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浴】主要利用空氣的溫度作用和電離作用。空氣由於日光輻射和雷擊等原因,會形成一種帶電的陰離子,它經過呼吸道吸入以後,對大腦的活動能力、新陳代謝、血液成分以及呼吸、循環係統都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此外,空氣的溫度能提高體溫調節中樞和皮下血管活動的靈活性。含氧豐富的新鮮空氣還能活躍身體代謝活動。
【實體感覺】又稱“實體辨別覺”、“實體覺”。是皮質感覺的一種。用於撫摸物體後確定該物體名稱的能力即為實體感覺的表現。實體感覺包括對接觸物體質地、重量、紋理等各方麵的分析和認識,是以皮膚的精細觸覺為基礎的綜合性感覺能力。
【實體感覺缺失】喪失用觸覺辨別物體的能力,但仍保持用其他感覺(如視覺辨別物體的能力夂又稱“觸覺性認識不能”。如果其他感覺正常,實體感覺缺失,提示有丘腦以上特別是頂葉皮質的損害。
【實質區】在超聲圖像中有光點,且無後壁和後方回聲增強效應的區域。
【泌尿】即排泌尿液或尿生成。
【泌尿道阿米巴病】阿米巴滋養體自腸道經血流-淋巴蔓延至泌尿道而引起的腸外並發症。臨床表現有腰痛,小便呈米湯樣等。尿濃縮塗片可找到阿米巴滋養體。膀胱受累時,可有尿痛、尿急、尿混濁呈血性,尿檢查可見蛋白質、紅細胞、白細胞及阿米巴滋養體。治療原則包括:①合理選擇有效藥物,根治腸道內的阿米巴,常用藥物有甲硝噠唑、吐根堿、氯喹、喹碘仿等。②有細菌混合感染時加用適當的抗生素。③注意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泌尿道念珠菌病】念珠菌侵人泌尿道引起的疾病。多由尿道插管所誘發。本病很少波及腎,女性比男性多見。表現泌尿係感染的症狀。查念珠菌陽性可診斷本病。預防本病的發生應首先去除誘因,提高機體抵抗力。藥物治療主要為兩性黴素8與氟胞嘧啶或其他抗真菌藥物聯合治療。
【泌尿生殖係統腫瘤】小兒泌尿係月中瘤主要是腎的惡性腫瘤,絕大多數為腎母細胞瘤,占腹膜後腫瘤的50%以上。良性腫瘤少見。生殖係腫瘤中睾丸及卵巢的腫瘤多見。
【泌尿生殖係統】泌尿係統和生殖係統的總稱。
【泌尿係感染】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的感染。是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本病主要由大腸杆菌所致,其他細菌也可致病。可分為上泌尿道感染(腎盂腎炎、輸尿管炎)及下泌尿道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在上泌尿道感染時二者往往同時並存。患者常有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同時可有菌尿及尿中白細胞增多。治療在於消滅致病菌,控製炎症,防止或減慢腎實質損害,應囑患兒多飲水。抗感染治療最好在尿液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指導下進行。
【泌尿係結核】結核杆菌侵人腎而後累及全泌尿係統的結核病灶。由於病變首發於腎,臨床上多稱腎結核。約半數男性患者並發生殖係結核。其臨床特點為頑固而逐漸加重的尿頻、尿急和尿痛,伴有血尿或膿尿。尿中可查到抗酸杆菌。膀胱鏡檢查可見結核結節或潰瘍。腎盂造影顯示腎盞有蟲蝕樣破壞、空洞形成或不顯影。此病早期用抗結核藥物治療。腎實質大部受損或腎功能喪失者,行患腎切除。對已有膀胱攣縮、對側腎積水者,待病灶控製後行膀胱擴大術。
【泌尿係統】是人體重要的排泄係統,包括泌尿、輸尿、貯尿和排尿等器官。人的泌尿係統包括一對產生尿液的腎,兩條輸尿管,一個貯尿的膀胱和一條排尿的尿道。男女兩性的泌尿器官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女性尿道較短。泌尿係統的主要功能是把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廢物(如尿素、尿酸、無機鹽)和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
【泌尿係統損傷】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的外傷,及器械檢查或手術等引起的損傷。臨床主要表現為肉眼血尿;腹膜後血腫所致的腰腹痛及腰部腫塊、休克;繼發感染引起的高熱等。治療泌尿係外傷首先應查明損傷部位,必要時行手術治療。一般處理包括止血、抗感染、防治休克等。
【視乳頭水腫】由於局部或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視乳頭出現非炎性阻塞性水腫,又稱“淤血乳頭”。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使顱內壓增高的各種疾患,其中大部分由腦腫瘤所致,多為雙側。臨床上早期視力正常,長期的視乳頭水腫可導致視力減退、甚至逐漸喪失。眼底表現為視乳頭邊界模糊、擴大、生理凹陷消失,靜脈充盈、迂曲。進一步發展,則生理凹陷消失,視乳頭呈蕈狀隆起,晚期視乳頭水腫便逐漸消退,形成視神經萎縮。治療:應盡早找出病因,對原發病進行及時的治療。
【視上核】位於下丘腦視交叉上方的一個神經細胞團。視上核分泌的加壓素,具有調節水鹽代謝的重要作用。
【視神經】第二對腦神經,即傳導視覺衝動的腦神經。視神經的纖維始於視網膜的節細胞,節細胞的軸突於視網膜後部彙集成視神經乳頭,以後穿進鞏膜的篩板,構成視神經。視神經於眶內行向後內,在眶尖穿視神經孔人顱中窩,經視交叉人腦。視神經離開眼球時,包被著三層膜,它們分別與相應的腦膜延續。由於腦內的蛛網膜下腔與視神經的蛛網膜下間隙相通,所以顱壓增高時常出現視神經乳頭水腫,而且中樞神經的疾病也常累及視神經。
【視神經脊髄炎】為視神經和脊髓的廣泛性脫髓鞘病變。表現為兩側性視神經炎與脊髓炎合並發生的疾病。病因未明,可能與感染和變態反應有關。臨床上脊髓炎和視神經炎可同時發生或間隔不定時期先後出現。視神經炎表現為視力驟減、視野縮小、甚至光感消失、瞳孔散大、反應消退,多先從一側開始並迅速累及健側。有的患者可迅速恢複,有的視力障礙可持久不愈。脊髓症狀表現為迅速發生的脊髓橫貫性損害,出現肢體癱瘓,損害平麵以下的感覺缺失以及括約肌功能障礙、出汗異常等。急性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有助於病變的恢複,但激素對慢性期病人無效。
【視神經交叉】兩側視神經交叉的地方,位於顱中凹蝶鞍的前上方。來自兩眼視網膜內(鼻)側半部的纖維交叉,而來自兩眼視網膜外(顳)側半部的纖維不交叉。因此,視交叉後麵的視束中,含有來自兩眼視網膜同向半部的纖維,例如右側視束由兩眼視網膜右側半部(右眼顳側和左眼鼻側)的纖維所組成。
【視神經萎縮】視神經在各種病因影響下發生變性和傳導功能的障礙。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前者多為某些顱內占位性病變、外傷損傷等所致,常為雙側視神經萎縮。繼發性視神經萎縮多繼發於其他眼底病。治療首先是病因治療,並可補充大量維生素及給予血管擴張劑,雙側顳部皮下注射硝酸士的寧可興奮中樞神經係統,提高視神經功能。
【視網膜】眼球壁三層膜(纖維膜、血管膜、視網膜)的最內兩層。位於血管膜的內麵。可分為虹膜部、睫狀體部和視部三部分。虹膜部和睫狀體部貼附在虹膜和睫狀體的內麵,無感光作用,稱視網膜盲部。視網膜的視部貼附在脈絡膜的內麵,主要由能感受光刺激的視覺細胞所組成,在受到光刺激後轉變的神經衝動,沿視神經傳入到腦,構成視覺。
【視網膜母細胞瘤】小兒最常見的眼內腫瘤。多見於嬰兒,2/3在3歲以下,7歲以上者罕見。其眼部表現因腫瘤的起源部位及發展方向而不同。臨床上表現為瞳孔後有黃白色光射及視力障礙或斜視。或類似虹膜睫狀體炎的症狀,若不及時治療可引起繼發性青光眼或前房出血,單瞳孔擴大或眼球突出。晚期病則可經血行轉移,多至肝或骨。I、II期病人治療後存活率達90%,即使II期也可達70%。治療的首要目的是保存生命,其次是有可能保存患眼的視力,一旦保存患眼治療失敗,應需盡早做患側眼球摘除。
【視野】亦稱“周圍視力”,是黃斑中心凹以外的視力。也就是當眼球向正前方凝視不動時所見的空間範圍。視野檢查對眼底病與視路病的診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炎細胞浸潤】在炎症病理反應中因機體應答而出現的各種血細胞,如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聚積在發炎部位,稱炎細胞浸潤,其對機體起到防禦作用。
【炎性假瘸】是慢性炎症細胞形成的腫瘤樣組織塊。肉眼甚至在光鏡下與淋巴瘤亦不易區別,常發生於眼眶內。肺的炎性假瘤常有清晰的邊界,可能是良性組織細胞瘤。
【炎性水脾】炎症病灶內血管中的液體成分大量滲出到組織間隙的結果。引起炎症性水腫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組織缺氧以及炎症變質等的作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此外,炎症局部組織滲透壓增高,微循環血管內的流體靜壓升高,也是引起炎性水腫的原因。炎性水腫的液體為滲出液。它具有重要的防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