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誰是王者(1 / 2)

劉邦有點兒飄,覺得天大地大老子最大,是時候搞個點個人崇拜了。

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前一個王者非周文王莫屬,但周文王去世八百年了,也該是出王者的時候了。

可如今一下冒出三個人來,到底誰是真王者呢?如果嬴政、項羽、劉邦圍在圓桌邊閑聊吹牛,估計會爭得臉紅耳赤不可開交。

幸好嬴政、項羽死了,獨我老劉一人健在,嗬嗬,這就好辦了,誰是誰非還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

可即便如此,要論證自己是周文王後當之無愧的王者,還是有許多無法逾越的障礙,論本領,論戰功,論出身,嬴政和項羽都在自己之上,就算老子雇傭全天下的文人一齊動筆,也無法篡改這些基本事實。

唉,怎樣才能脫穎而出超越他們呢,什麼是他們沒有而我有的東西呢,對了,嬴政愛殺人,項羽愛屠城,這方麵我沒他們倆壞。

劉邦召集群臣飲酒,席間問你們誰知道天下紛紛擾擾,英雄輩出,為什麼最終奪得天下的人是我嗎?

劉邦希望得到的答案是,秦始皇太殘暴所以成了大秦旋即又敗了大秦,項羽太霸道所以興了大楚又馬上衰了大楚,隻有皇上你秉承仁義萬民歸心,所以最終贏得了整個天下。

劉邦想從人品方麵打倒競爭者,老子人品雖然不咋地,但比他們好。

在提問後,劉邦特別強調大家一定要暢所欲言,不要有顧慮,敞開胸懷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按照一般規律,領導這麼說了,下屬們都會拍馬屁的,很少有例外。

偏偏這一次就碰到了例外,高起、王陵兩個傻冒多喝了幾盅有點暈乎,心想既然皇帝要我們暢所欲言那就遵命吧,二人說皇上你有個毛病就是賊喜歡罵人,項羽雖說是我們的敵人,但實事求是地說人家待下屬比你和氣多了。

劉邦聽了臉色鐵青鐵青的。

好在二人接下來開始點評優點了,皇上你最大的優點是大方,一旦打了勝仗你總是著死地獎賞大家,兄弟們跟著你有奔頭,項羽自恃強大瞧不起任何人,總以為戰功都是他一個人的,從來舍不得給別人獎賞一寸一厘的土地,誰願意替這樣的老板賣命!

劉邦聽了氣不打一處來,罵道你們倆懂個屁,論謀略我不如張良,論治國我不如蕭何,論打仗我不如韓信,我能重用這三位人中豪傑,而項羽隻有一個謀士範增,他還逞匹夫之勇不聽範增的,所以我嬴了他輸了。

劉邦傳遞出來的信息很明了,我雖然能力不行,戰績不佳,但我禮賢下士能用人,比項羽強。

高起、王陵挨了罵,誠惶誠恐地說是是是,皇上你雖然能力不行,戰績不佳,但禮賢下士不恥下問比楚霸王厲害多了。

馬屁精孫叔通最善察言觀色了,從劉邦的言談舉止中揣摩出了他的心思,於是拍案而起,誰說皇上能力不行戰績不佳,評價曆史人物的標準莫非功績、能力、人品,以這三個標準,我們的皇上比秦始皇和楚霸王強一百倍。

這話一出,滿堂皆驚,劉邦自己也懵了,我有這麼厲害嗎!

嬴政乃千古一帝,並六合,吞八荒,北驅匈奴,南服百越,可以說是功與天齊;項羽乃千古無二的霸主,力拔山兮,破釜沉舟,幾乎百戰百勝,曾多次攆得我狼狽逃串,我劉邦何德何能敢與他們比戰功戰力?

孫叔通原為秦朝博士,後來投奔項梁,追隨楚懷王,跟過項羽,九王伐楚攻下彭城後又投降了劉邦,這麼一個反複無常的人說出這樣一句沒頭沒腦的話,百分之百是在拍我的馬屁。

好在老子現在正需要馬屁精,喂,孫愛卿呀,我怎麼會比秦始皇和楚霸王厲害呢,快說出來聽聽。

孫叔通說我們先掰扯掰扯秦始皇吧,世人都說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功莫大焉,其實這沒什麼值得炫耀的,隻能說嬴政運氣好,不能證明他有多大的本事。

大家都斜眼看著孫叔通,這馬屁精說的什麼話呀,秦始皇沒本事你有本事呀?

孫叔通說,秦始皇的功業固然巍峨,但是後人忽略了他那優越的條件——他是王,是超級大國秦國的王,在這個有利的位置上,他有統一六國無與倫比的優勢,克林頓滅了薩達姆,奧巴馬滅了拉登,你覺得克林頓和奧巴馬很厲害麼?

大家一想好像有點道理,如果我是秦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我也可以統一中國。

孫叔通繼續分析,如果秦始皇真有本事,修長城幹嘛直接殺入草原將匈奴人滅了多省事!你們發現沒有,在嬴政十三歲登基以前,甚至是二十一歲親政以前,沒有留下任何凸顯他聰明、雄略、強悍的曆史事跡,人家孔融四歲讓梨,緹瑩五歲救父,曹衝六歲稱象,司馬光七歲砸缸,嬴政比這幾娃娃都比不上還稱什麼千古一帝,真是讓人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