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性釋病】除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腫及高膽固醇血症外,無血尿及高血壓等表現。對激素治療有效。
【單純性腎囊腫】可分為孤立性和多發性,常見於50歲以上成人而罕見於小兒,故有可能是後天性的。多見男性左腎。本病不常產生症狀,隻是因為腹部腫物或靜脈腎盂造影時偶被發現。
【單發內生軟骨臒】骨內良性的軟骨腫瘤。雖在小兒或青年時發病,但多數到成人後始被發現。四肢骨較多,特別是手指、掌骨、足趾和跗骨。長管狀骨中也偶有發生,病變位於髓腔內。手足部腫瘤多靠近骺板。有的是手指、掌和跗骨外傷造成病理骨折後發現,近期並發骨折的腫瘤觸診時局部壓痛明顯,腫瘤增大後可穿破骨皮質而達軟組織,此時患兒可察覺手指和足趾病變部位有硬性腫塊。腫物增大還可壓迫指神經或使活動受限。X線檢査顯示卵圓形的骨質稀疏、骨皮質膨脹變薄。治療應刮除或徹底切除病變並植入小骨片。
【單發性骨囊腫】一種發生於骨骷的腫瘤樣病變。好發於10~15歲青少年的長管骨幹骺端,隨骨幹的生長囊腫逐漸被移到骨幹中部,呈橢圓形,囊壁是一層纖維膜,膜內有多核巨細胞,囊內含有液體,易發生骨折。X線示長管骨幹或幹骺端有橢圓形透明區,邊緣清楚,無骨膜反應。可手術刮除,也可采用外固定,多可自愈。
【單房性骨囊腫】本病並不少見,發生在小兒和少年生長期,男性較多。囊內為一單腔,裏麵襯以薄膜並含草黃色液體。肱骨上端占50%,其次為股骨上下端和脛腓骨近端,偶見於跟骨、肋骨、掌骨、跗骨和髂骨。臨床上除外傷外一般沒有疼痛。囊腫多因外傷甚至病理骨折後意外發現。股骨上端病變常因步態異常才引起注意。本症的診斷主要靠X線和病理活檢,X線照片上顯示骨幹部中心性大透亮區有助於診斷。局部後皮質變薄。體積略有膨脹。小的骨囊腫發生病理骨折後常可自愈,較大的囊腫多需手術刮除囊壁以內的薄纖維膜,並植骨填充囊腔。
【單光子發射體計算機斷層照相機】即旋轉型照相機,由閃爍探測器圍繞軀體作180°或360°自動旋轉,對體內的光子進行多角度的探測,眾多的信息由計算機采集,利用特殊軟件和快速陣列處理機重建各種斷層像。當探測器不旋轉時,該機亦可做一般照相機使用。
【單核-吞噬細胞係統】具有高度吞膝能力,並能迅速清除攝入物的血液中的大單核細胞和組織中遊離的和固定的巨噬細胞的總稱。此係統的細胞不僅擔負著機體的非特異性防禦功能,而且參與調節免疫應答和免疫監視的功能。
【單核細胞】單核細胞生成於骨髓,屬於白細胞的一種。單核細胞的體積較大,直徑約15嘩,它能經常在血液與組織間來回遊走,並能滲出血管,作變形運動,細胞內有許多細小的嗜天青顆粒,這些顆粒是溶酶體。單核細胞的主要功能為:吞噬並殺滅某些細菌,如麻風分枝杆菌,結核分枝杆菌等;能吞噬紅細胞;在免疫反應的初期,可把所攜帶的抗原決定簇轉交給淋巴細胞,促使淋巴細胞發揮免疫活性。所以單核細胞不僅具有吞噬作用,還參與免疫作用。單核細胞滲出血管,進人組織或器官後,可進一步分化發育成巨噬細胞,後者是機體內吞噬能力最強的細胞。
【單核細胞性白血病】以原始、幼稚單核細胞惡性增生為特征的造血係統疾病。
【單顆粒無包膜病毒】即裸露的核衣殼,是最簡單的病毒。核酸在中心部分,形成病毒的核心,外麵包圍的蛋白質即稱衣殼。此類病毒有小核糖核酸病毒、呼腸病毒等。
【單卵雙胎兒】由一個受精卵分裂而形成的雙胎兒。其特點是兩個胎兒性別相同,外貌、性格也極相似。大多數隻有一個胎盤,兩個胎兒的血液循環經胎盤相通。兩個胎囊的間隔由兩層羊膜組成。少數有兩個胎盤及各自的羊膜和絨毛膜,致胎囊間隔由兩層絨毛羊膜組成。個別單卵雙胎兒可共存於同一個羊膜腔中。遺傳標記相同。正確的判斷有賴於遺傳標記及其後的追蹤觀察。
【單癱】指單一的上肢或下肢癱瘓;多為上運動神經元癱瘓由皮質運動區病損引起;也可因周圍神經受外傷引起。
【單糖】不能水解的最簡單的碳水化物。根據碳原子數為三、四、五、六等分別稱為丙、丁、戊、己等糖,如葡萄糖、果糖為己糖,核糖為戊糖。按含有醛基或酮基可分酸糖和酮糖;前者如葡葡糖、核糖,後者如果糖和酮糖。單糖一般無色,易溶於水,有甜味。
【單體】能起聚合或縮聚反應而成交聚物的簡單化合物。一般是不飽和的或含有兩個或更多功能團的小分子化合物。
【單心室】係左右心室腔之間無間隔存在,兩側心房的血流分別通過各自的房室瓣口而入共同的心室腔,再由此腔分別注入主動脈和肺動脈。此病常合並其他心血管畸形,最常見的畸形組合為:①單心室、大動脈轉位、主動脈起源於殘存的流出腔;②單心室伴有肺動脈口狹窄。臨床表現有氣促、乏力、青紫日益加重伴杵狀指、趾,心底部可聽到響亮的收縮期噴射性雜音,可捫及收縮期震顫,第二心音單一。診斷依據臨床症狀及X線檢查、超聲波檢查及心導管檢查可確診。治療主要為手術洽療。常被給予不同的名稱,如疏鬆結締組織中的組織細胞,肝內的柯氏星形細胞,肺內的塵細胞,脾和淋巴結的吞噬細胞等。巨噬細胞除了有吞噬功能外,還發現它在免疫反應的各個環節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抗原(如細菌、病菌或異種蛋白等)進人機體後,抗體的產生、病原菌的殺滅、腫瘤細胞的殺傷以及在炎症反應中,巨噬細胞都起著重要作用。
【肩寬】反映人體體型特點和橫向發育水平的重要指標。指左、右肩峰點之間的距離。測量方法:使用測徑規,其誤差不得超過1001。測量時受試者兩足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兩肩自然下垂。測試者站於受試者背後,先用兩示指沿肩胛岡向外摸到肩峰外側緣中點(即肩峰點),再用測徑規測量讀數。誤差不得超過0.5001。
【房間隔】位於左右心房之間的間隔。位置與身體正中平麵向左斜約成45°角,房間隔除兩側房麵為心內膜外,中間夾有結締組織,並有部分肌束,房間隔在卵圓窩處最薄,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房間隔缺損,多發生於卵圓窩處。
【房間隔缺損】約占先天性心髒病發病總數的20%~30。由於小兒時期症狀多較輕,不少患兒到成人時才被發現。女性較多見。房間隔缺損根據解剖病變的不同而有卵圓孔未閉,第一孔未閉和第二孔未閉等不同類型。卵圓孔未閉一般不引起兩心房間的分流,因此無多大臨床意義。第一孔未閉型缺損位於心房間隔的下部,呈半月形,缺損往往較大,常伴有二尖瓣或三尖瓣的裂孔而形成關閉不全,多見於二尖瓣。第二孔未閉型缺損位於心房間隔的中部卵圓窩處,或靠近上,下腔靜脈,直徑常在%之間。房間隔缺損可合並其他心血管畸形,較常見的為肺靜脈畸形引流人右心房及肺動脈狹窄等。
【房內傳導阻滯】當結間束與房間束發生傳導障礙時稱為心房內傳導阻滯。心房內傳導阻滯可分為不完全性與完全性兩種。不完全性房內傳導阻滯常見於風濕性心髒病、先心病等,其心電圖表現是?波增寬,時間11秒,有明顯切跡,呈雙峰,峰間距04秒,在心電圖上與左房肥大不易區別。完全性房內傳導阻滯較少見,也稱完全性房性分離或房間脫節。
【房室辦】在左、右房室口處各有兩個和三個呈近似三角形的瓣膜,稱為房室瓣。左房室口處的稱二尖瓣,右房室口處的稱三尖瓣。各尖辧的底附著於房室口處的纖維環,尖端指向室腔。瓣的尖端、邊緣和室通過數條腱索連於乳頭肌。
【房室傳導阻潘】一種最常見的心髒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是指激動自心房傳至心室的過程中,由於房室交界區不應期的病理性延長,致使激動發生房室傳導延遲,房室傳導部分被阻斷或完全被阻斷。根據房室傳導阻滯的時間可分為暫時性及持久性。根據房室傳導部分為一度房室傳導阻滯、二度房室傳導阻滯、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房室分離】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時多數?波未能下傳,心室漏搏的間歇過長超過了逸搏周期,故發生結性逸搏。逸搏之後又產生新的不應期,使其後可能下傳的竇性激動被幹擾而受阻,如幹擾連續發生,即形成房室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