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投訴(2 / 2)

我明白他的苦衷。

我什麼也沒說,讓他離去。

第二天,那個老讀者又來找我,麵帶慍色。

“那個農民,為什麼還沒攆走?”他質問我。

我在辦公桌後抬起頭回答:“我跟他談了,但他不肯走。”

“為什麼不走?”

“他說……他說,他要一百塊錢。”我想了半天,終於找到一個理由。

“我給他一百塊!”

“不是一百塊能解決的問題,是每天一百塊,直到他不在這個世上。”

“一個農民,憑什麼?”

“他說錢是有價的,知識是無價的。他說你不喜歡他讀書,是剝奪他讀書的權利,所以他要你賠償他損失。”

“什麼混賬邏輯?”老人站了起來。

“沒有辦法,他是這樣認為的。”

老人在我的辦公室踱了幾步,最後讓步說:“要不……他不要占著我的位子好不好,那是我的位子,還給我行不行?”

我說行,我去商量商量。

我又喊來中年漢子。

中年漢子和老人在走廊擦肩而過,我看見他們眼中有著對對方的不屑眼神,還有一種相互間的漠然傲視。我忍不住笑了。

我說:“那位老人,想與你換下位子。”

中年漢子說:“不換!他坐得我就不能坐?”

“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我們將來都會老,我們都會需要人來照顧。其實,老人就像我們父母一樣,除了尊重,更需要像小孩一樣去關照。你的一分付出,歲月會給你三分的回報……”

“這些道理我都懂。如果是你求我,我會答應。”

“為什麼?”

“因為我們是朋友。”

我欣慰地笑了。

第三天,老人又來找我,他說:“那個農民雖然把位子還給我了,但他挨著我坐,影響我的閱讀心情,他身上始終有一股難聞的氣味。”

我說:“也許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曆不同。你能不能試著與他溝通,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你的一言一行就可以影響到他。”

“不可能,他又不是我兒子!”

“你把他當一回兒子,試試看。你不會吃虧,就當幹撿了一個兒子。”

“這……”

老人半信半疑地走了。

後來,老人與中年漢子在摩擦中變得和和氣氣,再也沒來找過我。

最終,他們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