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2 / 3)

【細胞遺傳學】遺傳學的一個分支,它把遺傳學研究和細胞學方法結合起來。從細胞的角度,主要是從染色體的結構和行為來研究遺傳現象、找出遺傳機製和遺傳規律。此外,還包括細胞質及其他細胞器遺傳作用的研究。

【細胞因子】由活化的免疫細胞和某些基質細胞分泌的、介導和調節免疫、炎症反應的小分子多肽,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補體外的另一類非特異性免疫效應物質。它包括由淋巴細胞產生的淋巴因子和由單核巨噬細胞產生的單核因子等。已知這些細胞因子在介導機體多種免疫效應、如腫瘤免疫、抗感染免疫、移植免疫、自身免疫以及造血功能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

【細胞質】即“細胞漿”。指從細胞膜以內,直至細胞核外的整個區域,它包括細胞質基質、細胞器和內含物等。在光鏡下可見的細胞器有:線粒體、高爾基複合體、中心體等構造。在電鏡下還可見有:內質網、核蛋白體、溶酶體、微管、微絲等微細的構造。

【細胞質遺傳】把遺傳學研究的對象和細胞學方法結合起來,從細胞質的角度研究遺傳現象。它是一種不依賴於細胞核,僅決定於細胞質本身成分的獨特性的遺傳。

【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對細胞增殖周期中各期細胞均有殺滅能力的抗癌藥4包括烷化劑,如環磷酰胺,與大部分抗癌抗生素等。這類藥物多能與細胞中的八發生共價或非共價結合,阻礙其複製或功能。其作用強度與劑量成對數關係。大多數烷化劑對增殖周期中的細胞較敏感,但對後期細胞作用弱或無作用。

【細長指(趾)綜合征】“蜘蛛腳樣指(趾)綜合征”、本病屬結締組織遺傳性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變主要累及中胚葉的骨骼、心髒、肌肉、韌帶和結締組織。骨骼畸形最常見,全身管狀骨細長,指趾細長呈蜘蛛腳樣。可有胸悶、心悸、心絞痛、心髒增大、二尖瓣關閉不全或脫垂,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重者心力衰竭。眼可雙側晶體半脫位,視網膜剝離等。預後較差,多死於心血管並發症。目前尚無滿意治療。可對症處理。

【細菌】—種具有細胞壁的單細胞微生物。屬於原生生物界中的原核細胞型,它形體微小,結構簡單,無典型的細胞核,隻有核質(染色體),無核膜和核仁,不進行有絲分裂;除核蛋白外無其他細胞器。細菌的外形有球形、杆形、螺形三種基本形態,有的具有芽胞、鞭毛或莢膜。以簡單的二分裂方式繁殖。廣泛分布於土壤、水、空氣及生物體內及體表。細菌參與並保證自然界的物質循環和工農業生產上起著重要作用。然而,也有少數細菌可通過不同的途徑引起人類疾病。

【細菌毒素】由細菌合成並產生的毒素為細菌毒素。其包括內毒素和外毒素兩種。內毒素成分為脂多糖),是磷脂-多糖-蛋白質複合物,存在於細菌細胞壁,是菌體的結構成分,隻有當菌體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細胞裂解後才釋放出來,毒力較低,以革蘭陰性菌多見。外毒素係某些細菌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的,是一種蛋白質,毒力極強。產生外毒素的細菌主要是某些革蘭陽性菌。外毒素具親組織性,選擇性作用於某些組織和器官,引起病變。

【細菌培養】用人工的方法培養,使細菌生長繁殖。細菌的培養,無論在傳染病的診斷、流行病學調查、菌苗製備或其他醫學工業的生產上均有實際意義。人工培養的培養基是由適合細菌生長繁殖的各種營養料配製而成。細菌培養基可分為固體、液體、半固體三種。細菌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後,可呈均勻混濁、沉澱或表麵生長三種情況。從生長情況,大致可以鑒別細菌。細菌接種在固體培養基上,經過一定時間培養後,則在培養基表麵出現肉眼可見的單個細菌集團,稱為菌落。可利用單個菌落來分離純培養(純種細菌)和計算標本中的細菌的數目。用穿刺接種方法,可將細菌接種在半固體培養基中。為了大量繁殖細菌,如製備菌苗等可采用連續培養法。

【細菌性肺炎】由於細菌感染導致的肺部炎症。可由肺炎鏈球菌、鏈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大腸杆菌等細菌引起。但以肺炎鏈球菌占大多數。主要表現為大葉性肺炎和一般的支氣管肺炎(即非間質性支氣管肺炎),前者多見於3歲以上小兒,皆屬原發性,病原體絕大多數為肺炎球菌,少數為其他菌。後者多見於3歲以下小兒,常繼發於病毒性肺炎。多由肺炎球菌所致,溶血性鏈球菌往往在麻疹或百日咳病程中作為繼發感染出現。凝固酶陽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小兒重症肺炎的常見原因。流感杆菌引起的肺炎常繼發於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或敗血症。臨床主要表現為高熱、嘔吐、煩躁、喘憋以及呼吸係統的症狀和體征,並可伴發消化道、循環係統、神經係統等症狀和體征。X線檢查可表現為大片狀均勻而致密的陰影或非特異性小斑片狀肺實質浸潤陰影。血常規檢查細菌性肺炎病兒白細胞總數大多增高,一般可達15000~30000,中性粒細胞在60%~90%治療應從整體出發,加強護理、保證休息、營養、新鮮空氣及液體人量,積極控製感染,防止並發症,及時進行對症治療,包括鎮靜、止咳平喘、強心、輸氧、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

【細菌性痢疾】又稱“杆菌性痢疾”,小兒較常見的一種腸道傳染病,由痢疾杆菌所致。臨床上以發熱、腹痛、裏急後重及排泄含有黏液、膿血的稀糞便為其主要症狀。臨床上分為急性細菌性痢疾和慢性細菌性痢疾,前者又分為普通型、輕型、重型及中毒型。中毒型痢疾是細菌性痢疾的危重臨床類型,起病急,發展快,病情嚴重,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三種類型:休克型、腦型(即呼吸衰竭型)和混合型。治療包括抗菌療法、液體療法及對症治療。對中毒型菌痢要爭分奪秒地糾正休克,呼吸衰竭、高熱等危重情況。

【細菌性心內膜炎】目前稱“感染性心內膜炎”。因細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柯薩奇病毒、立克次體等)直接感染而產生的心內膜炎。以往認為其感染的病原為細菌,故稱為細菌性心內膜炎。其有急性和亞急性之分。原無心髒病的患兒,遇有毒力較強的細菌。發生敗血症並發心內膜炎,病程在6周以內者為急性;在原有心髒病的基礎上感染毒力較弱的細菌,病程超過6周者為亞急性。其典型的臨床表現有發熱、心髒雜音、栓塞現象、皮膚病損、脾腫大、血培養陽性等。血培養是確診的關鍵。治療應爭取及早應用大劑量抗生素,不可等待血培養結果而延緩治療。但在治療之前先作幾次血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的指導抗生素的選用。

【細小濕囉音】又稱“小水皰者”。由於細支氣管或肺皰內有較稀薄的液體,如滲出液.痰液、血液、膿液等,在呼吸時氣體通過液體形成小水皰並立即破裂所產生的聲備。多在吸氣終於出現,常見於細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肺結核早期、肺淤血及肺梗死等。

【毒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能力。

【毒蘑菇中毒】又稱“毒蕈食物中毒”。毒蘑菇為一類高等真菌,有毒成分依品種不同而異。誤食後可引起多種髒器的急性中毒損害:肝髒急性壞死、胃腸炎、神經精神症狀及溶血等。膽堿酯酶活力測定有助於部分中毒患者的診斷。依不同症狀可分別選用抗膽堿能神經藥物,如膽堿酯酶複活劑、巰基絡合劑、細胞色素C及抗休克、抗溶血等對症療法

【毒素】生物和某些病原微生物(如細菌或真菌等),在代謝過程中所形成的毒性產物。可損傷機體組織細胞,發生中毒性改變。依其來源、性質與毒性作用可分為細菌性、生物性毒素等,前者又可分為內毒素、外毒素。外毒素又分為細胞毒素、神經毒素與腸毒素。

【毒物】任何一種物質,當相對小量時,通過經口吸人,注射等不同的途徑進入生命機體,在該機體內產生化學作用,並引起機體結構上或功能上的損害或紊亂,這樣的物質稱為毒物,毒物又分為藥物、農藥、有毒動植物、工業性毒物等。

【毒物蓄禾隻】毒物的進入量大於其排出量,使藥物在體內積累的現象。毒物又能以原形或其代謝產物的形式蓄積體內。

【毒性】毒物引起生物體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它是衡量毒物危害大小的指標,可具體定量地測定。毒性的計量單位通常以劑量-反應關係中,毒物引起實驗動物某種毒性效應所需劑量表示。所需劑量愈小,則毒性愈大;反之,所需劑量愈大,則毒性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