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無論從哪一方麵說,這種“一個人”的集體主義,必然都帶有嚴重的對西方個人主義的刻意曲解性,及對馬克思集體主義中的集權主義的刻意誇大性。曆史證明這一切都不過是封建專製集權的“馬列版”。他們想用馬列也同樣發揮出儒學的統治效力,極力需要萬民的思想意識與他們的思想意識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不惜扼殺個性以塑造出集權需要的奴性特征。民眾的悲哀在於,他們雖然痛恨這種社會形態,但是他們一旦有機會“登堂入室”,業就會把他們所痛恨的東西演繹得更加厲害。利用性不能使人們思考、努力改變現狀,而喪失了突破創造未來的意識與能力,反而更加頑固、走火入魔了。
專製主義的目的在於愚民,保障私利,專製主義中的“集體主義”也一樣。他們害怕民眾了解真相,所以竭力掩蓋;民眾也不去追求真相,引以為戒,所以社會不得進步。
**所宣揚的“個人主義”通常名稱為:個人主義,又稱利己主義,以個人私利為根本出發點和歸宿的思想體係和道德原則。被國人普遍“信仰”為自私自利。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中國人用自己傳統中的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去假想、附會為西方的個人主義,因為傳統以來中國的個人主義是最為徹底的,如果是這樣,那就太滑稽了!因為中國兩千餘年的人們的求知、奮鬥的中心就是個人的生存私利,從來沒有“利他”、“集體”以及“國家”的觀念,這是值得思考的。這種中國人心目中的“個人主義”的出處:*《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這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具體解釋如下:
個人主義是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核心,是資產階級道德的根本原則。其特征是:把個人價值看得高於一切,把個人的特殊利益淩駕於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為達到個人目的,甚至不惜損害和犧牲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個人主義是生產資料私有製在人們意識中的反映。作為私有製的產物、它是一切剝削階級共同的道德原則。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它作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禁欲主義、專製主義和宗教統治的有力思想武器,曾發揮過解放思想的積極作用,但同時又有鮮明的損人利己的弊端。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發展到了頂點,成為極端個人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者為了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爾虞我詐,唯利是圖,甚至要求國家、集體、他人的利益服從於個人利益。個人主義是與無產階級集體主義道德原則根本對立的。個人主義也是小生產者人生觀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他們身上主要表現為自由散漫和狹隘自私。
在革命隊伍內部,個人主義也表現為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宗派主義等,這是剝削階級道德原則在革命隊伍內部的反映。堅持和發揚集體主義的精神,提倡大公無私、克己奉公,反對和克服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汙腐化、風頭主義和“合理利己主義”等各種形式的個人主義,是思想戰線的重要任務之一。
真是“思想這一高地不去占領,就會被別人占領。”但,我們所看到的是,當個人的價值被剝奪了,集體的優勢也就喪失了,出現了野蠻向文明的倒伐。這個“個人主義”就好像是給三十年後的人們下的讖語一樣,為了個人的私利是不擇手段的。毛畢竟是了解曆史,了解中國人自己的,這種以中國的原始的個人主義比附西方的個人主義,有指桑罵槐意蘊,不管毛是怎麼想的,總之,這樣的結果是,既統一了全民的思想,排除了異己,又抵禦了西方自由、民主主義的“侵害”,可謂一箭雙雕,保住了統治私利。所以說毛的個人主義實質上就是對中國曆史社會以來利用性知識狀態下所形成的私利化求知、奮鬥目的的詮釋,是再貼切不過的了。當代的現實就是充足的證明。
再看一下代表西方個人主義的解釋:
自由主義的基礎是個人主義。波普爾認為,個人主義同唯我主義或自私自利根本不同,自私自利的行為既可以是個人做出的,也可以是一個集團做出的。個人主義是與集體主義對立的概念。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論和價值觀。哈耶克指出,真正的個人主義的本質特征是:(1)它主要是一種旨在理解那些決定人類社會生活的力量的社會理論;(2)它是一套源於這種社會觀的政治行為規範。個人主義的核心是本體論的個人主義。這種本體論的個人主義的最典型的闡釋者是霍布斯,人們常用機械主義來概括這種個人主義的立場。簡要地說,認為個人先於社會而存在,個人是本源,社會、國家是個人為了保障自己的某種權利或利益而組成的,除了個人的目的,社會或國家沒有任何其他目的。邊沁曾說,所謂“共同體”完全是虛構的概念,“共同體的利益”隻是該共同體的成員的利益之總和。與本體論的個人主義緊密相連的是認識論的個人主義。其核心是強調認識的個人特征,否認客觀真理。許多自由主義者關於個人自由的論證就是從認識論的個人主義出發的。密爾曾經從認識論的個人主義出發論證言論和討論自由的必要性。在個人主義中至關重要的還有倫理個人主義,它的核心是否認道德的絕對性,強調道德在本質上是個人的。個人主義的根本原則在於,善和惡完全是個人的主觀評價,因為不可能從對象本身的本質之中得出任何善與惡的共同準則,善和惡的用法從來就是和使用者相關的。一個行為若隻關乎個人,那麼,個人就是該行為道德與否的評判者,他無須訴諸於任何高尚的倫理原則,隻要判定該行為是否增加自己的快樂,就可評價該行為的道德性。宗教個人主義意味著,個人對自己的宗教命運負責,個人有權以他個人的方式並通過自己的努力直接與上帝建立聯係,而無需要通過任何中介機構。倫理個人主義實際上使個人的意旨有了神聖性。正是在本體論、認識論、倫理、宗教個人主義的基礎上,政治與經濟個人主義才有了可能。政治個人主義的原則包括:(1)個人權利的至高無上性;(2)政府的目的在於保護個人的權利和利益;(3)政治個人主義的延伸必然要求政府的建立必須基於社會成員的同意,政府權威的合法性來自公民的同意,即民主原則。經濟個人主義強調個人追求自己經濟利益的合法性,強調個人通過競爭和市場經濟實現個人利益,強調政府較少幹預經濟。至於方法論個人主義,許多自由主義者認為,完整的個人主義包含方法論個人主義,但方法論個人主義與個人主義諸項基本規範則並無必然的因果聯係。
哈耶克《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中個人主義的內涵為:“(1)獨立的個人是社會的本源或基礎;(2)個人是社會的終極價值(人是目的);(3)個人與他人、社會之間的界限;(4)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5)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6)自治自律的人格、自組織行為、對抽象的公共權威的服從。個人主義的表現為:(1)自由、平等、人權是個人的政治訴求;(2)民主是對個人的尊重;(3)憲政是個人的製度保障;(4)市場經濟是對個人經濟追求的承認與規範;(5)基督教是個人的靈魂拯救;(6)文學藝術是個性的表現(個人體驗、情感、意誌、理想等的表現或表達);(7)科學是個人的求知活動(滿足好奇心);(8)生活方式是個人對幸福的追求。”看來,西方的個人主義不是完全拋棄集體主義的,恰好相反,集體主義者不但大有人在,也是個人主義的一部分,隻是要求集體不能影響個人的自由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不要專製。他們同樣要求以道德、宗教、自律、法製等來約束無限製的自由。西方是如此能重視知識邏輯推理,並能有效實現於現實,而中國人隻有“做戲”的“偽重視”,去利用了。正是有了個人能夠自由、充分發展的空間,才有了他們的燦爛現代化文明,而集體主義一旦超越個人主義之上,必然導致“集體”名義下的集權專製的無限泛濫,這是對一切自由權利的致命打擊,是對個人思想創造,對社會文明進步的致命打擊。哈耶克反社會主義的原因就是他從根本上反對任何形式的集權主義,而馬克思就倡導社會主義中的集權主義。事實沒有出哈耶克的預料,馬克思被利用了。“當集體主義發展到完全忽略個人特性的時候,集體主義便會變成一種暴力,而一個集體一旦成為一種以集體思想為準繩的組織,個人需求必然會被忽略甚或是被打壓。”當個人的言行舉止,吃穿住行都要被集體規定,而這個被“優越性”美化的集體,就是實質上的奴隸之邦。私利化的個人主義會在“集體主義”這一巨大的虛假外殼之下肆意蔓延。
看一下集體主義:
集體主義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內容之一。調節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原則。指一切言行以合乎無產階級及其廣大人民群眾集體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的思想。集體主義是共產主義道德的核心,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誌。它同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是根本對立的,是共產主義道德區別於一切舊道德的本質特征。集體主義作為道德原則,是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階級聯合起來反對資本家的過程中產生的。作為與個人主義相對立的概念,它出現在20世紀初。基本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提出來的。它繼承了曆史上先進的倫理思想,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概括和總結了先進工人中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的行為和思想,是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主義道德規範體係的基本原則。集體主義的內容是:一方麵,從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另一方麵,在維護集體利益的前提下,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結合起來,當兩者之間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在必要時甚至犧牲個人利益。共產主義是集體主義的最高形式。集體主義反映著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整體利益,是個人利益和社會集體利益的辯證統一。集體主義最高原則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大公無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集體主義集中體現了無產階級的優秀品質和為人類解放而奮鬥的犧牲精神。
滑稽的是,自己被束縛的牢不可摧,還要叫囂著去解放別人,這就是利用性知識狀態下的什麼都可以與什麼都不可以的矛盾。
馬克思所設想的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觀的實現,是需要很多條件的,且不說它的可能性有多大,至少現在是不可能,如果強行實施,也隻是封建極權主義被披上了一層華麗的外衣,粉墨登場。愚民可以,但使社會真正發展起來很難。也必然走向階級分化,社會經濟越發展,利用性中的求知私利化目的就越強烈。
這個集體要求個人無條件服從集體,集體利益重於或大於個人利益,如果往深處探尋,你將發現,這個集體的盡頭,原來是一個或幾個人的意誌在作用著,這個集體實質上就是一個或幾個人的集體;個人所服從的集體意誌,實質上還是一個或幾個人的意誌。
在傳統意識下所形成的集體,也一定會像傳統曆史中一樣產生階級分化與對立。矛盾產生且深化,就像封建曆史中一樣,不平等、不自由,每個人的合法權益都得不到任何保障,人人都處於自危狀態。當這種不自由、不平等,沒有任何權益保障的狀態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社會動蕩。而這個“集體主義在這種不平等狀況下,是一個空幻的概念”而已!“集體主義就成為‘集體’的‘老大哥’侵犯‘集體’內的無權力人士個人利益的一種工具。事實上幾乎所有強調集體主義的‘集體’都不同程度的在集體主義的大義下侵犯甚至剝奪集體內個體的一切可以被侵犯的利益。”(9)“集體主義的局限性在災難麵前尤其明顯。例如在大規模水災時,集體的領導人會充分利用集體賦予的權利,率領家人使用優先的交通工具轉移財產和家人到安全的地區。”可是,利用使中國人根本就不管什麼是知識真理,隻當工具,就更不會去認真分析,認真對待,認真實行知識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