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信用:企業家安身立命之本
企業家的成長有賴於商業信用的發展和債信文化的形成。一般而言,信用由兩種:一是政府信用,二是商業信用。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由於政府幾乎控製和支配了全部經濟資源和經濟運行,隻要有政府信用就行了,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直接控製和分配的經濟資源在減少,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僅有政府的信用就不行了。這時,不僅要有強大的政府信用,而且要有發達的商業信用。然而,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一方麵按住商業信用不讓發展,另一方麵又在糟蹋政府信用。隱含擔保是政府信用的濫用和對商業信用的抑製,從政府隱含擔保中產生的是無信用。於是,產生了各種扭曲行為,銀行可以不問資質債信放貸,企業可以不管自己的還貸能力借錢,股市投資也完全背離公司業績。可見,沒有信用基礎,企業家是無法生存的。
我們不僅缺乏信用基礎,而且缺乏債信文化。企業家既是促進信用製度建立和債信文化形成的中間力量,反過來,信用製度的建立和債信文化的發展也是企業家生長的土壤。所謂債信文化就是一種自由交易、借錢還損害賠償的信念和傳統。這種信念和傳統不隻是在鄉土社會的狹小範圍和熟人之間存在,而且是在全國範圍和全球範圍以及陌生人之間發展。從這個意義來說,中國是一個缺少債信文化的國度。盡管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也有仁、義、禮、智、信之類的箴言,但這充其量隻存在於鄉土社區和鄉親熟人之間。因而,中國人往往在鄉土社會是君子,而一旦超出這個範圍就會變成小人。如果說在傳統文化中,還存有債信文化的某些要素,那麼,建國後幾十年的折騰,連傳統中的那一點點信用也丟掉了。於是,形成了一些與債信文化相悖的信念和傳統,出現了很多非理性的行為,如借債不還,債權人怕債務人;殺熟;假冒偽劣,坑蒙拐騙以及貪汙腐敗等等。這樣一來,信用成為當前最稀缺的東西,我們的社會幾乎成為一種債信文化的沙漠。這種情況的形成與政府及其官員的行為有很大的關係。目前,有些地方開始著手建立個人信用製度,這是一件好事,但關鍵仍然是政府要尊重產權,保護產權;重視信用,維護信用,進而在全社會確立成實守信的理念和傳統。
************************************************************
競爭秩序:企業成長的根本途徑
競爭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它可以減少無知,擴散知識,抑製錯誤,激勵爭勝。要找到在發現前發現者對其征兆一無所知的知識,必須有做出驚人發現的能利和準備。企業家精神就是要永遠準備感受驚奇,永遠準備借助這樣的驚奇采取必要的步驟,謀取利潤。而準備(承受風險)的程度和競爭的強度,既取決與市場參與者投入交易成本的傾向,也取決於保護競爭的製度,既取決於競爭秩序的建立和完善。
--------《中國工商》2004年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