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龍芝1918年1月起為曆屆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21年起為俄共(布)中央委員。1924年起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榮獲紅旗勳章2枚和革命榮譽武器1件。葬於紅常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許多大城市的區和街道,以及帕米爾山的一座高峰都以伏龍芝的名字命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還有中學、集體農莊、機關、軍艦、軍事院校,其中包括軍事學院和中央蘇軍之家。
葉廖緬科
人物簡介
葉廖緬科(1892年10月2日—1970年2月18日),全名安德列·伊萬諾維奇·葉廖緬科。蘇聯元帥,蘇聯1945年5月戰勝法西斯德國時的10個方麵軍司令員之一。他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先後擔任過西方麵軍、布良斯克方麵軍、東南方麵軍、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加裏寧方麵軍、烏克蘭第4方麵軍等11個方麵軍的司令員。指揮所屬部隊參加了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斯摩棱斯克交戰,解放克裏木半島,拉脫維亞、捷克斯洛伐克等一係列戰役,取得了輝煌戰果,為打敗法西斯德國做出了重大貢獻,1944年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生平介紹
葉廖緬科1918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18年參加蘇軍。 畢業於高級騎兵學校(1923)、指揮人員進修班(1925)、政治學院一長製指揮員訓練班(1931)和伏龍芝軍事學院(1935)。1913年應征入伍。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當列兵,編入西南方麵軍在加裏西亞作戰。後在羅馬尼亞方麵軍步兵團偵察隊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後,被選入團委員會。複員回馬爾科夫卡後,於1918年在該地組織遊擊隊,這支隊伍後來加入了蘇軍。參加過國內戰爭。1919年1月起任馬爾科夫卡革命委員會副主席兼軍事委員。1919年6月起先後在南方麵軍、高加索方麵軍和西南方麵軍內參加作戰,曆任偵察主任、騎兵旅參謀長、騎兵第1集團軍第14師副團長。在同白衛軍和波蘭白匪的戰鬥中,表現了勇敢無畏精神。
戰爭經曆
國內戰爭後,1929年12月起任騎兵團團長。1937年8月起任騎兵師師長。1938年起任騎兵第6軍軍長,率該軍參加了西白俄羅斯解放進軍。1940年6月起任機械化軍軍長。1940年12月起任紅旗遠東獨立第1集團軍司令。
衛國戰爭時期,1941年7月起任西方麵軍副司令,指揮部隊參加了斯摩棱斯克戰役。1941年8—10月任布良斯克方麵軍司令,擔負從西南方向掩護莫斯科接近地的任務。在艱苦的條件下,方麵軍部隊同古德裏安的坦克集群進行了頑強作戰,他在作戰中負傷。傷愈後,於1941年12月。起任突擊第4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在托羅佩茨—霍爾姆戰役中先後在西北方麵軍和加裏寧方麵軍編成內,解放了安德烈亞波爾、托羅佩茨、韋利日等城。1942年1月再負重傷,8月傷愈後任東南方麵軍(8月30日起改為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司令,對組織斯大林格勒英勇保衛戰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指揮的方麵軍積極參加了蘇軍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反攻,完成了對德軍重兵集團的合圍。1943年1月起任南方麵軍司令,指揮方麵軍部隊協同外高加索方麵軍為粉碎北高加索敵軍集團,在羅斯托夫方向實施了突擊。1943年4月起任加裏寧方麵軍司令,10月起任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麵軍司令。1944年2月起任濱海集團軍司令,同烏克蘭第4方麵軍一起解放了克裏木。1944年4月起任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麵軍司令,協同波羅的海沿岸第1、3方麵軍參加了解放拉脫維亞的作戰。1945年3月任烏克蘭第4方麵軍司令,在解放捷克斯洛伐克時攻占了摩拉瓦—俄斯特拉發工業區。戰爭時期,充分顯示了非凡的軍事才幹。
衛國戰爭結束後,1945一1958年曆任喀爾巴阡軍區司令、西西伯利亞軍區司令和北高加索軍區司令。1958年起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1956年起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蘇聯第二—八屆最高蘇維埃代表。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英雄(1970)。獲列寧勳章5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4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3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榮譽武器1件。葬於紅場克裏姆林宮牆下。
葉廖緬科元帥是紅軍元帥中比較有爭議的一位。從他身上,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紅軍將領們是怎樣在戰爭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據葉廖緬科的同學巴格拉米揚元帥說,葉廖緬科最大的特點就是永遠那麼有信心,不被失敗壓倒。我們從戰爭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這一點。在一片失敗的氣氛中,葉廖緬科的自信給斯大林以深刻的印象。基輔會戰前,許多將領,包括朱可夫元帥在內認為基輔是守不住的,西南方麵軍側翼有被合圍的危險。斯大林找到了葉廖緬科,問:“如果我把中央方麵軍配屬給你,並給你一些炮兵預備隊的話,你能不能阻住古德裏安,掩護西南方麵軍的側翼呢?”葉廖緬科以他那無比的自信說:“我不但能阻住古德裏安那個流氓,而且要消滅那個流氓。”然而,事實證明葉廖緬科的自信是沒有根據的。他的布良斯克方麵軍的突擊僅僅前進了十幾公裏就停滯了,而古德裏安的坦克集群卻直取西南方麵軍側後,造成了基輔會戰紅軍的慘敗。更糟糕的是,不久之後,古德裏安集群北進,在布良斯克戰役中反而把葉廖緬科的方麵軍給合圍了。葉廖緬科負傷,帶領一些司令部成員從森林中突圍。這下斯大林對葉廖緬科的印象一落千丈,從1941年底到1942年中,沒有再給他什麼重要的職務。
1942年夏,德軍在西南方向大舉進攻。紅軍在哈爾科夫和克裏木戰役中慘敗,兩個方麵軍被消滅。德軍長驅直入,突破頓河,直逼伏爾加河和斯大林格勒。包括前線將領在內的許多人對前途失去了信心,正麵防禦斯大林格勒的62集團軍司令員公然表示守不住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又想起了葉廖緬科的自信,可能隻有他才有信心保衛斯大林格勒。於是,葉廖緬科被再次起用為東南方麵軍(後改稱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司令員,負責斯大林格勒防禦。經過1年戰爭的鍛煉,葉廖緬科已經不再是那個盲目自信的葉廖緬科了。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他很好地把握了城市攻防戰的特點,以劣勢兵力頂住並吸引了德軍最精銳的部隊——第6集團軍和坦克第一集團軍。同時他也正確處理了防禦與反攻的關係,頂住前線指揮員的壓力,堅決保證總預備隊的隱蔽集結和專門用於反攻。葉廖緬科在斯大林格勒的表現可以說是無可挑剔的。但是,在基輔會戰和布良斯克戰役的失敗給斯大林的印象太深了,在最後消滅保羅斯的階段,斯大林命令將對內包圍圈的部隊6個集團軍統一由頓河方麵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指揮。等於是剝奪了葉廖緬科勝利的榮譽。雖然有朱可夫為他說情也沒有用。最後的榮譽屬於了他們的另一個同學。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葉廖緬科指揮他的方麵軍一直在西南方向戰鬥。參加了解放烏克蘭,強渡第聶伯河,解放東歐的戰鬥。1955年,葉廖緬科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
米哈伊爾·圖哈切夫斯基
人物簡介
米哈伊爾·圖哈切夫斯基(1893年2月16日—1937年6月11日),蘇聯軍事家,統帥,蘇聯元帥(1935)。
生平介紹
1893年生於斯摩棱斯克省多羅戈布日縣亞曆山德羅夫斯科耶莊園(今斯摩棱斯克省薩福諾沃區斯列德涅沃村附近),1914年畢業於亞曆山大軍事學校,獲中尉軍銜。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15年被俘,1917年逃回俄國。1918年加入蘇聯共產黨,並參加蘇軍。
國內戰爭期間,先在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軍事部工作,1918年5月起任莫斯科防區政治委員,6—12月任東方麵軍第1集團軍司令,率部在伏爾加河中遊地區同白衛軍和捷克白匪作戰。1918年12月—1919年1月任南方麵軍司令助理;1919年1—3月任南方麵軍第8集團軍司令,在北頓涅茨河同哥薩克白匪作戰,4—11月任第5集團軍司令,協同其它集團軍勝利地參加了1919年東部戰線的反攻,後又參加了從高爾察克軍隊手中解放烏拉爾和西伯利亞的茲拉托烏斯特、車裏雅賓斯克等戰役。1920年1—4月,任高加索方麵軍司令,同鄧尼金軍隊作戰,遭到慘敗。其麾下的王牌軍第一騎兵集團軍全軍瓦解,並成為第一騎兵集團軍司令員布瓊尼和軍事委員伏羅希洛夫的宿敵。1920年4月—1921年8月,對地主資產階級波蘭戰爭期間任西方麵軍司令,先後於5月和8月被波蘭軍兩次打敗;1921年3月,在平息喀琅施塔得叛亂時任第7集團軍司令;4—5月指揮坦波夫地區的軍隊平息了安東諾夫叛亂。在任集團軍和方麵軍司令時,圖哈切夫斯基表現出很強的組織能力和軍事才能,在他的領導下,高加索方麵軍取得了葉戈爾雷克斯卡亞和北高加索戰役的勝利,西方麵軍則協同西南方麵軍於1920年給地主資產階級波蘭以決定性打擊。
戰後,圖哈切夫斯基任工農紅軍軍事學院院長。1922年1月—1924年4月再任西方麵軍司令。後來任工農紅軍參謀長助理,1924年7月起任工農紅軍副參謀長。1925年11月—1928年5月任工農紅軍參謀長,積極參加1924至1925年實行的軍事改革。1928年5月任列寧格勒軍區司令。1931年任蘇聯副陸海軍人民委員和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兼任工農紅軍裝備部部長。1934年起任副國防人民委員,1935年與亞基爾成功舉行震驚世界的基輔軍區大演習。1936年起任第一副國防人民委員兼軍訓部部長。1937年,突然被解除副國防人民委員職務,任伏爾加河沿岸軍區司令。6月被秘密逮捕,隨即被槍決。
圖哈切夫斯基在蘇軍改裝技術裝備、改革軍隊體製、發展航空兵、機械化兵和空降兵,發展海軍等各新型軍兵種方麵,在培訓軍政幹部方麵都有很大功勞。他是創建一係列軍事院校的倡導者。作為軍事家和軍事理論家,他十分重視對未來戰爭性質的研究和創立蘇維埃國家的軍事學說。他對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以及整個軍事科學都作出了貢獻。他同其他蘇聯軍事理論家一道製定了大縱深戰役和戰鬥的理論。圖哈切夫斯基的學術著作包括軍事理論和實踐、軍隊指揮等許多方麵,對戰前時期軍事思想的發展和軍隊建設的實踐有重大影響,並在衛國戰爭過程中得到了證實。1934年起為聯共(布)黨中央候補委員和曆屆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獲列寧勳章和紅旗勳章各1枚,革命榮譽武器——紅旗手槍1件。
1937年6月11日,蘇聯報刊登出了一篇簡短的政府通告。通告上說,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和其他七名紅軍高級將領,因充當間諜為“外國”效勞而被逮捕,並將送交軍事法庭。指控他們的另一罪名是:在資本主義國家蓄謀發動的反蘇戰爭中,使紅軍遭受失敗。次日上午,報上又出現新的官方通告:審判已經結束,全體被告人都被判處槍決,立即執行。圖哈切夫斯基之死是謎一樣的事件,史學界至今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德國間諜離間說”“質疑伏老軍事能力說”“要複辟沙皇製度說”“暗殺斯大林說”等等。
戰爭經曆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在各方麵都是一個卓越的、有才幹而富有吸引力的獨特人物。他出身於一個日益破落的世襲貴族之家,曾經是禁衛軍中尉,禮服的白色肩章上綴有沙皇花體字。他是受過良好的教育,法語說得如同俄語一般自如,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統帥、國內戰爭勝利的締造者。朱可夫認為他“是軍事思想的泰鬥,我們祖國軍界巨星中最大的一顆明星”。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年代裏,還是一個沉默寡言、幾近散漫的穿哢嘰製服的小青年,卻在國內戰爭和外國武裝幹涉蘇俄的時期竟能率領眾多的團隊大顯身手,是國內戰爭中所向披靡、最富天才的紅色統帥。他戎馬倥傯,轉戰南北,在聲震四方的征戰中,表現出了大戰略家統帥的非凡才幹。他出眾的軍事才華在戰爭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幾乎戰無不勝。他征克拉斯諾夫、高爾察克,戰鄧尼金、畢蘇茨基,平靖喀琅施塔得反叛,鎮壓坦波夫省騷亂。圖哈切夫斯基戰勝了辛比爾斯克城(列寧的故鄉)下的白軍,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拯救了蘇維埃。在烏拉爾,他打贏了“蘇維埃的馬恩河之役”,然後又以雷霆萬鈞之勢的強行軍翻越烏拉爾山脈,粉碎了高爾察克上將的軍隊和盤距在西伯利亞大平原上的捷克白軍。他擊敗了鄧尼金的主力軍隊,將他們攆上法國軍艦逃之夭夭。在與波蘭的戰爭中,他還高喊“拿下歐洲!”的口號指揮紅軍以史無前例的急速行軍,強渡維斯瓦河,直逼華沙城下,使不可一世的波蘭元帥膽顫心驚,悲觀失望,也令歐洲那些軍界巨擘肅然起敬,讚不絕口。他穿越芬蘭灣的冰麵實施突擊,一舉攻克了水兵騷亂而占據的易守難攻的喀琅施塔得。就在同一個夏天,當蘇維埃政權受到安東諾夫匪幫判亂的震撼時,他又用武力迅速平息了這起叛亂,為保衛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位舊軍隊中的連長在1920年初擔任紅軍高加索方麵軍司令員時,年僅27歲,可謂少年老成。在1935年11月20日被授予元帥時,也隻有42歲,在所有蘇聯元帥中,他也是最年輕的。許多人甚至還把他看作是大規模機械化戰爭的鼻祖。他也被後人看作是首批元帥中最為傑出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