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采取科學的整理方式是管理工作的關鍵
整理工作是檔案基礎工作中重要的一環,整理的好壞,直接影響案卷質量,影響著以後的使用。所以在整理時,我們應該遵循檔案管理的各項原則進行整理,尤其是劃分上,要嚴格按照分類原則來劃分案卷,保持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根據我們所保存資料情況來看,為了查找與使用都便利,我們采取了專題一年代分類法,即一個儀器從申請到辦理結束後作為專題組卷,並確定它的歸檔時間。例如:我院從1980年開始申請購買美國,直至1989年才正式安裝使用,曆時9年,當我們整理時把它先作為一個專題組卷,然後歸入1989年案卷排列。為了管理工作的便利,根據我院工作的實際情況,我們還從中摸索出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即在卷裏增加了管理卡片,卡記錄了設備一般情況;記錄設備配備組成;卡3記錄了操作方法;卡記錄了計劃申請采購開始至安裝使用全過程。這四種卡的使用,使管理人員對設備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提高了管理質量。我們還注意到原始資料的重要性,每卷內必須裝有開箱驗收時的照片,作為原始依據和憑證,大大的提高了案卷—的說服力。
三、為醫療一線提供服務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
由於我們改變了以往的管理模式,使得我院醫療儀器檔案從無到有,到齊、到全。由原來的零散保存到集中統一管理,使管理水平步入正軌,目前我院現有儀器檔案110卷。為了能使這些檔案材料更好地為醫療一線服務,使其為醫院間接創造經濟效益,我們在服務上狠下功夫,編製許多種檢索工具。如卡片式、目錄式等。並且還使用現代先進的管理手段計算機管理,大大的縮短了查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為了使科室使用更便利,還將有關的儀器說明書複製一份發放到使用儀器科室保存。這樣做既延長了原始檔案的壽命,又為修理人員減少了往返時間,使儀器盡快運轉,在目前經濟改革大潮中,管理部門必須學會多條味走路,不斷地推陳出新,提高管理水平,為醫療第一線快、準、細的提供服務,才能使醫療部門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站穩腳跟。
總之,醫療儀器檔案的管理是隨著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一種服務於科研與醫療的新課題,同時也是現代醫院管理的重要垣成部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儀器和設備進入醫療、科研領域,對這些儀器、設備的管理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日臻完善和科學。
醫院質量檢控信息網的建立與評價
質量管理是靠質量信息的流通和反饋。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信息量越來越大,據報道,一個綜合醫院的信息量可達10%。醫院麵對這樣一個龐大的信息係統和不斷發展變化的實際情況,如何把這麼多的信息收集起來,加以正確處理,變成醫院領導層決策的依據,並用以調控醫院這一龐大係統的運行,提高醫療質量管理,這是每一個醫院管理者需要認真研究解決的新課題。我院在開展創“三甲”、推行全麵質量管理活動中,運用現代管理學的科學原理,建立了質量檢控信息反饋網絡?統,使全院各項工作質量基本上達到了可控化的程度,促進了創“三甲”活動的開展。本文就此加以介紹與評價。
一、建立一個靈敏、準確、有力的信息反饋係統,形成全院質量檢控網信息的傳遞和交流是推動醫院發展的巨大動力,醫院麵對大量的醫療信息和不斷變化的新情況,在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接軌的變革實踐中,管理是否有效,其關鍵就在於是否有一個靈敏、流暢、準確、有力的反饋係統。我院於1992年開展創“三甲”實施全麵質量管理,製定了“三甲”醫院標準,推行了目標管理和責任製,建立並完善了各項製度,創用了工作指數考評獎懲法。但科室對這些“標準”、“目標”、“職責”、“製度”、“考評”和“獎懲”執行得如何,執行中有哪些積極因素和存在的問題,如果單靠以往行政領導逐級彙報,不但速度慢,而且信息損耗量也大。因此,我院建立一個靈敏、有力的全方位、多渠道的質量檢控信息反憤係統,變單線傳遞為多線傳遞的全院質量檢控信息網。具體做法是:
1。自我檢控。各級醫護人員自身思想素質(醫德、醫風)、技術素質與身體素質,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對自身從事的各項工作實施過程中認真執行標準,並自覺與標準對照,發現問0。及時自我糾正。自我檢控範圍較廣,它涉及到目標中的工作效率指標,工作質量指標和經濟效益指標等,如對病人診斷、治療的準確、及時、合理,護理工作中的“三查七對”,特別是那些一次性完成的操作質量,如無菌觀念、消毒工作、手術操作等,更要嚴格自我檢控,自我檢控體現了對工作的極端負責的精神和嚴格認真的工作作風,是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體現。由於醫療工作多數情況下,是以分散獨立的方式進行的,所以自我檢控對保證醫療質量尤為重要。
2。服務對象評價檢控。醫院服務質量優劣,服務對象病人及其親屬感受最巧,來自病人及其親屬的評價多數真實可靠、具體。我們對住院病人每人發一張“服務質量調查卡”、門診設“就診病人意見卡”,請病人對我院的醫德醫風、醫療質量、護理質量、生活服務質量等18個項目,提出具體的評價和建議。這種調查是在病人出院後或就診後填寫,可不署名。填後直接投入設在病房走廊和門診候診室的質控箱內,不由工作人員傳遞,由醫院質控辦每周開啟一次,避免了因情麵或顧慮等因素而使評價信息失真的現象。
3。同級檢控。我們為使部門、科室、人員之間相互協調、製約,達到同步運行、共同保證質量的目的,在每個科室設有質量檢控簿,專門登記科室間在醫療聯係中滿意或不足的情況。如臨床醫師開處方是否合格,要靠藥局給予監督;藥局發放藥品質量,臨床科領取時需驗證是否合格;放射科、檢驗科報告是否及時,臨床可按既定的標準要求給予製約。這種平行、橫向檢控方法,是一種交叉管理手段。要求樹立全局思想和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精神,把具體事件、時間、情節、責任等寫清楚。
4。科內檢控。其方法是山科室領導對本科室工作進行檢查控製,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改進措施,使工作按質量標準要求進行。臨床科的質量檢控則由科主任(或主任醫師)對醫療質量、病曆書寫質量檢查、評分。護士長對護理質量、病曆書寫質量、技術操作質量、科內危重病人搶救登記、醫療護理差錯、缺點和事故登記、科內人員出勤登記和各種工作量的統計,以及對各班次間的連續查對和醫護間的協調檢控、評分等等。
5。上下級縱向檢控。上級對下級逐級檢查、評分,下級對上級管理的評價意見和建議等。
6。院級質量檢控。院領導除經常深入科室對醫療質量檢控外,更多地發揮機關的作用,由醫務科定期或不定期,隨機或非隨機的具體組織實施。此外,醫務統計室、病案室、藥檢室、醫療儀器檢修室按各自分工對全院各科室的工作分別進行有關內容的質量檢控。
二、增強全員質量檢控意識,落實檢控責任
質量的檢控,是針對全員的、全過程的、全部工作質遣的,它複雜而具體。沒有醫院各部門、各項工作的嚴密協調,是不會產生好的質量的,不論多麼現代化的管理,醫療還是從一個人、一份病曆、一張處方、一項操作、一部儀器、一條製度抓起的。而這一切哪一項都離不開全員參與我院為增強全員管理意識,除經常教育全院人員冬明行醫外,還把質量檢控網中有關個人的責任都分解融化到每個人員的職責中去,使人人自覺接受檢控,人人主動參與檢控,把整個檢控工作作為自己的職責,形成了全院人人抓質量,事事講質量的良好風氣。為落實檢控工作,我們還把質量檢控與考評獎懲工作緊密掛鉤,對檢控積極做出成績的給予獎勵,反之給以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