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越王勾踐八年,勾踐納文種之計,使近侍百人,雜以相士,分散遍遊國中,尋訪美女。半年之內,近侍尋得美女二十餘人,歸報勾踐。勾踐按所列美女居處姓名,複使人往視,並描畫美女影像以進。勾踐觀各美女影像後,俱不滿意,說道:“為何寡人國中無絕色女子?”無奈之下,隻得遣人再去尋訪美女。
相國範蠡因公務前往舊都諸暨,與諸暨大夫談到越王尋美獻吳之事。諸暨大夫道:“大王為雪會稽山之恥,費精勞神,某等敢不盡心報國?某曾聽說諸暨之南苧蘿山下有美女,某明日即為相國往訪苧蘿山。”
範蠡道:“未敢勞動大夫,大夫身為諸暨之長,境內多有人認識大夫,恐是不便。再則,尚不知傳聞真否,我將微服前往苧蘿山尋訪,以免驚擾百姓。”
諸暨大夫道:“相國之往苧蘿山,打算走陸路還是走水路?”
範蠡道:“車馬之勢過大,一葉扁舟足矣。”
次日,諸暨大夫為範蠡備扁舟於浦陽水,舟上僅一年輕艄公。諸暨大夫一直送範蠡至浦陽水邊,範蠡微服登舟,與諸暨大夫拱手而別。範蠡對艄公道:“小哥,送我前往苧蘿山,可識路徑麼?”
艄公道:“小人識得路徑,苧蘿山在諸暨南之浦陽水邊。”搖動船櫓,扁舟溯流南行,破浪而去。
扁舟南行若幹裏,來至苧蘿山,範蠡見山下有村臨浦陽水,水邊有許多女子在那兒浣紗。在許多浣紗女中,有一年輕女子動作嫻熟而優美,手裏之紗一拋一擺,宛如嫦娥舒袖,天仙曼舞。範蠡讚道:“能將浣紗動作演為舞姿,普天之下,除此女恐怕無有他人!”
扁舟行得近了,範蠡注視那女子,但見彼臉如雨後桃花,目似晴日秋水,眉宛遠山,鼻若懸膽,肌膚晶瑩如玉,豐唇櫻紅似血,在夕陽之下,顯得格外嬌美。範蠡歎道:“不想山野之中,竟有如此天生麗質,絕色女子,當真是瑤池仙女下凡來!”
俄而,那女子將所浣之紗放入竹籃內,立起身來,提著竹籃轉身離岸,向山村走去。範蠡對艄公道:“汝速靠岸泊舟,我等追隨那年輕女子去。”
艄公依言將扁舟靠岸,跨上岸去,拴纜繩於岸邊樹上,道:“先生小心點。”
範蠡離舟登陸,跟在那年輕女子後麵,隻見那女子身材勻稱,步履輕盈,走路腰肢扭動,宛若微風吹擺楊柳,有幾分嫵媚,幾分大方,幾分嬌柔,幾分撒野,其姿態之美絕世無雙,範蠡心道:若將此女獻與吳王,管叫吳王醉迷於彼,不思國政!
那女子走進西邊之村,範蠡等亦隨後進入西邊之村。範蠡等見那女子走回家中,便來至其東鄰人家,說道:“這位老丈,我等行路之人,今天色已晚,欲在老丈家借宿一夜,不知可方便麼?”
那老丈道:“誰人不出門?隻是我山野之村,一應簡陋,恐怕待慢客人。”
範蠡拿出金錢(即銅錢)若幹,放於桌上道:“此食宿之資,些許微薄,不成敬意,還望老丈笑納。”
老丈見範蠡出手甚是大方,笑道:“先生客氣了。先生等稍坐,待老漢弄些菜蔬來下酒。”呼老伴殺了一隻小雞,切了半斤臘肉,洗了一條鹹魚,自己又往後園拔了些蔬菜,爾後到廚下燒煮去了。
好一會兒,老丈端上一碗小雞,一碗臘肉,一碗鹹魚,一碗蔬菜,共四樣小菜,又拿來一壺酒,說道:“山野之中,無以酬客,唯有粗菜醪(音‘牢’,濁酒)酒,望先生包涵。”
範蠡道:“有勞老丈了。我等行路之人,但求飽腹安眠足矣。況山村野菜,別有風味,我等今能享受,亦是有幸了。”
範蠡、艄公、老丈、老婦四人圍於一桌,邊吃邊說話。老丈道:“未請教先生貴姓,家住哪裏?”
範蠡道:“某姓範,家住會稽。”轉問道:“未請教老丈貴姓,為何家中隻見老丈夫婦,不見有子女在家中?”
老丈道:“老漢姓鄭,老漢夫婦隻有一子,從於軍伍,故不在家中。”
範蠡道:“老丈夫婦隻有一子尚從軍報國,委實令人起敬。”
老丈道:“無國焉有家?憤我越國敗於吳,亦不知何時可報大仇?”
範蠡道:“聽說大王臥薪嚐膽,勤於國政,就是為了報吳之仇。”轉話題道:“適才某進得村來,見老丈西鄰有一年輕女子,相貌端正而美,不知其姓名稱呼,乃何人之女?”
老丈道:“此苧蘿山下有東、西二村,多施姓,此女居我西村,姓施,故稱為西施,乃采樵者之女。”
範蠡道:“某甚為不解,既然居西村之人多施姓,姓施之女想不止一人,奈何獨稱此女為西施?”
老丈道:“西施之稱,因後來出現了東施而傳揚開來。西村有一施姓美女,奇美無比;東村有一施姓醜女,奇醜無比。故村人稱美女為西施,稱醜女為東施,反而不稱其名了。”
範蠡道:“這西施、東施的稱謂,倒也可將美女、醜女分得清楚。”
老丈道:“此苧蘿村有一個東施效顰(音‘頻’,皺眉頭)的故事,說的是:西村的美女西施,因心口痛,走在路上,常用手按胸,皺著眉頭,村人都以為此種姿態很美。東村的醜女東施看見了西施按胸皺眉之姿,亦以為很美,便學著西施的樣子,結果卻更加醜了。”
範蠡笑道:“人本身美,舉手投足均美;人本身醜,豈是效美女動作可以變美的?”又與老丈說了些閑話,飯畢歇息。
次日晨起,範蠡、艄公信步到東村遛達了一趟,未見到有出色女子,卻看見村中有一醜女,按胸皺眉行走。範蠡道:“想此女便是效顰的東施了。”
範蠡、艄公從東村歸至西村,已是日上三竿,村中女子紛紛提著紗籃,到水邊去浣紗。範蠡見一年輕女子,與西施結伴而行,其容貌不遜西施,亦是一奇美無比的絕色女子,隻是美得別有一番風韻而已。二人紅顏花貌,交相映發,不啻(音“翅”,隻)如並蒂之芙蓉。範蠡道:“怪哉!美女何以皆出自西村?”
範蠡、艄公回到老丈家中,老丈道:“先生、小哥晨起到哪裏去了?老漢正等著先生、小哥吃早飯呢。”
範蠡道:“某等在村中四處走走。適才回來路上,見一絕色女子,與西施結伴而行,敢問老丈此女姓名?”
老丈道:“此女名叫鄭旦,算起來還是老漢本家的侄女。”又道:“先生來苧蘿村中尋訪美女,不是來買妾的吧?”
範蠡道:“實不相瞞,某乃越大夫範蠡,奉了大王之命,特來山中尋選美女進都。”
老丈慌忙叩頭道:“老漢有眼不識泰山,不知相國駕到,甚是無禮,還望恕罪。”
範蠡道:“老丈不必多禮。煩老丈將西施、鄭旦二女之父找來,某當麵宣達王命。”老丈應聲去了。
須臾,老丈引來兩個中年男子。兩男子向範蠡拜叩畢,範蠡道:“某乃相國範蠡,奉了大王之命尋選美女。某回會稽,不日將攜重金來聘二位之女西施、鄭旦入都,二位轉告汝女,在家等候便了。”兩男子唯唯而應。
範蠡仍乘來時扁舟返至諸暨,告知諸暨大夫,其已在苧蘿村尋得美女西施、鄭旦。然後範蠡回到會稽,向勾踐稟報道:“臣因公務去諸暨,聽諸暨大夫言說苧蘿山下有美女。臣即往苧蘿山,在苧蘿西村尋得西施、鄭旦,皆絕色之女,是以來稟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