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遭遇陷害(上)
這日陽富走在街上,迎麵遇著伯嚭的管家伯盛。伯盛笑道:“陽兄豔福不淺,憑空得了一個美婦人,小弟甚是羨慕呢。”
陽富也笑道:“這都是托了伯太宰與管家之福。”
伯盛道:“陽兄居於何處?汝還沒請小弟喝喜酒,今天小弟就到汝家討一尊喜酒喝。”
陽富道:“那太好了,小弟家就在近處。待小弟買些酒菜帶回去,補請管家一尊喜酒。”果然買了酒菜,引伯盛來至家中。
陽富到家,與伯盛分賓主而坐,喚翠玉出來拜見了伯盛,並要翠玉趕快燒菜溫酒。翠玉應了,到廚下燒菜。好一會兒,翠玉端上四樣小菜,並拿來了酒壺酒尊。陽富道:“今日既是喜酒,管家就多喝一點,不要屈了量。”
伯盛道:“當然,當然。”二人一麵說話,一麵喝酒吃菜。
陽富很是高興,酒喝了七八成,說話也有點大舌頭了,道:“管家稍候,菜不夠了,小弟再叫婦人燒兩個素菜。”起身向廚下走去。
伯盛心道:機會終於來了。從懷內取出一個小瓦瓶,迅速地揭開瓶塞,將一點粉狀的慢性毒藥投進了陽富的尊中,又迅速地揣瓶於懷,裝作沒有事情似的。
俄頃,陽富手端兩碗素菜,步履蹣跚地來了,將菜放於桌上,道:“管家,喝酒!”
伯盛道:“好,陽兄,幹了此尊!”舉起酒尊,一飲而盡。
陽富道:“管家夠意思,幹!”也是一飲而盡。
二人又喝了兩尊酒,陽富感到十分難受,手捂肚子道:“管家,小弟腹中好疼!”
伯盛道:“陽兄莫非喝多了,吃一點飯,壓壓酒,就好了。”喚翠玉上飯。
翠玉聞言,趕忙送上飯來。伯盛、陽富各吃了半碗飯,伯盛道:“陽兄,腹疼好點了麼?”
陽富道:“似乎好點了”。
伯盛道:“多謝陽兄盛情款待。陽兄好好歇息,小弟告辭了。”抱拳辭了出來。心道:除此禍根,太宰就不用擔心彼說真話了。
伯盛走後,翠玉服侍陽富上chuang歇息。到半夜,陽富腹如刀絞,疼得在床上打滾,翠玉道:“我夫何至於如此?”
陽富道:“定是伯盛趁我離開之時,在我尊中下了毒藥,看來是伯太宰要殺我滅口。”大叫一聲:“疼殺我也!”口吐烏血,絕氣而亡。
翠玉伏屍哭得死去活來,道:“天殺的伯太宰,天殺的伯太宰!”竟爾哭暈了過去。
不知何時,翠玉蘇醒過來,一個人呆呆地看著陽富之屍,心道:我夫離我而去,我一個人舉目無親,我該怎麼辦?聽說被大夫正在查勘伍相國之事,我去找被大夫說出真相,揭露伯太宰,為我夫報仇!繼而又想:伯太宰命伯盛下毒害死我夫,誰可為證?伯太宰要我夫憑空陷害伍相國,今我夫已死,誰可為證?我一個弱女子的話,無任何證據,誰能相信?又愣了半晌,歎了一口氣,自語道:“亦是我夫為一已私情告發主人,並無中生有地告發伍相國,作了大孽,得了報應,方才有此下場!”又道:“我也罪孽深重,我要贖罪,我不能讓伍相國受此不白之冤!”
天亮了,梳洗已畢,翠玉前往被離之家,見到了被離,說道:“被大夫,小女乃長公子之妾翠玉,有要事稟告。”
被離詫異道:“長公子滿門斬首,怎麼還有一個小妾翠玉活著?”
翠玉道:“小女與長公子管家陽富有私情,陽富與小女商議出首告發長公子,是以伯太宰網開一麵,留下陽富與小女性命。”
被離道:“噢,原來是這樣。”又道:“汝今找我有甚要事稟告?”
翠玉道:“小女與陽富出了長公子之宅,在閭裏置屋居住,遂結為夫妻。昨夜陽富飲酒過量,突然死於非命。小女想,恐怕是陽富作孽過甚,該當有此報應。”
被離道:“此話怎講?”
翠玉道:“陽富為了與小女之私情,告發其主,並無中生有地告發伍相國,作了大孽,上天報應彼,要彼暴死。今小女為良心所譴,出頭作證,來為伍相國洗清不白之冤。”
被離道:“汝有何證據?”
翠玉道:“六月二十日晚上,長公子是在小女房中吃的晚飯,之後便留在小女房中,直至天明,其間沒到任何地方去過。因此,陽富告發六月二十日晚上,伍相國在長公子書房與之密談‘刺王僚’之事,是無中生有憑空捏造出來的。”
被離道:“陽富為何要捏造事實而陷害伍相國?”
翠玉道:“聽說有一次在街市上,陽富依仗長公子之勢欺壓百姓,給路過的伍相國看見了,將陽富訓斥一頓,並打了三馬棰。陽富懷恨在心,是以在告發長公子時,攀上了伍相國。”
被離道:“我正愁著長公子滿門斬首,找不到洗清伍相國不白之冤的人證,今汝主動前來作證,很好。此亦是上天知伍相國之冤,使汝來為其鳴冤的。”
被離引翠玉進宮來見吳王夫差,翠玉將先前對被離說的話,又對夫差說了一遍。被離道:“看來伍相國確是受冤了,請大王明斷。”
夫差道:“伍相國既未參與策劃公子凡謀反,宜當宣其無罪,放出大獄。”被離領命,與翠玉退去。
且說勾踐自吳歸越,進得都城諸暨,駕車馳往宗廟社稷,設享祭告已畢,臨朝視事。勾踐心念會稽屈辱請成之恥,對群臣道:“寡人不能納範、文二大夫之諫,以致兵敗夫椒,逃退會稽,屈辱請成,入臣於吳。寡人欲建大城於會稽山附近,遷都於此,以自時時警惕,使不忘會稽山之恥。不知諸大夫以為可否?”
範蠡道:“會稽山西北近浙江,若建大城於此,以為國都,利於防吳,大王之見可行。”文種等諸大夫皆以為可行。
勾踐道:“諸大夫皆以為建大城於會稽山西北,遷都於此可行,甚如寡人之意,此事即委範大夫辦理。”
範蠡領命前往會稽山,觀天文,察地理,在會稽山西北得一善地,然後勾畫圖樣,發動工匠,建造大城。大城西北立飛翼樓於臥虎山,以象天門;東南暗藏石砌漏洞水道,以象地戶。城之外郭周圍皆有城牆,獨缺西北不築城牆,揚言道:“越已臣服於吳,不敢壅塞貢獻之道。”實為陰圖進取之便。
城既建成,取名會稽(在今浙江省紹興),亦是為了不忘越之兵敗會稽山之恥。城建成不久,一日,忽然城中湧出一山,周圍數裏,其形如龜,山上草木盛茂。城中之人皆驚異不已,其妙莫明。有人認得此山,道:“此乃齊國琅琊(在今山東膠南琅琊台西北)東武山,不知何故,竟一夕飛至會稽!”
範蠡向勾踐稟道:“臣建會稽城,上應天象,故而天降‘昆侖’,以啟越之稱伯中原。”
勾踐大喜,乃為其山取名曰怪山,亦曰飛來山,亦曰龜山。範蠡於怪山之巔立靈台,建三層樓閣,登樓以望此靈山。勾踐因範蠡從君入臣於吳及建造會稽城有功,任範蠡為相國。
範蠡在會稽城內,修建宗廟社稷,朝堂王宮,群臣屋舍,市井街道。一應俱已齊備,範蠡稟明勾踐,於是勾踐命自諸暨遷都至會稽。勾踐對範蠡道:“寡人實是無德,以至失國亡家,夫婦入吳為奴。若非相國及諸大夫讚助,寡人焉有今日?”
範蠡道:“此乃大王之福,而非臣等之功。但願大王時時勿忘吳郊石室之苦,則越國可興,而吳仇可報矣。”
勾踐道:“寡人敬受教!”於是以文種治理國政,以範蠡治理軍旅,尊賢禮士,敬老恤貧,百姓大悅。
勾踐自嚐吳王糞便之後,常患口臭。範蠡打聽得會稽城外山上,產一種蔬菜,其名曰蕺(音“輯”,又名魚腥草),可以食用,而微有腥味,於是使人采蕺菜,分與諸大夫食之,舉朝皆有微腥之味,以亂勾踐之口臭。後人因而稱其山曰蕺山。
勾踐迫切欲報會稽山之仇,乃勤理朝政,苦身勞心,夜以繼日。勾踐因長久早起晚睡,睡眠不足,每每眼倦欲合,不能自己,對左右道:“何物可使寡人不欲合眼?”
左右道:“城外水邊有草名蓼(音‘了’),其葉之汁辛而苦,塗抹眼上,可使眼不欲合。隻是塗上其汁,眼疼難受,不宜大王。”
勾踐道:“汝等與寡人取蓼草來。”
左右道:“遵命!”至城外水邊取蓼草若幹,擠出其葉之汁,盛在碗內,供勾踐使用。
每至眼倦欲合之時,勾踐取蓼葉之汁,塗抹眼上,其眼如針刺疼痛,卻可使困倦退去,說道:“此物果然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