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000e�Ea最讓劉邦如鯁在喉的人是韓信,雖然他不是大將軍了,但他是楚王,手中還有一定的兵力,這小子最擅長以少勝多,哪怕他隻有一兩千士兵也讓人睡不著覺。
隻要拿下韓信,其他人就都好解決了。
可韓信是個有實力的人,搞他要謹慎,要隱蔽,要悄悄的,一旦謀事不密打草驚蛇了,後果不堪設想。
劉邦決定先收拾燕國,一是因為燕王臧荼弑君篡位名聲不太好,拿他開刀不會引起太大的波瀾,二是收回燕國後,整個北方就是我劉家的了(趙王張熬是劉邦的女婿),從軍事上可以對韓信的楚國形成包圍態勢。
劉邦拉了一個殺人黑名單,依次是:藏荼、韓信、彭越、英布、張熬、吳芮、韓王信。
至於那些侯國,因地盤太小,最多數縣成不了氣候,所以不在黑名單內,有生之年隻要將七個諸侯王滅了就行,侯國就留給兒孫們去收拾吧。
找個什麼借口去收拾臧塗呢。
當時,全國上下都在追殺項羽的死黨,中央政府派出了數以百計的督查組到各地指導搜捕工作,這些督查組成員官不大,但是皇帝派來的,諸侯王也得客客氣氣的,不敢有絲毫怠慢。
派往燕國的督查組趾高氣昂,經常當著燕王臧塗的麵訓斥燕國大臣們,你們這個月才抓了八百人,離中央的期待還遠著呢,你們的政治覺悟太低了,照這樣下去何年何月才能完成任務?什麼?項羽的殘餘沒有藏在燕國?屁話,那你告訴我藏在哪,告訴你們,凡是哪些曾經跟隨過項羽,後麵又投降過來的反動分子也要查,查他們的曆史,查他們投降的動機,一個也不能放過!
臧塗暗想,督查組這話裏有話呀!我曾參加過巨鹿大戰,後又追隨項羽打進關中,我這個燕王最初還是項羽封的呢,督查組這是要查我?
臧塗的心理活動早被督查組記錄在案,一封密電呈送到皇帝跟前:報告,臧塗謀反。
劉邦大喜,親率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開赴燕國,臧塗,你這狗東西先背叛老燕王韓廣,後背叛西楚霸王項羽,現在又背叛我,你要爭當叛變先進個人嗎?
冤枉呀皇上,我做個燕王就很滿足了,怎麼會謀反呢,再說我這點兒能力,這點兒兵力,這點兒封地根本無法與你抗衡,我即便傻到去跟老虎摔跤也不敢跟你對著幹呀!
什麼,老虎?你都罵我是畜生了你還說你沒反!
臧塗見越辯解越說不清,於是隻得認了個錯希望消消劉邦的氣, 可是劉邦仍然不依不饒:你以為自己是明星,犯再大的錯誤在微博裏道個歉就過去了?
這一仗沒有任何懸念,燕軍大敗,臧塗被擒被殺,燕地收歸國有。
劉邦將心腹大將盧綰封為新的燕王,命他和女婿張熬加強戒備,在北方構築一條針對韓信的馬奇諾防線。
但真要麵對韓信時劉邦不免猶豫起來,韓信功勞太大了,搞掉他會不會引起輿論風波呢?
殺人有風險,害人需謹慎,做壞事前最好三思三思,老子不能太冒失了。
利幾,與韓信一樣曾是項羽的親信,投降後封為潁川候,老子先搞死他試試民意。
一道聖旨傳到利幾家裏,皇上召見,快去快去。
傳旨官私下裏告訴利幾,你攤上大事了,但又不說攤上了什麼大事,搞得利幾懵糟糟的。
聯想到劉邦的奸險和臧荼的前車之鑒,利幾猜測自己一定凶多吉少,於是大喊一聲反了。
可響應利幾的人沒有幾個,幾千人的反軍很快便被鎮壓,百姓拍手稱快,文武百官和包括韓信在內的各諸侯王都來祝賀,嘿嘿,看來民意是支持我的。
既如此,那就搞韓信吧,韓信能打仗,軍事圍剿顯然不行,老子揚長避短跟他玩陰謀。
韓信一直不相信蒯通,認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人家劉邦封我為楚王,哪兒對不住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