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安全合作性質變化影(1 / 1)

美日安全合作性質變化影響我國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11:27

青年參考

本報主筆邱永崢

美日安全合作性質的變化對我國的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帶來的影響:

第一,使台灣局勢更加複雜。美日近年來以驚人的速度加強同盟關係的主要動因是,國際安全格局的變化使美日兩國調整了各自的亞太戰略。

美國近年逐步把其全球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並將防範遏製中國的崛起作為其亞太戰略的一個重要目的,而在遏製中國問題上最有價值的武器就是台灣問題。隻要台海兩岸保持“不戰、不和、不統、不獨”的局麵,美國就可在台海兩岸互打對方牌,中國的和平崛起就將永遠是一個理想,難以實現。

在台灣問題上,日本的態度走得更遠,它不但不希望兩岸走向統一,它更願意看到台灣實現事實上的“獨立”,將“

獨立”後的台灣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因此,可以說在台灣問題上美日同盟的雙方是“誌同道合”,並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來實現這一目標。

近年來,日本在其通過“周邊事態”法案後,對“周邊”概念的解釋一直閃爍其詞。但分析家認為,日本所說的“周邊事態”肯定包括台海可能發生的衝突。另外,美國這次提出要和日本自衛隊共用下地島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未來共同幹預台海衝突作準備。

第二,使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海權爭端的形勢更加複雜。由於曆史的原因,我們國家在周邊海域與不少國家存在海權爭端。近年來,隨著美日安全合作關係的加強,日本加大了與我爭奪海權的力度,美國也開始介入我海權爭端。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日東海天然氣開發爭端問題上美國也插上了一腳。美國國務院負責人7月15日表示:“強烈要求兩國就劃清分界線達成協議”,並提議在締結最終協議之前,先達成一個“臨時決定”,盡可能避免事態惡化。這是美國政府首次作出的正式表態。據可靠消息透露,美國對中日目前就東海海床基線問題的各自立場均不滿意,而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基線劃定方案,此舉令人感到非同尋常。

第三,美國和日本也是介入南海爭端最積極的國家。日本視南海海上航道為其經濟貿易的生命線。日本進口石油的9

0%經由這條航線運回,出口產品的大部分由這條航線運出。如果日本船隻繞道菲律賓以東海域航行,其製成品成本就會上漲四分之一。此外,東南亞地區是日本商品的傳統市場和原料供應地。

外交上,日本支持建立東盟地區論壇,支持東南亞無核區,促進建立日本和東盟首腦會晤機製,進一步密切與東盟國家的經濟和政治關係。軍事上,自1981年以來,日本海上自衛隊擔負著從大阪灣至巴士海峽的護航任務,從巴士海峽經南中國海至波斯灣的航線由美國海軍擔任護航。1997年柬埔寨、1998年印度尼西亞先後發生動亂,日本兩次接僑任務均未使用民航班機而動用軍用飛機,外界認為這是日本未來向南海地區派遣航空自衛隊的預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