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醫院信息與檔案管理(一)(1 / 3)

試論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與貢獻資源建設

圖書館作為人類知識的寶庫,在當今社會已有了其不同的含義,它不僅是知識的收藏書,還要成為知識的發射源,隨著新技術革命的興起,社會的信息化及圖書館理論的更新,圖書館的工作也注入了新的內容,不再是單純的讀者工作和藏書建設,而是擴大了其內涵和外延的信息服務工作和文獻資源建設,並將成為圖書館的核心工作和基礎。圖書館通過信息服務、開發收藏文獻資源,傳遞簡報信息,參與經濟建設,使圖書成為知識的發射源,信息的傳遞中心,為滿足市場經濟建設的需求,促使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讓信息資源為全社會共享和使用,傳統的以圖書主藏書建設已滿足不了信息服務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擁有大信息量載體的多種文獻資料,擴大了藏書建設內涵與外延的文獻資源建設。因此,現代圖書館為適應這一需求,應搞好文獻資源建設,豐富信息資源,為信息服務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圖書館通過文獻資源建設文獻的儲存;信息服務知識的傳播工作,來實現文獻資源共享和價值增值,為推動社會的進步做貢獻。

一、信息服務是衡量現代圖書館工作的標準

“開發信息資源,服務四化建設”是鄧小平同誌為圖書館工作提出的工作重點,也是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方向,更為圖書館信息開發指明了方向。經濟的發展,依賴於科學技術的進步,為了盡快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圖書館擔負起信息的宣傳、推廣、傳遞服務任務。信息服務涉及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不僅改變了圖書館傳統的工作模式,為圖書館帶來勃勃生機,也為社會產生了巨大的效益。

1。通過為讀者提供二次文獻,三次文獻及一些初級性的服務;就要對文獻進行加工和開發,這樣就為大量的館藏文獻注入了活力,使死的知識變成了活的信息;由為讀者提供死的文獻服務變成為社會提供活的信息服務,最主要的是由原來隻為到館的讀者服務變成向社會服務;通過為具體用戶提供信息與谘詢,使之由過去泛泛服務變成現在的專門服務;信息服務由於增加的谘詢服務、跟蹤服務改變了圖書館的工作狀態,由過去的被動靜態服務變成現在的主動動態服務,由不自覺工作變成自覺工作,也使館藏文獻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實現了館藏文獻的價值,發揮了圖書館的信息傳遞作用。

2。通過信息服務還能為社會帶來巨大的效益。據報載通過圖書館提供文獻和技術服務,挽救了一家停產的湖南造紙廠。通過對科研課題的查重服務,避免科研課題的重複研究,減少不必要的重複勞動和經濟損失等等;總之,通過信息服務使圖書館加入到經濟建設服務行列中,為圖書館自身注入了活力,使圖書館名副其實地成為文獻資源價值再現的中介機構,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做貢獻。

二、搞好文獻資源建設,做好倌患服務的基礎工作

文獻資源建設是文獻情報部門通過規劃協調,將社會上分散的文獻資源予以選擇收集,組織管理,使之成為一個文獻資源體係,以滿足本單位讀者或社會用戶之文獻情報需求的全部活動與過程,而現代圖書館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讀者從書刊獲得知識和技能,使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圖書館的館藏文獻被社會接受了,才算真正實現了其潛在的價值。當今信息社會,人們對信息需求的類型、層次多種多樣,這種多元化的需求導致了信息服務的靈活多樣,為適應這種需求,就要建立相應的文獻資源體係與之相適應。

1。圖書館建立的文獻資源體係不再是以收藏圖書為主的藏書建設;隨著科技的迅猛發食,出現了大量物種文獻資料及非書資料,圖書館早已突破了隻收藏圖書為主的藏書格局,而要根據服務的任務與服務對象及市場需求,有計劃、有目的進行收藏儲存文獻,如收藏了大量的期刊、報紙、圖片、樂譜、專利、技術產品、標準、視聽、縮微、機讀、光盤資料等,

2。文獻資源建設由源代替了量,由專、精代替了廣、博,圖書館要建立高質量的文獻資源體係,改變過去“大而全”、“小而全”的藏書主張,片麵追求數量及種類的廣、博,缺乏應有的深度,要突出特色,側重某些學科和類型的文獻收藏,形成核心收藏,建立一支高質量的、具有本館特色專長的文獻資源體係。

3。文獻資源建設要有全局觀念,傳統的藏書建設各自為政、缺乏整體意識,為了適應現代化建設對文獻的需求,使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文獻資源建設對文獻的需求不能僅囿於本館,本單位,而應當放服於本係統、本地區乃至全國,將本館文獻資被整體的一部分,在全國文獻資源布局協調統一規劃指導下,通過分工協調,建設自己有重點、有特色的文獻資源體係。實現由孤立、個體、分散的館藏轉變到協調統一、整體化的文獻資源建設體係,使其具有社會係統性。

三、信息服務與文獻資源建設的協調性

信息服務是圖書館的核心工作,文獻資源建設是圖書館的基礎工作,它們是圖書館活動的兩個方麵,是圖書館工作的統一體。在具體工作中,信息服務依賴於文獻資源建設,文獻資源是信息服務的物質保障,由於信息服務要符合市場的需求,注定其靈活多變,當這種多元化的需求發展到一定程度並呈強烈不滿狀態時,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體係必然要發生變化,隻要信息服務更新,文獻資源建設就要在新的服務基礎上進行調整,而隨著信息服務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也就有了文獻資源建設體係的雛形,信息服務和文獻資源建設兩者中,信息服務影,文獻資源建設體係的發展變化方向,是圖書館存在的基礎,它占主導、支配的地位,有什麼樣的信息服務就要求有什麼樣文獻資源體係與之相適應,所以兩者之間相互聯係,相互促進,文獻資源建設是提供信息服務的基礎,信息服務將潛藏在文獻的知識轉化為實現的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圖書館工作的重點傾斜於信息服務,但並不是說重視信息服務就忽視文獻資源建設。先進而優質的現代文獻信息服務必須配以相應的文獻資源體係,為了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務,我們不得不去研究文獻資源建設,兩者同樣在發展更新。

讓設備檔案“活”起來醫療儀器資料的收集、整理與服務

在現代醫學科學領域中,設備不僅是從事醫療、科研、教學等工作的重要物質基礎,而且是衡量醫院現代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標誌。在今天的醫院裏,隨著各種現代化儀器的引入和使用,為快速觀察和確診病情創造條件,病人診斷檢查費已占醫療收入的35%左右,有的醫院甚至超過40%,醫院為了提高醫療和科研水平,要花相當多的資金用以購買先進的儀器設備,許多患者都衝著先進設備而投醫問症的,在市場經濟調節下的今天,醫療儀器的廣泛使用,為醫療單位創造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那麼,在大量購買和引進先進醫療儀器的同時,如何管理好這些儀器和成套的儀器資料的問題也就隨之而來,建立醫療儀器檔案已引起人們的重視,建立儀器檔案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是非常必要的,隻有建立醫療設備檔案,才能把儀器的運轉過程的情況動態記錄下來,設備檔案是設備管理的基礎,是管理的出發點,也是管理的歸宿,無論是從提高經濟效益、還是工作的需要考慮,都應建立醫療儀器檔案。

一、設備資料的兼收並蓄是管理工作的基礎

由於以住醫院的效益沒有受到市場效益的衝擊,醫生是社會公益性事業單位,有國家政策保護,因此,也就沒有以效益求生存,以效益求發展的巨大壓力。在購進設備後,對醫療設備資料的管理沒有引起重視,一些資料隨著儀器安裝完畢,有的流入個人手中,有的不知去向,給今後儀器保養、維修造成困難,影響了使用,使經濟收入減少。針對這一情況,我院采取了從基礎環節入手,采取把儀器資料收全、收好的做法,取得了較好效果。

我們加強了管理,明確了儀器資料統一由儀器科管理,建立統一的儀器檔案,從根本上杜絕了遺失現象;配備管理人員,做到專人專管,避免在管理上造成混亂;為了盡可能地減少以往資料的流失,製訂了收集零散儀器資料的規定及範圍,並派人到各科室或個人手中收集查尋,收集的範圍包括:購買設備的申請表、審批表、論證卡、報價單、管理卡片、訂貨卡片、卡片說明、訂貨合同、驗收記錄、儀器說明書、操作程序、維修維護記錄及各種信函,收集時我們盡量做到深入細致,盡可能地減少損失,在收集過去的儀器資料的同時,還對新購買的儀器開箱驗收工作給予高度重視。開箱時要求設備科人員和檔案管理人員一起參加,對開箱儀器進行拍照、驗收、作好現場記錄。做到隨文件一份不少,完整齊全地收集起來,以備以後查詢、考證、立卷使用。確保了檔案資料的完整與完全,為儀器的正常運轉和維修及時提供有效的資料,為創收節支贏得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