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英國篇3(2 / 3)

這次戰鬥第一次表明,英國在有利情況下,可以發動攻勢打敗法西斯。同時也說明意大利因缺乏石油和其他戰略物資,士氣極其低落,加之,又卷入了不成功的希臘戰爭,分散了在北非戰場的兵力,因而遭到徹底失敗。

1941年5月韋維爾趁隆美爾在托布魯克受挫和缺乏補給之機指揮英軍實施試探性的“短促”計劃後,開始組織製訂“戰斧”計劃:首先由第四印度師在第四裝甲旅協助下進攻哈勒法亞-塞盧-卡普措防區,並以第七裝甲師一部掩護沙漠翼測;再以第七裝甲師的2個裝甲旅大舉進攻托布魯克;最後以第7裝甲師會同托布魯克守軍將敵趕回托布魯克以西。英軍於6月14日從馬特魯陣地出發。6月15日,右翼開始進攻哈勒法亞山口外圍陣地,但損失嚴重,中路則攻克卡普措堡並擊退敵兩次反攻,左翼在哈菲德嶺攻擊受阻。隆美爾將第五輕裝甲師和第十五裝甲師全部投入作戰。激戰至6月17日,英軍被迫撤退。雙方的傷亡均不到1000人,但英軍損失91輛坦克,德軍僅損失12輛坦克。

1941年7月,成為巴斯最高級勳位爵士的韋維爾調任印度英軍總司令。9月8日,韋維爾前往倫敦,指出印度軍事的極度虛弱,認為緬甸應劃歸印度英軍總司令管轄,但直到12月12日才獲準接管緬甸防務。

1942年1月4日,韋維爾出任西南太平洋地區美英荷澳司令部盟軍最高司令,統一指揮該區的陸海空軍。2月25日,盟軍司令部解散,韋維爾改任印度英軍總司令。韋維爾強調緬甸對印度和中國防務的重要性,試圖引起倫敦更多的注意。第一次緬甸戰役失利後,韋維爾接收轉移到印度的中國遠征軍,同意開辦訓練中心。1943年2月至3月,韋維爾指揮奧德·溫蓋特率遠程突擊部隊(欽迪特)在緬甸對日軍展開遊擊戰。

韋維爾於1943年晉升為元帥,6月19日被任命為印度總督。同年被封有“昔蘭尼加的韋維爾子爵”等頭銜,出版《艾倫比在埃及》。1945年,韋維爾出任阿貝丁大學名譽校長。

1950年5月24日,韋維爾在倫敦去世。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人物簡介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4日),英國陸軍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傑出的指揮官之一。

生平介紹

蒙哥馬利1943年,參加攻占西西裏和登陸意大利,1944年統率盟軍進入法國,6月6日指揮盟軍進攻諾曼底,取得了諾曼底登陸作戰的勝利。後晉升陸軍元帥,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國總參謀長。蒙哥馬利生前曾幾次會見毛澤東,留下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往事。蒙哥馬利始終是一位謹慎、徹底的戰略家。他堅持在每次出擊以前,在人力、物力上做好充分準備,雖然對於戰爭來講,延緩了進程,但卻穩妥可靠,並保證了他在部下當中的聲威。

戰爭經曆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出生在倫敦肯寧敦區聖馬克教區的一個牧師家庭,哥馬利將軍的父親是位律師,34歲時,娶了16歲的正值妙齡的母親,事實上,母親結婚時還是一個少女。這是一個典型的“老夫少妻”型家庭,丈夫自己對妻子寵愛有加,久而久之,讓年輕的妻子養成了任性驕縱的習慣,動輒發脾氣。而且,她還有潔癖,十分討厭肮髒和不整潔。而小時候的他十分額頑劣,上樹掏鳥窩,下河摸泥鰍,除了惹是生非給父親添麻煩外還整天把自己弄得跟泥猴似的,讓母親對他十分頭疼。

母親還年輕,沒有足夠的耐心忍受他一次次地把自己整理好的東西弄得亂七八糟。更何況,他還隻是父母四個孩子中的一個。因此,母親越來越不喜歡他。一次,父親送給母親一個漂亮的金魚缸,母親非常喜歡,也非常珍惜,不讓孩子們靠近。這更激起了他的好奇心,於是,她偷偷地接近了魚缸……結果,不小心他把魚缸打破了,然後給他下了個結論,“伯納德,除了當炮灰,你將來什麼也做不成,做不來。”

年輕的母親當時也許並沒有意識到這句話給帶來了多大了傷害,然而,他當時即震驚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母親會這樣詛咒他。性格開朗頑劣的他由此性情大變,開始變得小心翼翼。他開始每天觀察母親的眼神,看她今天的脾氣是好是壞,因此決定他今天做什麼事。一般說來,男孩都是粗心大意的,然而,他卻能從母親哪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感覺到她的情緒,然後再針對她的情緒做事情,做她要做的事情。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他意外地培養了自己的觀察力和意誌力。因此當他很小的時候,世界上連母親都不可以依賴,其他人就更不能依靠了。所以他習慣在他人的非議中做他要做的事,而且一旦做,就無怨無悔。

蒙哥馬利將軍的確是不幸的,因為他有一個不稱職的母親,但他同時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在母親的漠視中並沒有沉淪下去。此後,他畢業於桑赫斯特軍事學院,以一個普通士兵的身份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由士兵一步步地成長起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他任英國步兵第三師師長,參加了在法國、比利時的作戰。1942年,他任英國駐北非第八集團軍司令,此間,在阿拉曼戰役中,他在阿拉曼防線向隆美爾的部隊發起進攻,徹底扭轉了英軍在北非的危機,同時被授予巴斯騎士勳章,人們將他稱為捕捉“沙漠之狐”的獵手。

而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可以說我的童年時不幸的,這種不幸完全來自我的母親,在她眼裏,我不過就是個炮灰。可是,母親隻說對了一半,我的確開了炮,而且不隻一門,但是我沒有成灰。可是,我的母親隻說對了一半,但是我沒有成灰,我童年吝嗇的母愛所帶來世人對我的嘲笑、蔑視的刺激,形成了我堅忍不拔的意誌和天賦的智慧,我不會成為後來的蒙哥馬利。”

他不僅是一個普通的將軍,而是將軍中的將軍。他不僅在自己國內被挑剔的國人稱之為“真正的軍事家天才”,在世界軍事領域,他也享有聲譽和崇高的威望。1901年14歲時才正式上學,文化成績低劣,但體育成績極棒。1907年奇跡般地考入了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1908年12月畢業後,加入了駐印度的皇家沃裏克郡團,當一名少尉排長。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蒙哥馬利曾在法國、比利時戰場服役。曾負重傷,差點送命。1918年大戰結束時,任師司令部中校一級參謀。1920年1月,蒙哥馬利跨進坎伯利參謀學院的大門,同年12月畢業後,參加過愛爾蘭戰爭。1926年1月,被調回參謀學院任教官。1934年調任奎塔參謀學院主任教官。

1937年起調任第9步兵旅旅長,因帶兵有方,得到當時南部軍區司令韋維爾的賞識。1938年10月任駐巴勒斯坦第八師師長,參與鎮壓巴勒斯坦人的武裝暴動,被晉升為少將。1939年8月,調回國內接任以“鋼鐵師”著稱的第三師師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蒙哥馬利率第三師隨同英遠征軍橫跨英吉利海峽,進入法國。1940年5月,德軍閃擊西歐時,他與法、比軍隊並肩作戰,後被迫隨英遠征軍從敦刻爾克撤回英國。蒙哥馬利曾參加指揮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先後任第五軍、第十二軍軍長。12月又升任英格蘭東南軍區司令,負責選拔、調整、培養各級指揮官,嚴格訓練部隊,提高軍事素質。

1942年7月,北非沙漠中的英國第八集團軍,被“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德國非洲軍團擊敗,退守埃及境內的阿萊曼地區。1942年8月4日,丘吉爾任命蒙哥馬利將軍為第八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的到來改變了一切。他得到丘吉爾的支持,英國的密碼破譯專家向他提供隆美爾的戰術計劃的全部概況。蒙哥馬利精心積聚力量,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在阿拉曼地區率部與德、意軍隊激戰,挫敗德國“沙漠之狐”隆美爾,從而扭轉了北非的戰局。他由此聲譽大振,被人們稱之為捕捉“沙漠之狐”的獵手。隨後第八集團軍與盟軍配合於1943年5月在突尼斯全殲北非殘敵。阿拉曼戰役後,蒙哥馬利受封為爵士,並晉升為陸軍上將。

1943年7月,他率英軍第八集團軍在意大利西西裏島登陸。9—12月,協同美軍實施進軍意大利南部的戰役。

1944年1月,調任第二十一集團軍群司令兼地麵部隊司令,參與諾曼底登陸戰役的計劃製定工作。1944年6月,蒙哥馬利協助艾森豪威爾指揮諾曼底登陸。9月1日晉升為陸軍元帥。此後,率領英國和加拿大部隊轉戰法、比、荷、德。1944年9月指揮製定計劃並指揮市場花園行動作戰,沒有達到最終的目的。

1945年他指揮第二十一集團軍群橫渡菜茵河進入德國本土,5月他代表盟軍在呂訥堡荒原接受德軍北方兵團的投降,任駐德英國占領軍司令和盟國對德管製委員會英方代表。

1946年成為嘉德勳爵士並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國總參謀長。1948—1951年任西歐聯盟常設防務機構主席。1951—1958年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隊副司令。

1958年,蒙哥馬利結束了50年的軍旅生涯而退休。他是英國曆史上服役最久的將領。

1960年和1961年,兩次訪問中國。1960年5月24日,蒙哥馬利訪華。5月27日晚上,毛澤東主席在上海會見了蒙哥馬利。1961年9月蒙哥馬利第二次訪華。這一次中國外交部做了周密安排:9月9日至20日訪問包頭、太原、延安、西安、三門峽、洛陽、鄭州、武漢,回北京後由周恩來跟他會談,屆時再同毛澤東見麵。周恩來還特意要熊向暉以外交部辦公廳副主任的名義參加接待小組,陪蒙哥馬利去外地。周總理說:“要放手讓蒙哥馬利看,舊中國遺留下的貧窮落後和新中國取得的成就都是客觀存在的,讓他自己看後去做結論,從本質上了解中國。”

1976年3月25日,在英格蘭漢普郡奧爾頓逝世,終年89歲。

斯利姆

人物簡介

斯利姆,全名威廉·約瑟夫·斯利姆,(1891年—1970年),雖然不像蒙哥馬利和哈羅德·亞曆山大那麼著名,但就其軍事指揮藝術而言,卻獲得戰後軍事評論家們的一致讚揚,2008年11月22日,斯利姆榮登英國人評選的世界十大名將之首。

生平介紹

斯利姆1891年出生在英國布裏斯托的一個鐵製品批發商家庭。和美國的小喬治·史密斯·巴頓一樣,斯利姆也是從很小就有從軍並成為一個偉大的將軍的夢想。但是他卻不像巴頓那麼幸運:巴頓出身軍人世家,而且很有錢,他的家庭背景使他能夠自由選擇生活道路而不必為金錢發愁。斯利姆的家庭相當貧寒,也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軍事背景,因為當時英國的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還不是公費,所以斯利姆甚至沒有辦法上軍校成為一名軍官。斯利姆的第一份工作是進入一家當時英國著名的鋼鐵公司當職員。但是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為了進入軍隊,他想辦法走後門加入伯明翰大學的後備役軍官訓練團,成了一名後備役士官,盡管他根本不是伯明翰大學的學生。1914年7月,距離一次大戰爆發一個月的時間,斯利姆還利用鋼鐵公司休假的機會特意到德國旅行,觀察德軍的兵營,為的就是想對未來的敵人有個感性認識。

戰爭經曆

斯利姆出生在英國布裏斯托的一個鐵製品批發商家庭。斯利姆的家庭相當貧寒,也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軍事背景,因為當時英國的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還不是公費,所以斯利姆甚至沒有辦法上軍校成為一名軍官。斯利姆的第一份工作是進入一家當時英國著名的鋼鐵公司當職員。為了進入軍隊,他想辦法走後門加入伯明翰大學的後備役軍官訓練團,成了一名後備役士官,盡管他根本不是伯明翰大學的學生。1914年7月,距離一次大戰爆發一個月的時間,斯利姆還利用鋼鐵公司休假的機會特意到德國旅行,觀察德軍的兵營。

一次大戰爆發,斯利姆進入現役,編入皇家瓦威克郡團。1915年,這個團所在的部隊被派往土耳其海岸發起加利波利戰役。斯利姆在戰役開始以後不久受重傷,回英國修養,1917年3月傷好以後又被派往中東的美索不達米亞服役,再次負傷,養好傷以後轉往英國駐印度陸軍當參謀,在一戰結束的1918年,斯利姆已經是上尉(臨時少校)軍銜了。1919年斯利姆從英國陸軍轉入印度陸軍服役。

1939年二戰爆發時,斯利姆任印度第5師10旅準將旅長,駐紮在非洲的蘇丹。作為高級指揮官的斯利姆在二戰初期曾經犯過不少錯誤,所幸沒有造成什麼大影響。而他無疑是個善於學習的人,因此早期那些不太重要的戰爭成了他鍛煉軍事指揮藝術的機會,而斯利姆曾犯的戰術失誤也給他後來在緬甸與日軍作戰提供了經驗和教訓。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發動全麵攻勢。1941年12月下旬日軍飛機轟炸仰光,1942年初日本陸軍第十五軍在飯田祥二郎中將指揮下,以4個師團的兵力向緬甸大舉進攻。當時緬甸的英國守軍隻有兩個師。第1緬甸師師長是英國的斯科特少將。這個師是1941年4月才組建的,士兵訓練不足,武器裝備低劣,而且緬甸士兵對英國殖民者有敵意,士氣低落。另一個師是從印度調來的第十七英印師,開戰以後才倉促運到,師長是科文少將。除了這兩個師之外,還有剛剛運到的英國第七裝甲旅。指揮所以駐緬英軍的是赫頓中將。另外,參加緬甸戰役的還有中國遠征軍第五軍和第六軍,由杜聿明和甘麗初指揮。這兩個軍在作戰上由美國史迪威中將控製,但是實際上重慶的蔣介石還常常進行遙控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