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炒股一樣,看起來股票無非是低買高賣,其實其中的知識也是很深奧的,真正能從中獲利的隻有那些有豐富的炒股知識的人,憑運氣炒股票很容易一無所獲。憑運氣改變命運的人也有,但是很少,而且如果什麼知識也沒有,一無所長,這樣的人就算是碰到了好運氣,最終也隻能是兩手空空。
1996年,連高中都沒上完的張立勇到清華大學食堂做了一名賣饅頭的臨時工。清華園裏的學術氛圍讓張立勇非常向往。下了晚班後的張立勇總是匆匆趕到教室聆聽大師們的講座。因為下班時間總在晚上8點以後,很多講座張立勇隻能站著聽到結尾,但是這是他最幸福的時刻。在一次次的講座中,他吸收著清華大學土壤中的學子精神,他將個人的一個普通廚師和打工者的生活融入了清華豐富的校園生活中。
在清華工作一段時間後,張立勇決定把自己感興趣的英語作為學習的突破口。他製訂了一個時間表:早上6點必須起床;6點15分至6點半跑步;6點半至7點背英語;7點至7點15分刷牙、洗臉;7點15分至7點半上班;午飯時間控製在8分鍾之內,剩下的7分鍾背英語單詞;中午1點鍾聽英語廣播;晚上8點下班,學習英語到12點;深夜12點45分至1點15分收聽英語廣播。就是在這樣的時間安排下,他明顯地感覺到了自己的進步。
為了能夠更好地掌握英語,他積極參加清華大學的英語協會,或者光顧校園裏的英語角,一開始和大家交流的時候他顯得很拘謹,生怕別人笑話,但是他聽英語角的同學說,學英語一定要張嘴說,就像刷牙一樣,刷牙之前得張嘴,所以就不管自己說得好與壞,都大膽地說出來。經過幾年的學習和鍛煉,張立勇可以十分流利地講英語,而且還可以跟許多外國朋友對答如流。
為了檢驗自己的學習,他決定報考英語四、六級,他要獲得一個權威的認證,而不僅僅是個人的感覺。從2000年到2001年,一年多的時間他陸續參加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均以80多分獲得通過,接著又考了托福,沒想到:托福一共670分,他竟然考了630分。
一時間,在清華大學的他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經過努力,張誌勇獲得北京大學本科文憑,被團中央樹為全國十大傑出學習青年之一,並成為航空工業出版社《三導自考叢書》的代言人。
知識可以讓我們拓展眼光,可以讓我們看得更遠。我們平時會因為多做一件事而憤憤不平,卻不想它能給自己帶來一次學習的機會,為我們的發展鋪路搭橋。我們平時會因為公司提供培訓而大皺眉頭,卻不知它是讓自己獲得知識的一個非常好的平台。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日積月累,如果我們認真地參加公司的每一次培訓,如果我們願意把平時不懂的東西都記錄下來,設法解決這些問題,那麼,我們就可以看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