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單元四 豬場年度計劃的製定(2 / 3)

根據這些基本參數,可計算設計年出欄數萬頭肉豬的豬場每周母豬的配種分娩計劃。如上例中:

每周有28頭母豬發情配種,其中斷奶後空懷母豬16頭,產後並窩母豬2頭,返情母豬4頭(飼養28d返情率12.5%),後備母豬有6頭發情配種。

每周飼養妊娠母豬24頭。妊娠母豬分娩率90%,則每周有2頭母豬中斷妊娠。

每周有23頭母豬產仔,其中哺乳母豬21頭,有2頭母豬產後並窩,每周斷奶母豬21頭,其中有16頭轉入空懷母豬舍,有5頭母豬淘汰,淘汰率平均25%左右。

在實際生產中,為保證計劃的完成,可在上述參數的基礎上留有餘地,適當增加每周參配母豬數量,保證每周受胎母豬的數量,隻有這樣才能確保豬場能夠按照以周為單位的繁殖生產節律進行穩定的生產運行。

三、豬群周轉計劃的編製

由於種豬的配種妊娠、產仔哺乳以及購入和淘汰,仔豬從出生哺乳、生長至育肥出欄等原因,豬舍內豬群的數量會發生增減變化,這個變化過程就叫豬群周轉。養豬場根據豬群結構的現狀和經營計劃的要求,確定在一定時期內豬場內部各豬群的頭數、增減變化及年終合理的豬群結構叫豬群的周轉計劃。豬群周轉計劃比較準確地反映了豬場各類群豬的變化情況和期末所能達到的畜群結構,是豬場飼料、勞動力、資金、基本建設等計劃製定以及計算產品和產量的依據。

1.豬群周轉一般應遵守的原則

(1)後備豬成熟以後(8~10月齡),經配種或妊娠轉為檢定豬群。檢定母豬分娩產仔後,根據其生產性能,確定轉入一般繁殖母豬群或基礎母豬群,或作核心群母豬,或淘汰作肉豬;檢定公豬生產性能優良者轉入基礎公豬群,不合格者淘汰去勢作肥豬。

(2)初產母豬經鑒定符合基礎母豬要求者,可轉入基礎母豬群,不符合要求者淘汰作商品肉豬。

(3)基礎母豬5歲以上者、生產性能下降者淘汰育肥。種公豬在利用3~4年後也做同樣處理。

2.季節性產仔的豬場豬群周轉計劃的編製

在豬群周轉計劃的編製時,依據計劃年初豬群結構和本年度內母豬的配種分娩計劃和出售淘汰計劃,編製逐月的周轉計劃,具體步驟如下:

(1)將前一生產年度末各類豬群的存欄數,分別填入周轉表上年存欄內。

(2)分別統計年度內各月末和全年末各類豬群的變動情況。

(3)將各類豬群的變動情況填入豬群周轉表。

按照這種方法可將例1中豬場豬群的周轉數據填入豬群周轉計劃。

說明:

(1)於3月份淘汰基礎公豬2頭,為達到年末存欄數為2頭,需由檢定公豬轉入1頭。本計劃在5月份轉入基礎公豬群1頭,那麼檢定公豬就需轉出1頭,同時將劣者淘汰。但為保證檢定公豬達到2頭,需由後備公豬群在6月份轉入2頭,那麼後備公豬就同時轉出2頭,伴隨著淘汰2頭,於是7月初後備公豬為0,需由春產仔豬135頭和340頭當中分別各轉入3頭,達到6頭的要求。

(2)5歲以上種母豬8頭,於計劃年度第一次分娩,仔豬斷奶後淘汰。按照配種分娩計劃淘汰的時間是在6月份,故基礎母豬在6月份淘汰8頭,為達到計劃年末結存數40頭,就需由檢定豬群轉入8頭。檢定豬群轉出伴隨淘汰,使原來的16頭檢定母豬離開檢定豬群。為達到年末結存數16頭,需由後備豬群轉入16頭。按照配種分娩計劃,轉入的時間是在4月份。那麼後備豬群在4月份就要轉出和淘汰各為16頭,使原來存欄的32頭後備母豬為0。為達後備母豬為24頭的要求數字,需分別在7、8月份由春季仔豬即135頭和340頭中分別轉入12頭,達24頭要求。

3.均衡型產仔的豬場豬群周轉計劃的編製

采用均衡型產仔的豬場,各類群豬基本上是按照一定的生產流動環節進行周轉循環,但豬場內各類群豬的豬群結構參數(或存欄量)基本穩定不變。

四、飼料供應計劃的編製

飼料供應計劃是豬場年度計劃中一項最重要的計劃,飼料供應計劃能確保豬場穩定生產所需飼料、豬場飼料原糧及時、足額、保質的供應。豬場飼料供應計劃的編製方法為:首先根據各類豬群飼養飼料的定額和豬群周轉計劃中各月份不同豬群存欄數,計算並累計得出豬場月、年的飼料需要量,然後按照各種飼料的需要量製定飼料供應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