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天下之道(上)(1 / 3)

卻說朱載璽一行二百餘人,一路疾馳北上,沿途經過潼川府,眾人提議是否會見地方官員。

朱載璽搖頭道,“我此時身份未定,將以何種儀式接見?況大難之餘,衙門裏諸事繁多,吾等前往,徒增擾民。”

此時,沿途官員未曾料到朱載璽起程的如此早,毫無準備,於是眾人過而不入。

張居正來傳旨的時候,因為事情緊急,走得的是驛道,換馬不換人,日夜不停,一日奔馳近六百裏,到了成都人都累垮了。眼下朱載璽入京,雖說也是急,但卻是要去即帝位的,總要保持儀態,不至於像他那般拚命,若是為奔京城把人累倒,那可就鬧了大笑話。

於是一人配了雙馬,黎明即上路,入夜才停宿,中途不時換馬休息,哪怕眾人趕得急,一日也行不足三百裏。

朱載璽、蘇熙、徐渭等人已習慣騎馬,雖然累些,並無大礙。唯有張居正本是個讀書人,不怎麼騎馬,加之來時一路疾馳磨破了襠胯,此時舊傷未好,又添新傷,很是吃力,不過他卻不吭一聲,隻是咬牙跟緊。

反倒是何卿派來護送的那些兵丁,雖說看上去精壯,戰陣撕殺也還得用,但大明的軍伍向來懶散慣了,這些人又多是跟在主家身邊的親兵,哪裏經曆過這般高強度的行軍?才跑了三天,還沒出四川,便叫苦不迭,磨磨蹭蹭的從後麵拖著隊伍,領兵的將領甚至還來請求朱載璽能否減緩行程。

朱載璽與眾人一商議,就按這個速度,到京師也得半多個月,若是拖拉下去還指不定走到何時呢,朱載璽畢竟是去搶皇位,趕早不趕晚,朝廷這般危局,皇位空虛,期間不知會出什麼變數。指望這幫老爺兵打起精神來,怕是不現實了,再說,就算人撐得住,馬匹也吃不消,畢竟二百人多人的隊伍,沿途驛站根本提供不了這麼多馬來換乘。

張居正的情況也堪憂,他的大腿根血肉模糊一片,都化膿了,此時正在幾個隨從的幫助下換繃帶,再跑下去估計人就廢了。

朱載璽走過去,道:“叔大,你要留下,有件事要交給你。”

張居正止住了包紮繃帶的隨從,抬起那張削瘦的臉,神情冷冷的道,“我能跟得上。”

朱載璽注視著他,也是冷酷的看著他道:“我要一個得用的張居正,不是一個廢人張居正,況且還有事要交給你辦。”

張居正迎著他目光對視了片刻,鬆了一口氣,身子軟下半載。

朱載璽道:“行軍速度不能減,我要你從後麵收攏掉隊的人馬。”

張居正神情漠然的點點頭。

朱載璽聲音緩和了些,“叔大,你我都還年輕,來日方長,不必急於一時。”

張居正身子直了直,昂起頭,“可是……”

他從京城裏來,知道京中的形勢險峻,怕這個陌生的王爺應付不來,故而要堅持跟隨朱載璽一同返京,不過,這話卻說不出口。

朱載璽挺起胸,聳直了身子,臉上一片堅毅,“不必擔心什麼,天下之大,吾都經曆過來了,還怕入不得小小京師!”

他轉過身,向那候命的將領下令道:“我們行程不變。告訴眾將士,凡體力尚足的跟隨我同行,凡體力不支的都留下來,與張編修一同在後慢行。馬匹統一調度,落隊的人每人一騎代步,從體力不足中的揀選,若有殘馬廢馬也留下給張編修,其餘人馬都隨我大隊行進。中途凡有人馬不支,則隻管就地留下,前去驛站等候張編修上來歸攏,將來到得京師,吾也一同封賞。”

激勵要比強迫效果好得多,有了朱載璽的話,大部分人都怕人笑話,不願示弱,堅持著跟上朱載璽的隊伍,一些確是體力不支的,也留下來與張居正一同,不再拖累大隊的行進。

朱載璽等人隻管疾馳,一行人的速度又快起來。

第四日近午,眾人行到沔縣順政驛,隻見前麵一大片官員候在那裏遮擋了驛道。這裏去漢中府城還有些路程,驛道並不從那裏過,眾人本打算像先前一般不驚動地方,不想沿途官員已經早一天從發往京師的公文得到了朱載璽的行程。

在朱載璽解到成都時,四川有司和錦衣衛就各上了一道公文,不過當時朱載璽的身份太過敏感,所以公文的內容是保密的。後來朝廷尋訪朱載璽的公文下來,四川三司把朱載璽從大牢裏接出來,又發了一道公文,這時朱載璽已經是儲君的身份了,這道公文是公開的,是要告訴天下人,新樂王已在四川被找到了。張居正傳了旨,他自己又上了一道公文,向朝中大臣們通報朱載璽的狀況,這也是保密的。等到朱載璽啟程返京,四川三司又發了兩道公文,一道是上給朝廷的,一道是公開傳送沿途州縣的。接下來,每日都會有公文傳報朱載璽的行程,以讓沿途州縣迎接護送。

所以,漢中府官員根據前幾日公文,已經估算出朱載璽的行程了。

眼見漢中官員列班迎接,周圍鑼鼓震天,還有不少百姓在圍觀。

眾人都停下馬來,把眼望向朱載璽。

當初,潼川、保寧兩府是因為朱載璽走的太快,來不及準備;往後,沿途州縣了解了朱載璽的行程,隻怕都會如此。一方麵,京師事情緊迫,眾人要趕路,另一麵,若是這大天廣眾之下,不理這些官員,隻怕會寒了人心,更嚴重的是也會在百姓麵前折了官府的威信。

朱載璽沉思片刻道,“派兩個人到前麵傳話,凡縣城不停,凡州府歇馬一刻鍾。”

說完,他翻身下馬,道:“都下馬歇息,一刻鍾後起程。”

漢中的府縣官員見朱載璽下了馬,都鬆了一口氣,畢竟當初朱載璽在潼川、保寧都過而不入,一齊迎上來,拜伏道,“漢中知府周顯宗及漢中官員恭迎王爺。”

朱載璽騎了半日馬,身子也有些僵直,下馬時馬鞭還提在手裏,見眾人行禮,便那般握著馬鞭去扶領頭跪在前麵的漢中知府周顯宗,和聲道,“都起來吧。”

周顯宗臉上一陣尷尬,便順著他的手起了身,其他官員也都站起來。

朱載璽看看手中的馬鞭,嗬嗬一笑,“倒是我的不是了,有些失禮了。”

說著把馬鞭遞給了身後的吳茂。

周顯宗忙道:“殿下實是為國奔走,不計小節。”

朱載璽聞言微笑了一下,他一邊揉著酸痛的右肩,一邊從人群中向驛站走去,對周顯宗道:“既然來了,便都來見個麵吧,不過京師緊急,我隻停一刻鍾。”

周顯宗跟在朱載璽身後,善解人意的道,“殿下一路辛苦,驛館已經安排好了酒菜,殿下先進去用膳,過會我再與眾人參見。”

其實,這時候嘉靖興起的黨爭沒多少年,為禍尚淺,文官們並不都是愚腐、耿介、不通情理之輩,也非奸滑、懦弱、騎牆之徒,大多數還是能秉公持正,且在不違背原則下通融人情世故的,對名聲也還沒達到潔癖的程度。畢竟,即便蔣瑤那般清正,也會陪著明武宗釣魚;王陽明那般卓然,也會陪著皇帝玩捉放。

吳茂、魏習文忙上前一左一右的護住朱載璽,蘇熙、徐渭也跟上,還有兩個川軍將領。

朱載璽搖搖頭,道:“飯菜簡單吃些就成,眾人都候的久了,還是先見見吧。”

周顯宗便一臉喜色的領著一眾漢中官員隨在後麵。

進了驛站,朱載璽在正位上坐下,吳茂、蘇熙等人侍立左右,知府周顯宗便依次引見漢中官員參見。眾人知道朱載璽趕時間,也不多說閑話,隻是上前行完大禮,便自覺的退到一旁。畢竟漢中府加上周邊沔縣、褒城、南鄭、城固等縣,連帶吏員和宿望,候見的人員眾多,待得府中同知、通判、推官、經曆及各縣知縣、縣丞等主官依次參畢,周顯宗怕時間不夠,便讓餘人列階,分批參見。眾人也無怨言,畢竟倘若朱載璽真即了帝位,似他們這般品階連見麵都撈不著。即便這樣,待眾人都參見完畢,時間也所剩不多了,驛站中都被人塞滿了。

朱載璽起身,道:“諸位都是朝廷基石,國家遭逢大難,地方安危全賴諸公。此次行程緊迫,吾便不在此長談,漢中水土盡托諸公,萬望收攏流民、撫恤百姓,謹以社稷為念。”說罷起身,向眾人一揖。

眾人慌忙拜道:“謹遵命。”

這時周顯宗對眾人道:“王爺一會還要趕路,大夥都先退下吧,好讓王爺用膳。”

眾人便都施禮退出了驛館,隻留周顯宗和同知、幾個縣令在陪,然後諸般酒菜便流水的往席上送上來。

朱載璽對周顯宗道:“直接上飯吧。”

周顯宗應了吩咐下去。

朱載璽又問身後的蘇熙:“時候差不多了吧?”

蘇熙點點頭,“片刻便到。”

朱載璽笑道:“那還等什麼,快些吃吧。”

於是跟來的幾人便都按次序坐了下來,拾起碗筷。

周顯宗提起酒壺,要給朱載璽斟酒,隻聽朱載璽淡淡道,“不用了,一會還要趕路。”

便見他捧起一碗米飯,就著菜,狼吞吐虎咽起來。

周顯宗與陪坐的眾官員目瞪口呆。

幾人尚未回過神來,便見朱載璽已經放下空碗,擦擦嘴,笑道:“讓大家見笑了,今日情誼,吾已記下,將來閑餘,在京中再與大家敘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