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主義“同我們長期認為社會主義製度和計劃管理製度必須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都行使中央高度纂權的管理體製有密切聯係”。
在這種高度集權的體製下,各級機關包攬一切大權。下麵沒有相應權力。而這種高度集中的管理體製又恰恰采取了一種集體負責的委員製。其結果在不少部門形成了有權管理一切,一切又無人管理的局麵。這樣一來,官僚主義就是很容易發生的了。
C “外科手術”與“慢慢治療”
十月革命後,馬索柯洛夫曾寫信給列寧說,應當“徹底消滅”官僚主義的“腫瘤”,才能使群眾的主動精神表現出來。列寧回信指出,官僚主義確實對蘇維埃國家和人民具有極大的危害性,但是,試圖象割除“腫瘤”一樣割掉官僚主義是不可能的。他說。
“‘拋棄’‘官僚主義的腫瘤’---這個問題的提法本身就不正確。這是不懂得問題的性質。‘拋棄’這種腫瘤是不可能的。它隻能加以治療。在這種情況下用外科手術是荒謬的,不可能的;隻能慢慢地治療,--其他一切,不是假藥就是幼稚。”
為什麼對新國家的官僚主義施行“外科手術”予以割除是荒?的?難道列寧不想盡快除掉官僚主義嗎?不是。列寧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官僚主義的危害,更想盡快除掉它。但是,列寧更懂得怎樣才能在有利於新國家發展的前提下盡快除掉官僚主義。列寧之所以主張不能采取“外科手術”而隻能“慢慢地治療”,是因為他深知對新舊國家的官僚主義不能采取同樣的辦法處理。無產階級對舊國家中的官僚主義隻能動用“外科手術”,連同它的經濟基礎、政治製度一起打碎。但是,對於新國家中的官僚主義現象卻不能這樣做。因為,第一,新國家本身不再是官僚主義的機構,也不是官僚主義現象的基礎,它本身就是官僚主義的對立麵,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逐漸克服官僚主義。而隨意施用“外科手術”,隻能搞得象“文化大革命”那樣,使新國家和人民遭受損失。第二,新國家本身不存在一個官僚特權階級或階層,蛻化變質的官僚主義分子畢竟隻是極少數,對於那些沾染官僚主義作風的同誌,主要是教育的問題。而隨意施用“外科手術”,勢必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
因此,對新國家中的官僚主義還是以“慢慢地治療”為宜。所謂“慢慢地治療”並不是主張對官僚主義持容忍態度,恰恰相反,是對症下藥的積極治療。這種“慢慢地治療”的方針之所以是正確的,是因為:
第一,根除官僚主義是一個長期的曆史過程。我們在前麵指出,官僚主義的根除,既有賴於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也有賴於民族文化水準的提高。在一個貧窮落後文盲成堆的國家裏,企圖一下子把官僚主義消滅幹淨,這隻能是幼稚的幻想或騙人的假話。而這兩方麵的提高,都需要較長的時間。
第二,根除官僚主義還是一個多方麵綜合治理的過程。列寧說過,“要克服官僚主義需要有千百個措施”。也就是說,需要全社會多方麵持久的努力。不能幻想,僅僅依靠一兩個措施、方案就能消滅所有的官僚主義現象。
對官僚主義“慢慢地治療”,實質上就是要有領導、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社會主義實踐證明,在黨的領導下,積極而慎重地改革經濟和政治管理體製,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是克服和防止官僚主義並最後消滅官僚主義的唯一有效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