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蘇俄篇1(1 / 3)

亞曆山大·蘇沃洛夫

人物簡介

亞曆山大·蘇沃洛夫(1730年11月24日—1800年5月18日),俄國偉大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戰略家、統帥,俄國軍事學術的奠基人之一,大元帥(1799),奧軍元帥(1799),雷姆尼克伯爵(1789),古意大利公爵(1799)。著有《蘇茲達爾團條令》《製勝的科學》。

生平介紹

蘇沃洛夫1730出生於莫斯科普列奧布拉任斯科耶團準尉瓦西裏·伊萬諾維奇·蘇沃洛夫家。父親是上將參政員,學識淵博,曾編纂了第一部俄國軍事詞典。蘇沃洛夫從小酷愛軍事,崇拜查理十二世、彼得大帝、亞曆山大、愷撒、漢尼拔、孔代、蒂雷納、歐根·薩瓦親王、薩克斯元帥等傑出的統帥。在其父親的指導下研究炮兵學、築城學和軍事史。蘇沃洛夫於1748年正式服役,從此開始畢生的軍事生涯。1756—1758年在陸軍院供職。七年戰爭中在魯緬采夫麾下任職,嶄露頭角。1763年任蘇茲達爾步兵團團長,編寫《蘇茲達爾團條令》。1768年晉升準將,1770年晉升少將。次年在斯特洛維奇會戰中率軍800人打敗波蘭貴族黨人3000餘人,名聲大振。1773年率部參加俄土戰爭,屢建戰功。次年參與鎮壓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起義。1776—1783年率部完成俄國對克裏木的兼並。1786年晉升上將。1787—1791年俄土戰爭中,率部參加金布恩防禦戰、奧恰科夫圍攻戰、伊茲梅爾要塞攻堅戰,在勒姆尼克河之戰中打敗土軍主力,受封勒姆尼克伯爵。1791年率領駐芬蘭俄軍加強對瑞典防禦。1794年率軍鎮壓波蘭民族起義,晉升元帥。後任駐波蘭和烏克蘭俄軍司令。1797年6月,因反對沙皇保羅一世推行普魯士軍製被革職。1798年,俄國參加歐洲第二次反法聯盟,他在盟國的堅決要求下被任命為意大利北部戰場俄奧聯軍總司令。1799年率軍遠征意大利,在特雷比亞河和諾維等地交戰中殲滅法國大部駐軍,解放北意大利。隨後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天險,在瑞士境內突破法軍包圍。俄奧聯盟破裂後,奉命回師俄國。同年10月獲大元帥稱號。不久再遭貶謫,從此心灰意冷,於1800年5月18日抑鬱而死。蘇沃洛夫一生指揮過60餘次會戰和戰鬥,戰功顯赫。他銳意改革,敢於創新,大膽擯棄警戒線戰略和線式戰術;主張集中兵力於主要方向,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強調快速機動,積極進攻;提出觀察、快速和猛攻三項戰術原則;提倡嚴格治軍,從實戰需要訓練部隊。他作風樸素,像士兵那樣生活,被譽為“士兵元帥”。他的著作《製勝的科學》為後來各國軍事家所必讀。

戰爭經曆

蘇沃洛夫1730出生於莫斯科普列奧布拉任斯科耶團準尉瓦西裏·伊萬諾維奇·蘇沃洛夫家。父親是上將參政員,學識淵博,曾編纂了第一部俄國軍事詞典。蘇沃洛夫從小酷愛軍事,崇拜查理十二世、彼得大帝、亞曆山大、愷撒、漢尼拔、孔代、蒂雷納、歐根·薩瓦親王、薩克斯元帥等傑出的統帥。在其父親的指導下研究炮兵學、築城學和軍事史。

1742年11月蘇沃洛夫被錄為禁衛謝苗諾夫斯科耶團火槍兵,在這期間閱讀了希臘史學家普盧塔爾赫的著名的古羅馬統帥愷撒的回憶錄,學習了奧地利軍事家蒙特庫科利的《論軍事藝術》。研究過沃爾夫和萊布尼茨的哲學原理。蘇沃洛夫除用法語外,還掌握了德語。

1748年5月6日,首次獲得提升,升任下士。1748年1月12日,開始在該團正式服役,任班長。1754年5月第一次被授予中尉軍官軍銜,並被派往英格曼蘭步兵團任職。1756—1758年在陸軍院供職。

蘇沃洛夫的戰鬥生涯開始於七年戰爭(1756—1763)。戰爭初期,他擔任後勤工作,1758年,以一級少校軍銜在裏夫蘭和庫爾蘭為作戰軍隊組建預備營,在梅梅爾任要塞司令,10月晉升為中校。1759年起任俄國作戰軍隊大本營參謀,參加了庫訥斯多夫戰役和攻占柏林作戰(1760)。1761年指揮獨立支隊,協同魯緬采夫的攻城軍攻占科爾貝格(科沃布熱格)。1762年9月晉升為上校,任阿斯特拉罕步兵團團長。1763—1769年4月17日任蘇茲達利步兵團團長,任內編寫了《蘇茲達爾團條令》(1764—1765)一書,內容包括軍隊的士兵教育、內務和戰鬥訓練等方麵的各項原則和規定。

1768—1772年晉升為準將(1768)和少將(1770),參加了對小貴族階級的巴爾同盟(旨在反對斯坦尼斯拉夫·波尼亞托夫斯基國王和俄國)軍隊的戰鬥。他指揮一個旅和幾個獨立支隊,在奧列霍夫(1769)、朗茨克魯納、紮莫斯季耶、斯特洛維奇等地區戰勝波蘭貴族黨人,攻占克拉科夫城堡(1772)。

1773年,被派到俄土戰爭(1768—1774)巴爾幹戰區,在魯緬采夫元帥指揮的第1集團軍任職。1773年5月21日和6月28日,蘇沃洛夫率領的支隊兩次圓滿完成搜索任務,擊敗圖爾圖卡依的土耳其人。1773年9月14日,防守赫爾紹瓦時擊退土耳其軍隊的進攻,並使其遭受重大損失。1774年1月27日,在莫斯科同公爵之女瓦爾瓦拉·伊萬諾夫娜·普羅佐羅夫斯卡婭結婚(其父為亞曆山大·亞曆山德羅維奇·普羅佐羅夫斯基元帥)。3月28,晉升為陸軍中將。1774年6月20日在科茲盧賈附近擊潰土耳其軍隊4萬人。

1774年8月被調去鎮壓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戰爭(參見普加喬夫起義),但是,在蘇沃洛夫到達之前,起義者已被政府軍打敗。

1775年8月1日,女兒娜塔莎出生。

1776—1779年指揮駐克裏木和庫班的軍隊,在促成克裏木並入俄國方麵起了很大作用。

1780—1782年,在阿斯特拉罕策劃遠征波斯,但未實施。1782—1784年,指揮庫班軍,領導構築了庫班築壘線。蘇沃洛夫在克裏木和庫班的活動,對於保障俄國南部邊界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8月15日,兒子阿爾卡季出生。1785—1787年蘇沃洛夫先後指揮過弗拉基米爾師、彼得堡師和克列緬丘格師。1786年10月3日晉升為陸軍上將。

俄土戰爭(1787—1791)開始後,領導赫爾鬆—金布恩地區的防禦。1787年10月12日,其駐金布恩的部隊殲滅了敵登陸兵。1788年參加圍攻奧恰科夫。1789年在福克沙尼和勒姆尼克河附近取得重大勝利。1790年12月22日,蘇沃洛夫指揮的俄國軍隊以猛烈的突擊攻占了土耳其堅固的伊茲梅爾要塞(參見伊茲梅爾戰役)。

1791年起蘇沃洛夫指揮駐芬蘭的俄國軍隊,在與瑞典接壤的邊界上構築了許多堡壘。1792—1794年指揮南部軍隊,後參加對波蘭的遠征(1794)。1794—1795年指揮駐波蘭的軍隊。1794年11月30日,晉升為陸軍元帥。1795—1796年指揮駐烏克蘭的軍隊,行營設在圖利欽。在此期間,他寫成《製勝的科學》一書,這是俄國軍事思想的傑出著作。

蘇沃洛夫擁護“開明”的君主製度,反對保羅一世皇帝在軍隊中推行普魯士式的棍棒秩序,從而引起朝廷對他的敵視。1797年2月17日,被革職,並被褫奪著用軍服權,回到自己的莊園孔昌斯科耶鎮。1797年5月3日,被流放到諾夫哥羅德省的康昌斯科耶鎮,由警察監視。

1798年,俄國加入第二次反法同盟(英國、奧地利、土耳其和兩西西裏王國),在盟國的堅決要求下,保羅一世不得不在2月任命蘇沃洛夫為駐意大利北部俄軍總司令。奧軍也歸他指揮。1799年3月,抵達維也納,被授予奧軍元帥軍銜。在1799年蘇沃洛夫遠征意大利過程中,4月21日,俄奧聯軍突擊攻陷布裏西亞要塞,4月26—28日,在阿達河戰役中戰勝法國軍隊。6月,蒂多納河畔戰勝法軍,贏得特雷比亞河戰役的勝利。7月,攻占曼圖亞要塞。8月15日,在諾維戰役中獲勝。蘇沃洛夫在一係列的作戰中,取得輝煌勝利,殲滅了由富有才幹的統帥莫羅、麥克唐納和茹貝爾率領的3個法國集團軍。盟國的勝利主要取決於俄軍的高昂鬥誌和訓練素質以及蘇沃洛夫的卓越統帥藝術。

意大利北部解放後,蘇沃洛夫本打算向法國本土發展進攻,向格勒諾布爾、裏昂和巴黎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但是,這個計劃被盟國所破壞,它們擔心俄國在地中海和意大利的影響增大。英國和奧地利決定將俄國軍隊調離意大利北部。蘇沃洛夫依照命令把奧軍留在意大利,率領俄軍開往瑞士,與在那裏作戰的裏姆斯基——科爾薩科夫軍會合,並從那裏進攻法國。9月11日,蘇沃洛夫開始了對瑞士的遠征(參見蘇沃洛夫對瑞士的遠征),俄軍打過瑞士的聖哥達隘口和鬼橋,率軍翻過羅斯希托克山脈,進入姆堅山穀,完成跨越帕尼克斯山脈的進軍。這是軍事學術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蘇沃洛夫軍事生涯的顛峰。恩格斯斷言,這是“到當時為止所進行的一切阿爾卑斯山行軍中最出色的一次”。俄國軍隊表現出空前的英雄主義,在前衛戰鬥、後衛戰鬥,巧妙迂回陣地、戰術合圍和全殲被圍之敵等方麵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範例。

因戰功卓著,蘇沃洛夫於1799年10月28日被沙皇授予俄國大元帥軍銜。並在聖彼得堡馬爾索沃廣場上為他建立紀念碑,以表彰其對瑞士遠征的功勳。

1799年10月俄國與奧地利的聯盟破裂,蘇沃洛夫奉詔返回俄國,再遭貶謫。1800年4月21日,返回彼得堡。殘酷的不公正的事實使這位統帥心灰意冷,於5月18在彼得堡克留科夫運河畔的赫沃斯托夫宅邸過早離開了人世。蘇沃洛夫葬於亞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墓碑上刻著簡短的銘文:“蘇沃洛夫之墓”。

蘇沃洛夫作為一位天才的統帥和軍事思想家被載入世界史冊。他不僅在軍事科學上而且在其它知識領域中都是同時代知識最淵博的人之一。蘇沃洛夫在軍事理論和實踐方麵留下了大量的遺產,他以新的結論和原則豐富了整個軍事學領域。蘇沃洛夫摒棄陳舊的封鎖線式戰略和線式戰術,在其統帥實踐中製定並運用了較完善的作戰樣式和方法,這些作戰樣式和方法大大超越了當時的水平,保證俄國軍事學術取得了領先地位。他指揮過60多次交戰和戰鬥,屢戰屢勝。

蘇沃洛夫的戰略以極其進取和果斷見長。其軍事行動的主要目的是在不設防的野戰中消滅敵軍。戰略行動的基本方法是進攻。蘇沃洛夫教導說:“軍事學術之真諦,是從敵人最要害的部位直接進攻敵人,而不是采取間接的迂回的方式接敵……隻有直接的勇敢的進攻才能製勝。”。在重視進攻的同時,蘇沃洛夫認為在個別情況下也可采取防禦,甚至為保存兵力避免優勢敵人的突擊,也可實施退卻。他認為,集中兵力兵器於最重要方向具有重大意義。恩格斯寫道:“在決戰中,在大的戰鬥中,俄軍從來都是以大兵群作戰的。蘇沃洛夫還在進攻伊茲梅爾和奧恰科夫時便已明白這個必要性。”

蘇沃洛夫不僅是偉大的戰略家,而且是卓越的戰術家。蘇沃洛夫的特殊功績在於完善同散開隊形相結合的縱隊戰術,這種戰術是西方在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的戰爭中創立、爾後由拿破侖發展起來的一種戰鬥方法。在蘇沃洛夫戰術中火力與白刃突擊有了正確結合。他認為火力對於奪取勝利具有重大意義,他把以死相搏的白刃突擊的技藝提到空前的高度。蘇沃洛夫的戰術是建立在周密了解情況、行動迅速突然的基礎上的。並提出觀察、快速和猛攻三項戰術原則。

蘇沃洛夫創立了一整套的教育和訓練軍隊的先進方法。人是製勝的決定因素這一信念是這套方法的基矗蘇沃洛夫反對盲目練兵,極力主張激發士兵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努力使士兵在最複雜的戰鬥條件下大膽主動和巧妙地行動。十分注重使軍隊訓練適應於戰爭的需要。蘇沃洛夫要求部屬務必弄清自己所擔負任務的實質。他說:“每個戰士都應了解自己采用的手段”。蘇沃洛夫經常關心士兵,關心他們的生活和需要,在戎馬生活中與他們同甘共苦。蘇沃洛夫贏得全軍的無限信任和愛戴。

蘇沃洛夫的統帥實踐在俄軍曆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蘇沃洛夫崇拜彼得一世,曾師事魯緬采夫。他培養出一輩傑出的俄國統帥和軍事指揮員,其中最為優秀的是庫圖佐夫和巴格拉齊昂。米柳京、德拉戈米羅夫、布魯西洛夫等俄國名將都受過蘇沃洛夫思想的熏陶。但是,在俄國革命前的條件下,蘇沃洛夫的軍事遺產不可能得到廣泛運用。維護地主資產階級製度的將軍們千方百計阻撓用蘇沃洛夫的原則和傳統教育訓練軍隊。

蘇沃洛夫為祖國建樹的豐功偉績在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以後才全部得到承認。蘇沃洛夫的軍事遺產對於蘇聯軍事學術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1918—1920年國內戰爭和武裝幹涉時期,列寧、斯維爾德洛夫和波德沃伊斯基審批的第一本紅軍戰士服役手冊就引用了蘇沃洛夫《製勝的科學》一書的主要原則。年輕的紅軍戰士在對武裝幹涉者和白衛軍作戰中都遵循了這些原則。衛國戰爭期間,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於1942年7月29日頒布了設置一、二、三級蘇沃洛夫軍功勳章的命令。目前已有7000多人榮獲這種勳章。1943年8月21日,蘇聯人民委員會和聯共(布)中央委員會作出了建立蘇沃洛夫軍事學校的決議。俄國設有蘇沃洛夫博物館,為他立有紀念碑,許多城市居民點和街道以蘇沃洛夫的名字命名。蘇沃洛夫是最受愛戴的俄國人民的民族英雄之一。

彼得·巴格拉季昂

人物簡介

彼得·巴格拉季昂(1765年—1812年9月24日),俄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步兵上將(1809年),蘇沃洛夫和庫圖佐夫的學生與戰友,1812年衛國戰爭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