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末世馳騁,雖敗猶榮(2 / 3)

軍旗連續搖了三下,蒼涼的牛角號又在原野上吹響了。風恰巧微微刮起,一股悲涼的肅殺之氣吹過八裏橋。七千多蒙古騎兵擺起了前後三隊的一字陣,左右綿延8裏地,答蘭率軍在前,卓索圖在中間,哲裏木在後。勇士們陸續發動了衝鋒,一時間地動山搖,殺聲一片,戰場上黃塵滾滾,草木皆兵。

聯軍所有軍官均舉起了手中軍刀,等待指揮步兵方陣和炮兵進行連續射擊。用冷兵器時代的騎兵直接衝擊隊形和陣容齊整的現代軍隊的場景是他們平生第一次看見,或許也是最後一次看見。隨著指揮官軍刀落下,引信兵快速有序的點燃了身邊的遠程火炮,火炮連續轟鳴聲籠罩了整個戰場,蒙古騎兵隊瞬間被炮火吞沒。但是煙霧過後,蒙古騎兵繼續保持密集陣型衝上來,仿佛剛才根本沒有開過炮似的。指揮官下令讓數量眾多的近程野戰炮、阿姆斯特朗大炮連續開火,響聲震耳欲聾,甚至讓身邊方陣的步兵士兵也難以忍受。第一輪強烈炮火下,答蘭陣亡。蒙古騎兵們一度應馬匹亂竄而局麵混亂,在聯軍發射完炮彈重新裝填之時,很快由卓索圖將軍控製住局麵,集結之後重新恢複了衝擊陣型。這最後500米,也許是蒙古鐵騎走過的最後也是最艱難的曆程;在過去的五百年裏,歐亞各國談到蒙古騎兵就色變,任何曆史上曾經偉大過的軍隊去挑戰這群弓馬嫻熟、快速機動並吃苦耐勞的遊牧之師均很難戰勝。

陣前密集的槍聲和火箭炮發射的嘯叫聲替代了剛才火炮的轟鳴聲。蒙古騎兵一排一排地倒下,又一排一排地接上……卓索圖沒有逃過這一輪攻擊,中彈身亡。距離最後100多米時,蒙托邦一看蒙古騎兵已完全處於勢弱,下令兩翼的獵騎兵部隊發起全線衝鋒,用裝備卡賓槍的西方輕騎兵來給這支最後蒙古騎兵最後一擊,不得不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當年拔都西征時,蒙古騎兵麵對歐洲重甲騎兵一直采用邊打邊退的騎射戰術,從沒有發生正麵用長矛對馬刀的對衝場麵。如今卻是蒙古騎兵放棄弓箭衝鋒陷陣,而歐洲騎士卻使用著步槍這樣的現代武器進行射擊。

這群接受了嚴格戰術訓練的歐洲騎士,嫻熟的利用密集且標準的衝陣隊形對已經被打散的蒙古騎兵進行麵對麵的衝擊。他們的裝備非常精良,以小蒙托邦中尉為例,他帶著一支卡賓槍、一把左輪手槍和一把馬刀。法國獵騎兵團擁有著遠中距離的射擊火力和強大的近程肉搏的能力,人高馬大讓他們獲得了良好的攻擊角度。那些從層層彈幕穿行過來、或多或少受傷且人數已不多的蒙古騎兵根本沒有太多施展的機會,有些被槍彈掃中,或者喪身在對方密集隊形的馬刀之中。哲裏木將軍揮舞著馬刀衝擊敵陣,不幸連中數彈而亡……剛才聲勢浩大的蒙古騎兵末日衝鋒逐漸拉下帷幕,在最後零星的蒙古騎兵消失之後,八裏橋前的平原上馬蹄聲漸止,空空蕩蕩的原野上可以清楚聽到呼呼的風聲。

蒙托邦不禁對身邊的參謀長本茨曼上校讚歎道:“雖然他們永遠無法越過我們的防線,但此次戰鬥光榮的稱號應該是他們的。這種無畏的犧牲精神不僅僅在我們法蘭西或是中國,在所有的民族那裏都被看作為偉大的、尊貴的和傑出的。”

戰爭並未就此結束,柯利諾準將率領的突前部隊和101團普熱中校帶領的2個步兵連正在運河邊上往八裏橋方向靠近,逐一地占領運河邊上的房屋,並布置新的火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