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1 / 3)

【侏儒狀態】一種低於正常身長的異常體型。小兒在生長發育時期,與同種族年齡、性別相比,其身長較標準身長低三個標準差,或低於同年齡標準身長的30%以上者,一般稱侏儒狀態。其原因甚多,與遺傳、代謝、內分泌、骨骼生長、營養、免疫及長期慢性疾病等因素有關。

【使君子】為使君子科的果實。有效成分可能為使君子酸鉀,對蛔蟲頭部及蟯蟲有麻痹作用,副作用很少,將使君子果實的肉炒後研成粉劑應用。每天劑量為:年齡+克數化),總量不超過108,早晨空腹頓服,或分為2~3次於2小時內服完,再隔2小時後服瀉藥,連服2天,停7天,再服3天。可有呃逆、惡心或嘔吐等副作用。

【注意缺陷障礙】(又稱“兒童多動綜合征”,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問題,病因未明。這類患兒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麵有缺陷,表現為:①注意力障礙:注意力不集中、持續時間短暫。②行為障礙:如分不清左右、畫圖或唱歌能力差、有時寫字筆劃反轉等。③性格缺陷:任性、倔強、大膽好冒險、好打擾別人。④情緒障礙:情緒不穩、易激惹。治療強調教育療法,醫生、教師及家長三方麵合作共同教育,藥物治療可用利他林、苯丙胺、匹莫林等。

【變態反應】又稱“超敏反應”。機體被某些抗原物質致敏以後再次與同一抗原接觸時所產生的異乎尋常的或過高的免疫反應,可造成機體的組織損傷,或生理功能障礙等病理性效應。1963年按其發病機製及臨床特點分為四種類型:I型稱過敏反應型、I戎型或反應素型;II型稱細胞毒型或細胞溶解型;III型稱免疫複合物型或血管炎型;權型稱遲發型。1972年尺0;11在前四型的基礎上提出了第V型,抗體與細胞膜上的抗原結合,剌激細胞分泌增加,使功能活動亢進的變態反應類型,稱剌激型或興奮過敏反應。之後&0;11進一步將X細胞參與的有關變態反應,稱為第VI型,又稱依賴抗體的細胞介導細胞毒型。

【變態反應性疾病】由變態反應給機體帶來的組織損傷或功能障礙,從而導致的疾病稱為變態反應性疾病。其種類很多,大致可包括能找到外過敏原的外源性變態反應性疾病如花粉熱、哮喘、蕁麻疹、變應性鼻炎等;過敏原不明或來自自身的內源性變態反應性疾病,如係統性紅斑狼瘡、重症肌無力、溶血性貧血、過敏性紫癜等。近年來,有人將病因不明的疾病、慢性結腸炎、惡性貧血等也都歸於後一類。

【變形杆菌病】腸道杆菌科中的一屬。為革蘭陰性,兩端鈍圓的小杆菌,無芽胞或莢膜,有周身鞭毛,運動活潑。本屬細菌為腐敗菌,在自然界分布極廣,在人與動物腸道也經常存在,一般不致病。在一定條件下可成為條件致病菌,如普通變形杆菌、奇異變形杆菌和莫根變形杆菌可引起食物中毒,無恒變形杆菌易引起嬰兒夏季腹瀉等。

【變開鄉性骨炎】又名“畸形性骨炎”。為一種原因未明的,可能為先天性骨代謝異常所致的局限性變形性疾病。本病為英國醫師?昭過於1876年首次報告。病理特點為骨的破骨細胞過度活躍引起的骨溶解加速,繼之再生,伴有不規則的新骨形成。臨床上40歲以上成人多見。主要表現為局限性骨骼變形及骨痛、病理性骨折以及由於骨質過度壓迫第8對腦神經而致耳聾。血鈣正常,尿鈣排出增加。X線表現為有骨骺過渡生長與破壞交錯的傾向,溶骨區可有囊形成,長骨骨小梁增粗。在病變部位有多發性小動脈瘺,病程延長,常可並發心力衰竭、腎結石、骨折或成骨肉瘤。治療最有效的方法是長期應用降鈣素。

【變型天花】見於數年前曾種過痘,體內尚有部分免疫力的患者。症狀較輕,病程較短,皮疹亦少。一般不形成膿皰,體溫不高,因此,多數病人不留麻點。

【變性】為組織損傷的一種病理過程。指正常物質積聚過多或由於組織、細胞物質代謝障礙而引起細胞或細胞間質內出現某些異常物質的現象。輕微變性的細胞仍有生活力,但功能往往降低。多數變性是可複性的病理變化,當原因消除後,可恢複正常;但變性者繼續加重,則可發展成為壞死。常見的變性有顆粒變性、脂肪變性、玻璃樣變性等幾種。

【變形性肌張力不全】又名“扭轉性肌張力不全”,屬於特發性肌張力不全,是一組較常見的錐體外係疾病,其特點是在開始主動運動時,主動肌和拮抗肌同時發生持續性不自主收縮,呈現特殊的扭轉姿勢或體位。本組疾病的遺傳方式有常染色體顯性、隱性,或X連鎖遺傳。

【變性作用】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和核酸在某些化學因素或熱、射線等物理因素作用後,破壞了它們的空間構象,從而喪失生物學活性,溶解度常降低,並失去特定的空間構象,此種現象稱為變性作用。天然蛋白質在貯存過程中可緩慢地發生變性,加熱、化學處理可加速變性。

【變異】①為一種生命現象,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即在種係遺傳的過程中,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子代出現了與親代不同的特征,如某些寄生物特別是錐蟲、瘧原蟲和回歸熱螺旋體,在宿主的免疫應答中經宿主免疫應答破壞而存活下來的少數寄生物,其細胞表麵具有與親代細胞表麵完全不同的抗原組成。②統計學術語之一,指在相同條件上,觀察同類事物的單位,在同一指標上出現的差別。如同時在一個地區生長的同年齡、同性別人的身長、體重等彼此不同,無論條件如何一致,仍將出現一定的差別。

【變異性】發生變化的屬性和能力。

【變應性鼻炎】又稱“過敏性鼻炎”。為身體對某些變應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現以鼻黏膜病變為主的一種異常反應,常伴過敏性鼻竇炎。臨床上有常年性發作和季節性發作二型,我國的前者為多,可發生於任何年齡。臨床上多以陣發性鼻癢為先發症狀。常見的症狀有鼻塞、流清水樣鼻涕、鼻及咽部發癢、打噴嚏等、鼻分泌物塗片可見嗜酸性粒細胞。發作期查鼻黏膜蒼白水腫。治療主要有脫敏療法、抗組胺藥或腎上腺皮質激素藥物治療及中醫中藥治療和局部治療;若伴有鼻息肉、鼻甲肥大或鼻中隔偏曲時,應考慮手術治療。

【變應性腦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傳染病,可以在病程中繼發以彌漫性腦和脊髓脫髓鞘為特點的腦炎稱為變應性腦炎;又稱繼發性腦炎或急性脫髓鞘性腦炎,例如在麻疹、風疹、水痘感染後所發生的腦炎(但有人認為這些病毒也可直接侵犯中樞神經係統引起腦炎)。

【變應性已肌炎】變態反應所造成的對心肌的原發性損害。常為心肌間質炎,有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常由藥物(磺胺、青黴素、鏈黴素、保泰鬆等)過敏引起。用藥後多可見到皮膚損害(皮疹或水腫廣心率增快或減慢、血壓下降、慢性心力衰竭。應立即脫離變應原,給予輸液、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變應性血管炎】一類由於藥物、異種血清或感染引起的,主要累及皮膚的多係統急性壞死性小動脈炎。皮膚損害表現為蕁麻疹、紅斑、紫癜、淤斑;晚期有結節、大皰和壞死。腎損害為壞死性腎小管腎炎。肺部可有彌漫性網狀結節樣浸潤,常伴有胸膜滲液。重者可有心包炎、周圍神經炎。治療同結節性多動脈炎。

【變應性亞敗血症】或稱“亞急性變應性熱”。一種較少見的以長期的間歇性持續發熱、皮疹、關節痛、白細胞增多、血培養陰性為主要特征的感染一一變態反應綜合征。本病多發生於男童,成人亦有發生者。很多人考慮本症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査和病情發展與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相似,因此認為是全身性類風濕的一種臨床類型或一個臨床階段,並非一個獨立的疾病。也有人認為它是介於風濕熱與類風濕病之間的變態反應性疾病,與自身免疫有關。

【變應性狀態】變應性狀態是指對特定化學物質的具有特異性的、改變了的潛在反應狀態。臨床上指過敏狀態在發病中有一定作用的疾病。特別是特應性疾病,如花粉症、蕁麻疹等。

【變質】炎症時組織發生形態結構變化。表現為組織細胞的各種變性和壞死。變質的輕重取決於致炎因素的性質和強度,炎症發生的部位和機體的反應性。

【放射】從某一點向四外射出。最普通的表現形式是光子按其發射的頻率稱為輻射波、光、X線、7射線等。亞原子粒子,如電子、中子、質子、阻電子、介子,以及許多亞核離子也可被放射出來。

【放射病】人體在受到電離輻射後發生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造血功能障礙,出血和感染。影響病程的因素很多,外因有:射線的性質種類、劑量和劑量率、照射次數、時間和方式、受照的部位和麵積以及防護情況等。內因有機體的敏感性和組織含氧量、健康情況、有無其他疾病和應用藥物情況,勞動和營養狀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