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確定合理的生產技術參數
養豬場的年度生產計劃是按照一定水平的生產技術參數進行科學的分析計算來編製的,這些生產技術參數(如受胎率、分娩率、產仔窩數、窩產仔總數、窩產活仔數、哺乳成活率、育成率等)的確定,應根據本場的實際生產和技術條件,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以現存各生產環節的原始記錄為基礎,計算出近幾年本場正常生產的平均數,作為本年度各生產環節的參數(指標)。對新投產的豬場在設計參數時,應注意參照同類型豬場的生產成績。由於生產技術參數的不同,要求的豬舍欄位和執行的生產計劃也就不同。例如,同是要求每周配準一定的母豬頭數,不同的受胎率要求參加配種的母豬頭數就不相同。受胎率高則要求參加配種的母豬頭數少,反之則要求參加的母豬數量就多。因而,合理確定本年度各生產環節的參數,是製定切實可行的生產計劃的必要條件和基礎,隻有依據符合生產實際的參數所製定的年度生產計劃,才可以確保製定計劃的合理性和有效實施。
二、配種分娩計劃的編製
母豬的配種分娩計劃是養豬場最主要的計劃之一。編製配種分娩計劃不僅可以提高豬場種豬的利用效率和產仔數,而且是編製豬群周轉和產品計劃的主要依據。
編製豬群配種分娩計劃首先根據豬場本身的生產規模、技術條件、市場需求,明確本場是采用全年均衡產仔還是季節性產仔。豬場應根據自身的規模、生產技術和設備等條件進行選擇母豬的分娩產仔類型,一般來說,隻要生產技術水平和設備條件具備,就應選擇全年均衡配種產仔的形式,否則,可采用季節配種產仔形式。其次要確定母豬配種分娩日期,即根據生產經營計劃和母豬的繁殖周期,先確定母豬的分娩時間,然後確定母豬的配種日期,這樣才能實現按計劃配種產仔的目的。
編製豬群配種分娩計劃還應掌握以下必要的資料:年初豬場豬群結構,上一年最後4個月母豬配種妊娠記錄,母豬本年度分娩胎數,每胎產仔數,仔豬成活率,計劃淘汰公、母豬數和具體月份。
1.采用季節性產仔的豬場配種分娩計劃的編製
采用季節性產仔,一般采用每年的2~4月份為春產仔;8~10月份為秋產仔。則母豬的配種應在4~6月份和10~11月份。
例1:某豬場根據具體條件,確定了計劃年度的總生產任務是年末存欄基礎母豬40頭,出售種用仔豬450頭,育肥豬20頭,育肥用仔豬450頭。該豬場本年度末各類豬群實際存欄數與計劃年度要求各類豬群存欄數。
本例計劃生產指標:基礎母豬年產2.0窩,每窩產仔10頭;檢定母豬年產1.0窩,每窩產仔8頭,仔豬育成率為90%。
淘汰出售指標:5歲以上老公豬2頭,計劃於3月初淘汰;5歲以上老母豬8頭,計劃於年度第一次分娩的仔豬斷奶後淘汰。淘汰的種公豬、種母豬均進行去勢育肥,育肥3個月後出售。檢定公、母豬和後備公、母豬除選留部分補充種用豬群外,其餘均淘汰作商品豬出售。斷奶仔豬春季出生時選留部分作後備豬以外,其餘均出售(春季出生的作種用仔豬出售,秋季出生的作肥用仔豬出售)。
配種分娩計劃說明:本年度11、12月份分別配種基礎母豬15頭和25頭,12月份配種檢定母豬16頭,將於計劃年度3、4月份分娩。3月份產仔數為150頭,4月份產仔數為250頭和128頭。去年結存後備母豬32頭,配種後1/2轉為檢定豬群,於是4月份有16頭後備母豬參加配種,於8月份產仔,產仔數為128頭。
在編製本年度第二次分娩計劃之前,首先應確定這個階段淘汰的母豬數(按20%~25%淘汰)。例如3、4月份分娩的40頭母豬,將在5、6月份斷乳配種,按要求應淘汰8頭,故參加第二次配種的母豬為32頭。在計劃表的8頭母豬集中於6月份淘汰,5、6月份分別淘汰一部分也是可以的。
4月份分娩的16頭檢定母豬,斷乳後根據生產性能選出優良個體進入基本母豬群8頭,不合育種要求的淘汰或出售。
2.采用均衡配種產仔的豬場配種分娩計劃的編製
工廠化養豬場是按照“常年配種、均衡生產”的模式,按一定繁殖節律(以周為單位)來安排並組織生產,每一節律循環或全年內豬場有多少頭母豬配種妊娠、分娩及哺乳,有多少頭仔豬斷奶,育成多少幼豬,每月出售多少種豬和育肥豬等都應做到按計劃進行,因而,按固定節律安排編製配種分娩計劃在規模化豬場生產計劃中尤為重要,是實現流水式生產工藝流程的基礎和前提。
根據我國養豬生產實際水平及國內外的資料,可確定工廠化養豬場的各項技術參數,在合理安排配種車間,妊娠車間和分娩車間的基礎上,合理調配每周參配公、母豬數量。現以一個年出欄萬頭商品肉豬場為例,一般需種母豬600頭左右,母豬發情配種受胎率90%,母豬分娩率90%,每頭母豬年配種受胎2.2胎。平均每胎產仔豬按10頭計,哺乳仔豬4周齡斷奶,成活率90%,育成期6周齡,成活率97%,育肥期15周齡,成活率為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