織細胞或腫瘤細胞有殺傷作用。

【細胞分化】細胞在構造和功能上由一般到特殊的演變過程。細胞分化在胚胎發育時最為劇烈,從受精卵形成各種特殊功能的細胞,如表皮、肌肉、神經等。目前認為細胞分化是由於個體內細胞群之間的和細胞之間的誘導作用,致使基因選擇性激活或阻抑的結果。

【細胞分裂】通過細胞由生長和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加的過程。可分為無絲分裂、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細胞管型】管型基質內含有細胞,其數量超過管型總體的1/3時稱細胞管型。是在病理狀態下,紅細胞、白細胞、脫落的變性腎小管上皮細胞在腎小管內與蛋白質聚集而成。細胞管型分為三種:紅細胞管型、白細胞管型和上皮細胞管型。紅細胞管型多出現在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時。白細胞管型多出現在腎孟腎炎時,但急性腎炎也偶可見到。上皮細胞管型,含有許多腎小管上皮細胞,多見於急性腎小管壞死、子癇、重金屬中毒時見到。

【細胞核】細胞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由核膜、核仁、染色質(或染色體)及核基質等組成。一般呈圓形或橢圓形,少數呈杆狀、紡錘狀或馬蹄形。通常每個細胞隻有一個細胞核,但也有兩個以上的。細胞核在遺傳信息貯存、細胞繁殖、維持遺傳穩定性上有重要作用。任何有核細胞去掉了核便失去其固有的生活功能,並很快趨於死亡。哺乳動物的紅細胞成熟後失去核,不能再繁殖。

【細胞間質】存在於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非細胞結構的物質,如骨細胞周圍的膠原纖維、基質和鈣鹽,肺泡細胞之間的彈力纖維和基質等。細胞間質對細胞有營養和支持等作用。

【細胞漿】即“細胞質”。細胞膜與核膜之間的整個區域。包括其中的細胞器,如線粒體、高爾基複合體、中心體等。

【細胞介導的淋巴細胞溶解作用】檢測特異性細胞毒性丁細胞殺傷靶細胞的一種混合淋巴細胞培養法。試驗第一步同混合淋巴細胞培養將免疫(致敏)動物的細胞與刺激細胞用於免疫者混在一起共同培養,然後將標記的靶細胞按比例加入共同孵育。與刺激細胞心抗原一致的靶細胞即可被細胞毒性細胞溶解,釋放出來。根據用V計數儀顯示的結果,可計算的殺傷活性。此法應用廣泛,方法敏感,結果準確,臨床上多用於研究器官移植反應中致敏狀態、移植排斥反應及腫瘤免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感染等。

【細胞介導免疫】即“細胞免疫”。是致敏淋巴細胞所產生的免疫。某些抗原侵人機體後,能刺激丁淋巴細胞使之分化為特異性的致敏淋巴細胞,後者與同一抗原再接觸時則釋放出多種淋巴因子,間接或直接殺滅或清除抗原物質,發揮其免疫功能。人體對細胞內寄生的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的抗感染免疫、抗腫瘤免疫、移植排斥,以及大多數自身免疫性疾病,均以細胞介導免疫即細胞免疫為主。

【細胞連接】又稱“細胞間連接”,位於密集的細胞的相鄰區,呈點狀、斑狀或帶狀。電鏡研究證明,細胞連接由細胞相鄰區特化的細胞膜和細胞質構成,使細胞相互緊密相連。有的為機械性的粘著,使細胞彼此不易分離;有的封閉細胞間隙,防止細胞外物質穿人,保護機體內環境穩定;有的是相鄰細胞間離子和小分子出人的通道,供細胞交換化學信息和發生電耦聯。細胞連接大致分四型:閉鎖連接或緊密連接、中間連接或粘著小帶、橋粒或粘著斑、縫隙連接。

【細胞免疫缺陷病】丁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缺陷。其主要病因與胸腺發育不良導致丁淋巴細胞的發育分化障礙有關。發病率占各種缺陷病的5%~10%。臨床常見有先天性胸腺發育不全症和細胞免疫缺陷半免疫球蛋白合成異常。

【細胞膜】它是包圍在細胞最外層的一層很薄的膜。主要是由脂類蛋白質和糖類組成。它是一個嵌有球形蛋白質的脂類二維排列的液態體,膜是動態的、不對稱的具有流動性特點的結構。在細胞膜表麵覆有一層粘多糖的物質,具有粘著、支持、保護等功能。由於細胞膜是一種特殊的具有選擇性的半滲透膜,胞膜上還有接受各種信息的專門裝置,即所謂受體。機體內各種含氮類激素、神經遞質以及非脂溶性藥物等大多是首先透過膜上的受體,而後再影響細胞內的代謝過程。此外細胞膜還和機體的免疫功能、細胞分裂、分化以及癌變等過程有關。

【細胞膜流動性】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磷脂與蛋白質在膜中不斷運動,使膜具有類似液體,易於流動的一種性質。習慣上把膜上的脂類分子的運動和蛋白質分子運動分別討論。一般所說的膜的流動性就是指脂的流動性,而把蛋白質的運動性質稱為膜蛋白的活動性。

【細胞膜受體】本質為蛋白質、多肽、兒茶酚胺類化合物,由於水溶性較強或分子較大,難於自由擴散透過細胞膜脂質,其受體往往存在於細胞膜上,為特殊的膜蛋白。

【細胞膜通透性】細胞為了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必須從周圍環境攝取營養物質,並將代謝產物或廢物排出細胞。細胞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必須通過細胞膜。細胞膜控製物質出人細胞的性質稱為細胞膜通透性。其最顯著的特點是選擇性,這對於保持細胞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決定通透性大小的因素是通透物質的理化性質和細胞膜的結構及所處的環境。

【細胞內脫水】失水的病人,如失水的比例大於失鈉,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後,水由細胞內滲出以調節細胞內外液滲透壓,致使細胞內液減少,即細胞內脫水。細胞內脫水時,患兒常劇烈口渴、高熱、煩躁不安、肌張力增高、甚至發生驚厥。

【細胞內液】分布於細胞內的體液。正常成人細胞內液占體重的40%。主要是由水和溶解於其中的電解質等所組成。細胞內液的電解質,主要陽離子為尺―,陰離子是磷酸根離子等。細胞內液量的恒定對維持細胞的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有十分重要作用,如細胞內液量過多,可引起細胞腫脹,如腦水腫等。相反,則引起細胞皺縮。

【細胞培養】細胞的體外培養技術。即在無菌條件下,將動物或植物有機體中的細胞分離後,置適當的培養基因,使之繼續生存、生長,甚至繁殖的一種方法。細胞培養大致可分為群體培養和克隆培養兩種方式。

【細胞器】細胞內部結構的統稱(如顯微結構),包括線粒體、內質網、髙爾基體、微絲、微管等。

【細胞吞噬】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具有較強的吞噬作用。吞噬過程的開始是白細胞將要吞噬的物體,如細菌或異物,粘在細胞膜上,然後細胞朝著細菌所處的周圍伸出許多偽足,偽足逐漸包裹細菌並彼此融合,最後將細菌包人細胞質內,形成一層質膜包圍的小泡,叫做吞噬體。有時細菌或被吞噬物粘著於細胞膜上,可形成一凹陷而陷入細胞內,形成一吞噬體。即完成了細胞吞噬的過程。

【細胞性腦水腫】腦組織不能利用脂肪和蛋白質,其主要能量來源為葡萄糖。,以維持腦細胞的正常生命活動和生理功能,也是維持腦細胞膜的正常通透性和鈉泵運轉功能所必需。正常情況下,腦細胞外鈉離子濃度比細胞內高3倍,腦細胞內鉀離子濃度比細胞外高20倍。在神經活動時,鈉離子由膜內流到膜外,是依靠八丁?作為能量,稱為鈉泵。而鉀離子從膜內流到膜外,依靠細胞膜的通透性和滲透壓差即可完全。當各種病理原因引起腦缺氧時,葡萄糖的有氧氧化速率降低甚至停止,使腦細胞失去能量供應,鈉泵不能運轉,鈉離子不能從細胞內轉移至細胞外,導致腦細胞內鈉離子的堆積。細胞膜的功能喪失,不能維持細胞膜的膜電位,而使神經衝動的傳導暫時停止。帶負電荷的氯離子能自由的通過細胞膜與鈉離子結合成氯化鈉,細胞內氯化鈉增多致滲透壓增高,水分大量進人細胞,使細胞腫脹、體積增大,細胞外間隙很小,甚至細胞破裂。神經膠質細胞膜的阻力較小,最易首先出現細胞內水腫。無氧代謝使乳酸堆積,細胞膜通透性增強,胞漿內蛋白質的吸水性加強,使細胞內水腫加重。細胞性腦水腫的水腫液是鈉及氯離子增高為主的血漿超濾液,水腫的部位是在白質及灰質的細胞內。此型腦水腫常見於腦缺氧、腦缺血、各種中毒性腦病、化學毒劑中毒、嚴綜合征等。

【細胞學檢查】由於惡性腫瘤細胞比正常細胞容易從原位脫落,故可用各種方法取得瘤細胞或組織顆粒,鑒定其性質。例如:用濃集法收集痰、腹水、腦水或衝洗液等的細胞;用拉網法收集食管和胃的脫落細胞;用印片法取得表淺的瘤體表麵細胞,還可用穿剌法取得比較深在的瘤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