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科研教學管理(六)(2 / 3)

三、把增加醫療設備投人作為醫院質量管理的物質基礎來抓

當今醫療市場的競爭,不但是人才競爭、服務質量競爭,也是醫療設備的競爭,沒有一個完善配套醫療設備,某些高精尖技術就無法開展,也就無法提高醫療質量。因此,近幾年,我院在狠抓醫療質量管理中,十分注重醫療儀器的投入。為了保證有限的投入,發揮更大的效益,我們堅持了以下原則:基礎常規儀器盡量配置,保證正常工作開展;專科儀器重點裝備,促進人才、技術、設備配套;大型設備、昂貴的儀器分期購置。以上這些設備的增加,大大增強了我院競爭力,促進了醫療質量提高,使我院醫療水平在醫療市場激烈競爭中處於不敗地位,同時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把建章立製作為醫療質量管理的重要保障來抓

醫療質量是衡量醫院專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規律製度是醫院一切活動的準則,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對醫療質量同樣起著保證作用。幾年來,我們先後建立了《科室以目標、標準、措施為內容的質量管理方案》、《科室崗位工作規範》、《部門職責工作製度》、《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醫院醫療質量主要評價指標》等10多項管理製度,使質量管理標準化、定量化。且講究實效,形成了人人有崗、崗崗有法,人人守法,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局麵。為了使各項製度落到實處,我們在不斷向職工進行質量教育、製度教育的基礎上,首先建立了以職能科室領導為主體的管理檢查小組,開展定期檢查活動。其次,把總體目標要求具體化、定量化,便於操作。再次,嚴格考核、獎懲,實行每月一通報,每季考評,做到獎罰兌現。通過製度的建立、落實、檢查、總結,提高了全院職工遵章守紀的自覺性,從而也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

醫療質量管理是醫院管理的核心,我們牢牢抓住這個核心,促進了醫院整體管理水平的全麵提高。去年4月在江蘇省首批二級甲等醫院評審中達標,並獲得了較高分數。

循環管理在提高病曆質量上的應用

病曆是醫療質量中的基礎質量之一,書寫病曆是住院醫師的基本功,是病人整個醫療活動的記錄。因此,加強病例質量管理,曆來都被各級管理者所重視。

天津市衛生局為了加強病曆質量的監督、檢查,於1992年製定出“住院病曆質量檢查評比標準”。病曆質量檢查包括四個部分:①病曆完整性:占52分。②及時性:占8分。③整潔性:占12分。④可靠性:占28分。

我院自1992年開始設病曆檢醫師,由兩名副主任醫師擔任,每月按標準逐份審查出院病曆,查出病曆缺陷,進行打分,經過病曆總檢,發現病曆的主要缺陷有以下幾個方麵:①楣欄一般資料記載不全。②主訴與現病史時間不符,現病史描述不詳細,欠完整,無邏輯性。③查體順序顛倒,漏查,查體不準確和功能檢查矛盾。④個人史、婚姻史、月經史、家族史記錄不完整,⑤診斷分不清主病、兼病和病型。⑥專科情況描寫不規範。⑦缺少疾病預後和轉歸的估計及診治注意事項。24小時不能完成病曆和首次病程。⑨不寫再入院誌。⑩入院後前3天不能每日記病程和沒有主治大夫意見。先易後難的原則,製定第一個階段的計劃。時間是3個月,檢查病曆的重點是5條,必須達標。

在全院周會上布置了第一階段循環管理的主要5條內容,並由醫務科派出質管醫師4名擔任檢查。7月份抽查58例住院病曆,其中有5份不達標,分別受到扣罰20元獎金的處理。8月份抽查62份病曆,隻有一份病曆不達標,處罰了一人。9月份66份病曆全部達標。

隨後,我們又開始了第二階段的循環管理,時間仍為3個月,檢查重點有5條:①專科情況描述規範化查體順序不顛倒,不漏項。②診斷要有主病、兼病、病型,有預後轉歸和診療計劃,住院超過一個月要有超過小結,第三個階段是循環管理,重點放在主訴和現病史要符合,有完整性和邏輯性、查體準確性以及字跡清楚等諸方麵。

通過第一階段的循環管理後,甲級病曆數量明顯提高。

通過循環管理①在病曆質量管理的實踐,使我們體會到,首先是調查了解現實病曆書寫的缺陷,進行分析,哪些是容易糾正的,哪些是業務性較強而短期不能糾正的,把問超理順,先易後難地解決,布置工作要有指導性,每個階段有幾個問題,提出的問題明確,使得每位醫生都清楚。檢查病曆可以采取隨意抽查,不必逐份病曆都查,但是抽查的病曆有一條不達標,視為不合格病曆,必須重罰,每月總結一次,由醫政科提供病曆缺陷醫師名單,由獎金辦公室扣罰獎金。通過病曆質量的循環管理,病曆書寫受到全院各級醫師的重視,提高了病曆質量。

適應市場經濟抓好醫療質量

黨的十四大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給醫院改革提出了許多新問題,醫療質量管理是醫院管理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醫院管理的核心。在加強醫療質量的管理、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工作實踐中,我們的體會是:

一、提離醫療質量的根本是狠抓醫德醫風建設

在抓醫德醫風建設中,我們首先擺正醫患位置,提出“以病人的滿意為工作的目標”,提出“四為”辦院方針,即:為病人解除痛苦;為家屬排憂解難;為單位減輕負擔;為社會多做貢獻。大張旗鼓地開展“優質服務、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做文明醫務工作者”活動,通過各種教育形式提高醫護人員的基本素質,為病人提供全程優質服務。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者重抓住提高醫療質量這個根本,讓“病人至上”的觀念在每個醫務人員頭腦中深深紮根,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不斷增強醫護人員的責任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各項規章製度行之有效,先進的儀器設備和精湛的醫療技術充分發揮其作用,病人得到最好的醫療與服務。我們對所有的規章製度進行了整理、修改,並且著重抓好檢查落實,護理部嚴格抓了巡回製度。為了加強危重病人的搶救,各科均成立了重症搶救監護病房,實行“全封閉式”管理,護理人員工作時做到“四輕”、“三心”,製定了生活護理計劃。對於一些意外出現的、可能會釀成事故差錯的苗頭,我們也高度警惕,查找隱患,製定相應的措施,把住了易出現問題的每一個關口。正因為這樣,我們對突發性災害事故的應急能力得到了增強並經受住了考驗,被評為市急救工作先進單位。

二、提高醫療質量的基礎是狠抓質量管理教育

在普遍抓好全院職工質量管理的教育中,我們主要是抓好全院主任、護士長和具有中級技術職稱以上的各類技術人員的質量教育。因為他們既是醫療工作的具體領導者和骨幹,又擔負著對醫療質量進行檢查、監督和對下級醫務人員開展質量管理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的任務。一年來,我們首先組織質量教育講座,以質量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對醫療質量管理的具體要求及各項技術指標、統計指標為主要內容,使全院職工牢固樹立起“質量第一”的基本觀點,使之在日常工作中,能結合本職業務,自覺地運用全麵質量管理的思想和觀點指導醫療實踐,確實做到了療效好、療程短、費用低、質量高,受到病人及家屬的讚揚。二是抓好技術教育與崗位職能培訓,針對每個醫務人員的工作崗位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以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為主要內容的“三基”訓練,不斷提高醫院技術隊伍的整體素質以及各方麵的管理技能,達到及時、主動、準確、嫻熟的救治病人。我們按衛生部的要求,對各專業的單病種進行了質控,其結果是單病種平均住院天數下降,治愈率有了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