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科研教學管理(八)(2 / 3)

四、堅持“仁”“利”統一仁愛榮譽居先

仁與利是重要的磁念。“仁”,亦稱“義”一般表示一定社會的倫理道德規範;“利”,主要指人們的物質利益。仁與利的關係,或者說,義與利的關係,是衛生事業管理中麵對的必須處理好的嚴肅課題。正確的仁利觀是仁利的辯證統一觀具體到衛生部門,就是堅持仁利統一,信義、聲譽居先的原則。它強調兩點:一是敢於言“利”,積極組織衛生醫務人員合理創收,增收節支,關心經濟核算,多勞多得。其關鍵在於“合理”二字。合理就是合乎“救死扶傷,實行革命人道主義”這一醫德基本原則之理,合乎“不繳利稅”這一公益性事業性質之理。這本身就是寓理於我,寓仁於利;二是善於講“仁”或“義”,把信義、聲譽、仁愛擺在首位。有了好的聲譽和形象,就能贏得群眾的信賴,就能更好地履行救死扶傷的職責。

心理保健是一門亟待發展的學科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在努力創造現代物質文明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更多的心理上的困擾,心理健康問題的顯露和日益嚴峻的勢態,人們把心理健康列為“身體健康”的重要方麵,日趨重視心理保健這一學科的發展。

一、現狀

近幾年來我國的心理保健工作發展極為迅考,各地市級醫院相繼開設了心理谘詢門診、一些城市還設立了專門的心理谘詢機構。許多高校建立起自己的心理谘詢中心,廣泛地服務於社會。

據國家教委的一份調查報告證實,我國青少年心理疾患日趨增高,據該年底對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的抽樣調查,發現我國大學生心理疾患率已高達20。23%,另據有關資料表明承受各種心理困擾的人數眾多。幾年來人們的心理焦慮是呈上升趨勢。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心理疾患的發生率也隨之提高。心理疾患的高發病率已經成為當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一大疾患。

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與生活。對?1987年間北京市16所大學本科生因精神疾病休學、退學情況分析。結果表明,10年中因精神疾病休學的人數占因病休學總人數的1/3以上,因精神疾病退學的人數占因病退學總人數的一半。上10。在大學生因病休、退學的疾病中,精神疾病已超過了傳染病。1983年以後一直名列榜首。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向我們揭示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性與迫切性。

心理疾患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這幾乎是一切國家在現代進展中必然出現的現象,其原因:①隨著現代生活帶來心理負荷的加重,導致各種心理危機,如競爭機製的引入,使越來越多的人自覺或不自覺地被卷入各種形式的競爭之中去,使人們增加緊張感和心理壓力。②由於社會發展,人們精神需求的增長遠比物質需求增長快。而棺神需求又十分複雜不易得到滿足。③現代社會中腦力勞動將占越來越重的比例,精神上的緊張感增強,心理壓力增大,這就將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心理健康。④人們在生活、工作環境和條件的改善的心理需求還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等方麵。所以,人們已逐漸意識到心理保健的重要性,並開始重視這一學科的發展。

二、心理保健內容

心理保健是指研究探討和改進人們精神或心理健康的一門科學或一項工作。心理保健的主要任務是消除各種不忍受影響,預防精神疾患或由精神因素引起各種軀體疾病的發生,

心理保健包括心理谘詢。“心理谘詢”即“心理治療”。一些醫院開設了“心理谘詢門診”、高校建立了心理谘詢中心。目前,在我國開展心理保健工作主要還是醫務人員和心理學教育工作者。在醫院臨床工作中,臨床醫生遇到不少就診患者,因種種原因引起心理障礙,造成心理疾病。這就要求醫生具備心理保健方麵知識。需學習和掌握谘詢心理學專業知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