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護理管理(三)(2 / 3)

第一課:手術室環境與規章製度;

目的:了解手術室特殊環境,區別於病區並明確遵守手術室規章製度的必要性。

第二課:手術室專業技能與無菌技術;

目的:明確各項技能操作標準,明確無菌技術原則;

第三課:手術器械的性能與保養和敷料製作;

第四課:各種消毒法與清潔法;

目的:強化消毒法的理論知識,正確進行物品消毒,空氣處理。

第五課:各種手術體位與鋪巾法;

目的:了解常用手術體位的擺法和皮膚消毒鋪巾原則。

實施方法:

1。通過講座明確操作標準之後,安排一天或半天時間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內容:開無菌台法,無菌鉗的使用,外科洗手法,戴手套法,穿無菌手術衣法;方法:由護士指導並使用規範的教學用品,護生按標準每項操作練習3遍以上,至操作基本規範。

2。安排手術實例帶教,選擇具有一定教學能力、工作2年以上護士任教員,選擇較規範的中等手術為實例,在第一周至第二周內連續帶護生擔任台上護士;內容:使護生逐漸適應手術中環境,減少緊張情緒,訓練護生手術配合技能,如器械物品傳遞法,穿針引線,整理管理無菌台等。

(二)參加手術室日常工作,基本掌握手術室護理程序。

實施方法:

1。在實習的第二周可逐漸獨立擔任台上護士工作,獨立完成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和術後處理。選擇一般中小手術,台下教員檢查其術前物品及對手術方式的了解,指導術中配合規範化,協助其術後處理完全。

2。與教員共同擔任台下護士,了解病人在手術期的護理程序,包括心理護理、手術方式、病情及術中護理問題和護理措施,重點掌握查對製度和術中病情觀察。

3。實習第二周始,安排護生參加手術室值班,參加白班、夜班各3?4次,除完成常規工作外,重點訓練護生在急診重症搶救中的應急能力和靈活性,使其對本專科有全麵的了解。

(三)強化無菌觀念,嚴格無菌操作。

實施方法:

從理論上明確無菌觀念在手術室的重要性,無菌操作與醫院感染、手術成敗、病人生命均有密切關係,要求護生以嚴肅認真的態度進入實習。

強化相關扣理論知識,在工作中采取考核或提問的方式,檢查其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

分析護生在實習中容易發生違反無菌操作的行為,如開無菌台、橫跨無菌麵,使用無菌鉗尖頭朝上,戴手套手汙染手套外麵等,在這些操作中重點示範、訓練。

教員是護生的直接責任人,使教員對護生嚴格要求、認真指導在操作前,督促檢查在操作中。

四、評估

對帶教水平與實習質量雙向評估,我們綜合三方麵的資料:

日常工作:以手術室護理質量標準抽查護生工作質量。內容:手術準備的完性(物品與病人情況準備術後處理方法;評價手術配合台次與配合技能熟練程度。

操作考核:出科前進行,以手術配合為實例,考核無菌操作的規範,洗手法,成績記入實習。

專科理論考核:出科前進行,內容:消毒、滅菌知識,手術後處理方法,手術步驟與配合。

五、結論

(一)臨床教學以帶教計劃為導向,教員由被動式教學轉變為主動式教學,目標明確,任務具體,對各自帶教的護生主動施教,及時指導,較全麵地掌握護生實習動態,強化了教學意識,提高了教學水平,

(二)帶教計劃在護生實習中起了目標與實施的連接作用,注重了手術室護理專業的特殊性,使護生循序漸進,有重點、有計劃地進行實習,既注重了護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有充分的實踐機會,並使其專科技能操作得到規範的訓練,護生在知識、技能和作風三方麵均得到培養。

我們認為,根據手術室特點,明確目標,製訂計劃,循序施教,能保證並提高護生實習質量,是手術室臨床教學適應現代護理的必然發展。

醫院上等級過程中的護理管理

我院是一所擁有350張床位的綜合性醫院,共有職工540人,其中護理人員有183人,占全院職工總人數的1/3。在醫院達標上等過程中,護理部多次召開護士大會,提高對醫院上等級的認識和貫徹落實醫院上等級的一係列措施。

一、護理指揮係統的組織建設

護理部是領導全院護理工作知中心,因此護理部的組織建設是非常重要的。護理部由分管護理的院長負責領導,設有1名護理部主任,2名副主任主持全院的護理工作。根據評審要求我們還增設了大內、大外科護士長,製定科的工作劃和實施的落實,全院有10個病政,5個科室,共15名護士長。抓好護理工作的關鍵是怎樣的提高護士長的素質和管理能力,因此護理部每周一下午,召集護士長例會,討論工作,學習業務,統一操作,並組織護士長夜查房和護理查房,從而提高了護士長的理論和技術操作水平,同時也加強了護士長的管理能力。

二、護理技術揉作規範化

護理操作技術是護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操作技術的好壞關係到病員安危,關係到護理人員質量的高低,關係到病人對護士的信賴。因此抓好護理技術操作規範是非常必要的,我院自準備上等級以來重點抓了這一工作。具體的是分批分期的組織訓練,統一標準和要求,訓練完後逐個考核驗收(每人脫產2天,每天訓練10人),同時各科自己安排操作練習室,護士長及主管護師上述操作外,還訓練了人工呼吸機和心電監護儀的使用,裝置。訓練後立即組織考核,評出分數記入護理檔案。要求人人達到合格標準,發現缺課者組織集中補課,做到訓練不漏人,考核不缺席,人人過關,達到操作熟練、規範的目的。經3個月的時間,使全院護士在護理技術操作中得到了統一和規範,從而提高了護理質量。

三、護理設施規範化

隨著我院新大樓的建起,護理部製定了一係列的有關新大樓病房的管理製度,置辦單元更新的意見,得到院領導的支持。護理設施的規範使護士工作起來得心應手,同時也使病房內衛生狀況有了較大的改觀。

四、規章製度的落實

通過學習省廳下達的評審標準第四分冊中的;8種製度,對照我院對每種製度的落實情況,找出了薄弱部分,如消毒隔離製度做的不夠紮實送標本製度還不建全,交接班製度質量還達不到高水平,針對這些薄弱部分做了補充落實措施。

五、認真落實分級、專科、基礎護理

分級護理、專科護理、基礎護理分別在檢查分值中各占8分,共24分。分級護理我們首先統一標記,標記顏色按省廳規定。經多次檢查,抽查各病區基本上已做到常規,護士長要經常檢查是否做到三相符,即是否根據病情、醫囑,牌色相符;是否按分級護理要求相符,必須做到經常檢查、督促,使全院護理人員對分級護理引起重視和認識,使病人能得到應有的護理措施。專科護理方麵,除了各科學習本科的一些護理常規外,還組織學習了常見症狀及重症搶救護理常規,並要求付於實踐。基礎護理是目前護理工作中最薄弱環節,針對這一問題552召開護士長會議,做了專題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做好基礎護理是護理工作的基礎,一定要抓好這一環節。護士長以身作則,經常檢查,把好關,形成製度,嚴格執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六、加強業務學習,提高病曆書寫質量

病曆書寫在檢查分值中占6分。為了統一護理表格書寫,護理部組織上大課2次,並將書寫要求打成文發給每位護士,按省廳要求標準做;護士長把好自己科內護理表格書寫關,做到從嚴要求,檢查後簽名。護理部每月抽查病曆,發現問題,立即指出。並做好病曆書寫評比,評出典型帶動其他,從而推動書寫水平,達到省廳統一要求。

七、配合籌建傳染病房

根據省廳綜合性二級醫院標準要求設有傳染病房,護理部在人員十分緊缺的情況下,抽調1名護士長做籌建工作,並立即派到上級醫院學習,得到上級醫院無私幫助,使籌建工作很快順利的完成,並落實一切有關傳染病區的管理製度,收治了病人,在省廳檢查時認為基本上達到傳染病房的布局、管理要求。

八、抓好急診、供應、手術三室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