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蘇俄篇1(2 / 3)

生平介紹

巴格拉季昂1765生於基茲利亞爾的一個上校家庭。出身於格魯吉亞公爵世家。1782年從軍,獲中士銜。1782—1792年先後在高加索火槍兵團、基輔獵騎兵團和索非亞馬槍兵團服役。參加過1787—1791年俄土戰爭和1793—1794年波蘭戰爭。1798年任獵騎兵第6團團長。1799年隨蘇沃洛夫參加意大利和瑞士遠征(參見蘇沃洛夫對意大利的遠征、蘇沃洛夫對瑞士的遠征),當時為少將,指揮聯軍前衛,在阿達河與特雷比亞河、諾維與聖哥達山口等地的交戰中,戰績卓著。在1805年的戰役中,當庫圖佐夫的軍隊從布勞瑙向奧爾米茨實施戰略機動時,他率後衛進行了一係列成功的戰鬥,保障了主力有計劃的撤退。在申格拉伯恩地區的交戰中,他的部隊尤負盛名。在奧斯特裏茨戰役中,他指揮聯軍右翼,對法軍的猛攻進行了頑強抗擊,接著組成後衛,掩護主力撤退。在1806—1807年的戰役中,他指揮俄軍後衛進行了普魯士——埃勞(今巴格拉季昂諾夫斯克)和弗裏德蘭兩次交戰,戰功顯赫。1808—1809年俄瑞(典)戰爭時期,任師長和軍長。曾領導了1809年的奧蘭群島遠征,率部履冰渡過波的尼亞灣,占領了奧蘭群島,抵達瑞典海岸。1806—1812年俄土戰爭時期,任摩爾達維亞駐軍總司令(1809.7—1810.3),指揮該軍在多瑙河左岸作戰,連克默欽、赫爾紹瓦、屈斯滕傑諸要塞,在拉薩韋特附近殲滅土耳其精銳部隊1個軍(計1.2萬人),並在塔塔裏察附近重創敵人,從而支援了巴爾幹半島各族人民反對奧斯曼統治的民族解放鬥爭。1811年8月起任波多利亞集團軍(1812年3月改稱西線第2集團軍)總司令。他預見到拿破侖軍隊可能入侵俄境,因而作出計劃,製定了抗擊侵略的預備方案。1812年衛國戰爭初期,他以巧妙的機動把西線第2集團軍從沃爾科維斯克調至斯摩棱斯克與巴克萊·德·托利的西線第1集團軍會合,從而粉碎了拿破侖在俄國邊境地帶各個擊破俄軍的企圖。他是廣泛吸收各階層人民同侵略者作鬥爭的熱烈擁護者,遊擊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之一。1812年博羅季諾戰役時,他的集團軍在俄軍戰鬥隊形的左翼,擊退了拿破侖一世軍隊的多次衝擊。就在這次交戰中,他身負重傷,於9月24日逝世。

戰爭經曆

巴格拉季昂生於基茲利亞爾城的格魯吉亞皇室家族,其父是巴格拉季昂尼親王,軍銜上校。1782年,巴格拉季昂17歲的時候以士官身份進入高加索燧發槍兵團服役,1788年的俄土戰爭中,巴格拉季昂參加了Ochakov的戰鬥,在那裏,年輕的巴格拉季昂引起蘇沃洛夫的注意。1794年的波蘭戰爭中巴格拉季昂證明自己是勇敢的騎兵指揮官,蘇沃洛夫不管是對他的技術,膽識還是他的管理領導能力都十分讚賞,很快看出這個年輕人身上的軍事才能。長期在蘇沃洛夫的指揮下作戰的經曆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巴格拉季昂的指揮藝術。

1799年巴格拉季昂以少將身份參加了蘇沃洛夫指揮的意大利戰役,此戰中他指揮俄軍的前鋒部隊,一路掃蕩並順利占領兩個地方,完成了特雷比亞和諾維兩次會戰中最重要的任務。在著名的瑞士戰役中,巴格拉季昂再次指揮前鋒,在俄軍越過聖戈塔爾的時候都衝在最前麵。然後在俄軍撤退階段,他又擔當後衛,打退一次又一次人數占優的敵軍的追擊,可以說在瑞士戰役中,巴格拉季昂是蘇沃洛夫最得力的助手。

1805年的戰事,完全是巴格拉季昂個人後衛戰指揮能力展示的舞台。1805年11月4日,巴格拉季昂在申格拉本以6000擲彈兵對抗法軍30000人,掩護俄軍主力得以在法軍200000人的追擊之下全身退走,任務完成後才率領部下衝出包圍圈趕去向主力彙合。庫圖佐夫因此在11月7日的報告中對巴格拉季昂大加讚揚,並授予他中將軍銜和2級聖喬治勳章。庫圖佐夫老辣的策略和巴格拉季昂出色的殿後使拿破侖在奧斯特利茨之前一直沒能將俄軍一舉擊潰。奧斯特利茲戰役中,巴格拉季昂指揮聯軍右翼對抗繆拉和拉納,在聯軍兵敗時尚能保持較好的秩序。

1808—1809年對瑞典的戰爭中,巴格拉季昂指揮一個步兵師,並取得過幾場勝利,並且將瑞典軍隊趕出了芬蘭南部。1809年3月他參加了跨越冰凍芬蘭灣的行動,隨後占領阿蘭群島。

1809年8月,已經是步兵上將的巴格拉季昂被任命為摩爾達維亞軍的指揮官(直至1810年3月),指揮在多瑙河地區的軍事行動,並贏得幾場對土耳其人的勝利,殲滅土耳其精銳部隊1萬2千人,有力支援了巴爾幹反對土耳其人的民族解放鬥爭。1811年起他指揮波多爾斯克軍,這個軍1812年改稱為第2西部軍。

1812年,巴格拉季昂就擔任這個第2西部軍的司令,其下48000人。雖然該軍7月23日被法軍擊敗,但仍順利地撤退到斯莫棱斯克與巴爾克萊的第1西部軍彙合,這樣拿破侖試圖將俄軍各個消滅的打算隨之落空。

1812年9月7日的博羅蒂諾戰役中,巴格拉季昂指揮俄軍左翼,他本人坐鎮西蒙諾夫斯基的防禦工事,俄軍陣地的心髒地帶。此戰中拿破侖也沒有側翼包抄的打算,於是最慘烈的爭奪就在這裏開始。

最先投入戰鬥的是達武第一軍的第5師,意在拔掉俄軍防禦工事的南端。他們沿更南邊的樹林邊緣前進,以便減輕炮火的殺傷,輕步兵肅清俄國的散兵線,主力以縱隊挺進。俄軍調集24門火炮和步兵應對,師長受傷,達武的坐騎也被擊中倒地,雖然第57步兵團突入目標西麵一角,但戰果既無法擴大又無法守住,隨後被擊退,第5師陷入了混亂。之後達武換上德賽的第4師,火炮增加到250門,俄軍方麵也增至200門作為應對,同時巴格拉季昂調上第3、第27兩個師,以及第二線上拉耶夫斯基的全部兵力,以支援守衛工事的第2混合擲彈兵師。

上午9點,內伊的萊德魯第10師(11個營)從北麵加入戰鬥。法軍的兩麵進攻取得了成效,萊德魯占領了3個棱堡中的兩個。此時,巴格拉季昂決定發動反擊,於是俄軍第3、27師,第2擲彈兵師和拉耶夫斯基的半數兵力投入戰場,另有第4騎兵軍和第2胸甲騎兵師支援,法軍再次被擊退。

第3次進攻大約在10點左右,萊德魯的步兵再次占領一個棱堡,隨後遭俄軍第3師和2個龍騎兵團及2個驃騎兵團反擊,後撤。繆拉率領符騰堡步兵營的衝鋒也被胸甲騎兵打退。11點,費裏昂的第2師趕到,衝擊棱堡並突破,巴格拉季昂隨即以第2擲彈兵師和第27步兵師加以反擊,將他們趕了回去。費裏昂撤下火線重整,然後再次進攻,法軍的第6次進攻(有大約350門火炮的支援)終於取得勝利,棱堡終於被拔除。在這最後一次進攻中,巴格拉季昂不幸受致命傷:一塊彈片擊中他的左臀部。即使如此他還是在陣地上堅持指揮直到流血過多休克過去。俄軍第3師後撤,此時距法軍的進攻開始已經有4個小時,精銳的第2擲彈兵師隻剩一個團的規模,而第2混合擲彈兵師和第27步兵師基本上已經不複存在。

1812年9月12日,巴格拉季昂因為傷勢過重,在弗拉基米爾-古勃尼亞的西彌村死去。1839年6月5日,他的遺體被重新葬在博羅蒂諾戰場上,離1812年戰爭英雄紀念碑不遠。

二戰中,巴格拉季昂的墓遭到破壞,當地博物館隻搶救回了部分遺骸和衣服的殘片,不能不說是個遺憾。在今天的博羅蒂諾戰場上,仍然散落著二戰時候修築的戰壕等防禦工事的遺跡。這在拿破侖幾個最著名的戰場裏麵,也算是不一般的經曆。1944年6月23日,蘇聯4個方麵軍對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攻勢即以“巴格拉季昂”命名,此戰中德軍一瀉千裏,在白俄羅斯的防禦完全被掏空,標誌德國離徹底戰敗已經不遠。1941年開始的衛國戰爭,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與1812年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兩支神話般的軍隊都在此走到盡頭,這也許也是巴格拉季昂這個名字能流傳至今的原因。

伏龍芝

人物簡介

伏龍芝(1885年2月2日—1925年10月31日),蘇聯黨務和國務活動家,軍事家,卓越的統帥和軍事理論家,蘇聯武裝力量的積極組織者和創建者之一。

生平介紹

伏龍芝,1904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18年參加蘇軍。中學畢業後,1904年起在彼得堡工業學院學習,在該院加入布爾什維克黨,從此獻身於革命事業,成為職業革命家。他經常參加大學生的各種會議和聚會以及布爾什維克組織的活動,並在工人中間進行宣傳。因而被捕並被逐出彼得堡。1905年初由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莫斯科委員會派往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和舒亞等地。從此,伏龍芝轉入地下活動。積極參加了1905—1907年革命。1905年5月成為伊萬諾夫—沃茲涅先斯克政治罷工和第一個工人代表蘇維埃的領導者之一。伏龍芝頭腦清醒、學識淵博、組織能力非凡、思想信念堅定,在革命工人中間享有很高的威望。伏龍芝領導的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紡織工人戰鬥隊在十二月武裝起義的日子裏支援了莫斯科的無產階級,並且參加了紅色普列斯尼亞區的街壘戰。1906年4月伏龍芝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四次代表大會代表,會上他第一次見到列寧。會後,在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和舒亞進行組織宣傳工作。1907年3月被捕。1907—1910年兩次被判死刑,在社會輿論和工人抗議的壓力下,先改判10年苦役,後又被判處終身流放西伯利亞。1914年在伊爾庫茨克省曼祖爾卡村期間,組織一個由流放者參加的名為“軍事研究院”的軍事小組。1915年初伏龍芝被流放至上連斯克,但8月他逃回伊爾庫茨克,後又逃到赤塔,化名瓦西連科在赤塔移民局工作。1916年黨派伏龍芝到作戰部隊進行革命工作。伏龍芝化名米哈伊洛夫在西方麵軍全俄地方自治聯合會領導明斯克布爾什維克黨的地下工作,以及第3和第10集團軍中黨支部的工作。1917年二月革命後被選為明斯克民警局局長、西方麵軍前線委員會委員、明斯克蘇維埃執委會委員、明斯克和維爾諾省農民代表蘇維埃主席。8月,伏龍芝任明斯克區革命軍參謀長,領導平定科爾尼洛夫叛亂的鬥爭。9月,伏龍芝到舒亞,被選為舒亞縣黨委和蘇維埃主席。1917年十月革命時期,領導舒亞革命軍事委員會,組織一支由舒亞和伊萬諾沃紡織工人和革命士兵組成的2000人的隊伍,率領該隊伍來到莫斯科,參加了十月武裝起義。1918年春夏間兼任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省黨委主席、省執委會主席、省國民經濟委員會主席和伊萬諾沃—沃茲涅先斯克省軍事委員。1918年7月,以全俄蘇維埃第五次代表大會代表身份,參加平定莫斯科“左派”社會革命黨人叛亂,後又參加粉碎雅羅斯拉夫爾反革命叛亂,此後他被任命為雅羅斯拉夫爾軍區政治委員,為組建蘇軍部隊做了大量工作。

戰爭經曆

國內戰爭時期,他領導製定和實施了一係列重大進攻戰役,取得了徹底粉碎敵人的戰果。這些戰役的特點是:戰役想法獨特;主突方向和實施主突的時間選擇得當;大膽集中兵力兵器於主要方向;廣泛運用正麵和翼側的突擊;實施兵力兵器機動的高超藝術以及預備隊的使用得當。1918年12月伏龍芝被任命為東方麵軍第4集團軍司令(1919年1月到職),在職期間,用很短的時間就將集團軍內新編的遊擊部隊改編成正規的部隊和兵團。1919年3月起指揮東方麵軍南軍隊集群(含第4集團軍和土耳其斯坦集團軍;4月10日第1集團軍和第5集團軍也編入該集群),成功地實施了布古魯斯蘭、別列別伊和烏法等戰役,從而粉碎了高爾察克軍隊集團(見東方麵軍的反攻)。1919年7月起指揮東方麵軍,解放了烏拉爾的北部和中部,8月起指揮土耳斯坦方麵軍粉碎了高爾察克軍隊的南集群。土耳其斯坦方麵軍在成功地實施阿克糾賓斯克戰役的過程中,先後占領了南烏拉爾,恢複了與土耳其斯坦的聯係,消滅了克拉斯諾沃茨克和謝米列奇耶的白匪集團,幫助希瓦和布哈拉勞動人民從封建製度、可汗和艾米爾的反動統治下獲得解放。1920年伏龍芝任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和俄共(布)中央委員會所屬土耳其斯坦委員會委員,他巧妙地把軍事戰役的指揮活動同鞏固哈薩克和中亞蘇維埃政權的國務和政治活動結合起來,並為加強土耳其斯坦的黨組織做了大量工作。1920年9月,根據列寧的提議,伏龍芝被任命為重建的南方麵軍司令,該方麵軍艱苦作戰,擊退了弗蘭格爾軍隊對頓巴斯的進犯,使北塔夫裏亞之敵慘遭失敗。同年11月又實施了彼列科普—瓊加爾戰役(1920),解放了克裏木全境。在這次戰役中,伏龍芝把正麵和翼側突擊同強渡江河障礙——錫瓦什湖結合起來。蘇軍突破了敵人堅固設防和預有準備的防線。粉碎弗蘭格爾軍隊是伏龍芝統帥活動的最重要階段之一。1920—1924年伏龍芝為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駐烏克蘭特派員,指揮烏克蘭和克裏木武裝部隊,兼任烏克蘭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委員會副主席(1922.2起)和烏克蘭經濟委員會副主席。1921年11月—1922年1月率烏克蘭外交代表團赴土耳其,簽訂烏克蘭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土耳其的友好條約。1924年3月伏龍芝被任命為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副陸海軍人民委員,4月兼任工農紅軍參謀長和軍事學院(今伏龍芝軍事學院)院長。1925年1月任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陸海軍人民委員,而從2月起兼任勞動國防委員會委員。根據黨的決定進行的1924—1925年軍事改革是在伏龍芝領導下製定和實施的。這次改革是建設蘇聯武裝力量和加強國家防禦能力的重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