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新的意識形態(1 / 3)

在一個文盲的國家內是不能建成共產主義社會的。

--《列寧選集》第4卷,第357頁。

A 不僅僅是工具

意識形態是一個歧義頗多的範疇。

法國結構主義者阿爾都塞把意識形態看作是一種“工具性”的概念,他認為:

“任何社會都必須具有意識形態”。“在階級社會中,意識形態是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利益調整人類對其生存條件的關係所必需的接力棒和跑道。在無階級社會中,意識形態是所有人根據自己的利益體驗人類對其生存條件的依賴關係所必需的接力棒和跑道。”

這種說法肯定了意識形態與人類社會存在的密切關係,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他認為意識形態僅僅是工具,而不具有科學,因為“在意識形態中,實踐的和社會的職能壓倒理論的職能(或認識的職能)”。這個看法就未免過於武斷了。

無疑,對於階級社會中一定國家的意識形態,即舊國家的意識形態而言,其工具必的一麵是十分突出的,而其科學性的一麵是微乎其微的。就是說,它們隻具有對剝削階級而言的實用性,而談不上什麼科學性。但是,對於社會主義新國家的意識形態而方,就不能這麼說了。

不錯。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在他們早期的一部手稿中,用“意識形態”一詞來專指某種對現實生活的歪曲理論,即指那種用唯心主義解釋曆史和現實的“德意誌意識形態”。這種所謂的“意識形態”當然不具有科學性。但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與這種幻想的、歪曲的意識形態相對立的還有一種真實的、科學的意識形態與工人階級的意識形態。盡管這種意識形態在當時的條件下還不能上升到國家意識形態的高度。因為任何國家的意識形態都隻能是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

工人階級的意識形態本身具有階級性與科學性的二重屬性。作為一定階級的意識形態,它以觀念的形式反映了工人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但它又具有科學性,是由工人階級的“積極的、有概括能力的思想家”對現實社會生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概括。這其中沒有別的奧秘,隻是因為工人階級的利益和前途與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相一致。

自從國家產生以來,不管是在哪種類型、哪種形式的國家裏,都有該國家的意識形態。在新國家中當然也不例外。在舊國家中,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隻能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新國家中,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也隻能是領導階級的思想。隨著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工人階級在經濟上、政治上取得了支配地位,理所當然地也就占有了思想上的支配地位。由此,工人階級的意識形態就理所當然地成為新國家的意識形態。一個被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上升為國家的意識形態,這是人類曆史上的第一次。

這個“第一次”給國家意識形態的性質帶來了一個根本的變化,即在階級統治工具的一麵之外,又加上了客觀規律的反映的科學的一麵。由此,產生了國家意識形態的又一種類型,即一種階級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類型。

工人階級的意識形態或新國家的意識形態,也就是社會主義上層建築的意識體係,它的核心的內容是馬克思主義。這種意識形態,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都是鮮明的階級性與嚴密的科學性的統一。

應當指出的是,現代西方資產階級的不少學者往往把社會主義新國家的意識形態歪曲為一種單純的“信仰”或虛假的意識。他們對工人階級的意識形態抱有一種偏見,認為階級性與科學性不能兩立,承認或堅持階級性就失去了科學性,以此否認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