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誰是王者(2 / 2)

劉邦恍然大悟,說的是呀,孫愛卿你繼續說下去。

嬴政是一個政治家,但絕對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他一生犯過許多錯誤,最為明顯的就有八個:其一,引來六國最後一次合縱;其二:錯殺韓非;其三:怒下逐客令;其四:焚書坑儒;其五:求長生;其六,誤信李信;其七,錯用趙高;其八,不立太子。

劉邦喜癲了,是呀是呀,要是嬴政像我一樣隻是一個亭長,他這樣的人能統一中國?呸!

再來說功夫,孫叔通繼續給劉邦打氣,嬴政是有幾下子,但他差一點就被荊軻給殺了,說明什麼呢,說明他實戰能力並不咋地充其量是個武打明星,但皇上你卻不同,你自參加革命以來,真刀實槍地在戰場上磨煉了多年,真要打起來嬴政未必是你對手。

反正嬴政死了,這話隨便怎麼說都行,拳打秦始皇,腳踢李小龍,你想怎麼吹就怎麼吹。

劉邦大喜,老孫,你說得真他媽的太好了,經你這麼一扒皮,秦始皇除了殘暴外什麼都沒有了,哈哈!

孫叔通滿心歡喜,皇上表揚我了,我就繼續好好表現吧,於是大聲說皇上請允許我繼續扒一扒楚霸王項羽。

項羽的武功自成一派,非少林,非武當,非峨眉,非崆峒,獨步武林,笑傲江湖,十個手拿屠龍刀的劉邦,十個揮舞倚天劍的嬴政,再加十個舞著方天畫戟的荊軻一起上,也未必是項羽的對手,對於這樣一個牛人,劉邦想你孫叔通能抹黑他麼?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劉邦大手一揮:準奏。

孫叔通從劉邦的眼神裏看出了他的疑慮和期待,心想放心吧領導,這世上就沒有我們儒生抹不黑的鹽和漂不白的碳,隻要給我一支筆,你需要什麼樣的世界我們就能給你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接下來我要論證的課題是項羽外強中幹根本不配王者稱號。孫叔通唾沫翻飛侃侃而談:項羽就像一顆原子彈,隻有用在日本才是正義的,如果在其他地方使用,全世界人民都會反對。

一時間掌聲雷動,說得太對了,項羽戰力嚇人,但隻有在與秦國的作戰中才是正義的,秦國滅亡後,項羽這顆原子彈在其他地方爆炸就是侵略,是屠戮,這也是諸侯們結成反楚聯盟的原因。

孫叔通麵對劉邦繼續表演:項羽屠戮百姓,忤逆天意,對部下好隻不過是小仁小義,是偽善;而你約法三章,與民同利,對百姓好才是大仁大義,是真善。就這一點而言,你不做皇帝老百姓不答應!老天爺不答應!

聽了這番言論,劉邦茅舍頓開,是呀,隻要肯動腦筋,天底下就沒有顛倒不了的事實。

劉邦這才發現,自己不是討厭儒生,而是討厭正直的儒生,像孫叔通這樣阿諛的儒生蠻可愛的嘛,重用,必須重用,當即下旨升孫叔通為太常、太子太傅,封稷嗣君,賞金五百斤。

經過這一番點撥,劉邦學會了用辯證法分析問題,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劉邦實事求是地分析了自己與嬴政、項羽之間的差距,並製定出從曆史形象上碾壓他們的兩條策略:一是超越,二是抹黑。

劉邦發現嬴政算不上暴君,如果他真殘暴就不會下“逐客令”而是“屠殺令”了,與後世帝王劉晟、苻生、高洋、楊廣比,嬴政夠仁慈的了。

更可怕的是,嬴政對中華文明的經濟貢獻不可埋沒,兵馬俑、萬裏長城每天的門票收入超過十萬,《大秦賦》、《荊軻刺秦》票房收入過億,後世子孫享受著這些財富必然會替他唱讚歌,所以僅僅用“暴君”來抹黑秦始皇遠遠不夠,千百年後,隻怕人們隻會津津樂道地談論秦始皇而把我漢高祖忘得幹幹淨淨了。

我得做些事情抵消他的影響,用功績超越他,碾壓他,讓後人崇拜我老劉而不是他嬴政。

聽說匈奴人還在草原上耀武揚威,我幹脆越過長城去將匈奴人斬草除根,在長城的每一塊石頭上刻上“劉邦到此一遊”,好教以後去八達嶺的遊客們知道,秦始皇怕匈奴修長城,漢高祖打匈奴遊長城。

對於項羽,劉邦覺得超越他很難,最好的辦法是抹黑。

項羽火燒鹹陽屠戮秦人其實沒有錯,試想,秦朝暴虐,打到鹹陽後如果不殺一大堆反動派而是與他們和解了,人民會怎樣看你?士兵會怎樣看你?後人以及後人的後人怎麼看你?對敵人妥協,革命不徹底的帽子會壓得你踹不過起來。

為了將楚霸王比下去,劉邦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抹黑這個宿敵,讓聽話的儒生們將他描寫成一位沒有頭腦的,殘暴的複仇者,這樣的人隻配做豪俠,不配做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