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末世馳騁,雖敗猶榮(3 / 3)

而在八裏橋上,僧格林沁默默看著自己的子弟兵在頃刻之間全軍覆沒的全過程,在極為不利的劣勢下,衝鋒的蒙古勇士也沒有一人選擇先撤退,均力戰而亡;兌現了各自的戰前誓言,巨大的悲傷反讓他重新抖擻起精神,努力把仗打到底。而在八裏橋背後陣地瑞麟部的正白旗騎兵陣地受到了精銳的英國近衛騎兵的衝擊,戰鬥過程如出一轍。在正麵戰場,這些嚴格訓練的歐洲騎士一絲不苟地把標準衝鋒戰術執行到極致,讓瑞麟和一幹部將無計可施,在蒙受巨大損失之後,瑞麟部往京城方向且戰且退,並把聯軍已經突破並正包抄後路的情報傳給僧格林沁,讓其早作準備。

而英軍格蘭特此刻正帶著近衛騎兵團和錫克騎兵團往北京城方向乘勝追擊潰退的瑞麟部清軍,一路上追的太快,沒意料到清軍撤過了前麵一條很深的壕溝,十幾位騎士連人帶馬跌進了溝裏;馬斷了腿,還壓傷數人。格蘭特見已達到既定的戰略目標,遂停止了全力追擊;一方麵安排人把傷員往後方戰地醫院送,一方麵把人馬在離京城不到12公裏之處駐紮了下來,派錫克偵察兵前去京城方向偵察敵情。

此時八裏橋陣線後方來了幾輛馬車,張侍郎和幾個太監匆匆跑來宣旨,讓僧格林沁回撤。僧格林沁在馬上領了旨,卻執意不撤,對張侍郎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前線凶險,張大人請速回,並轉告皇上和恭親王,說我僧格林沁此役雖無力回天,但部下將士們殺敵已盡全力。蒙古騎兵全體陣亡,本王也理當與陣地共存亡。”

話音未落,八裏橋橋麵周圍地動山搖,英法聯軍的重型火炮開始轟擊八裏橋陣地,為最後的衝鋒做火力準備。一發炮彈恰巧命中石橋右下的水域,巨大的衝擊波把橋頭的石獅子震地連續搖晃起來,正好驚到了僧格林沁的白馬,它猛地一抬前蹄,把不及防備的僧格林沁拱翻在青石橋麵上,一時爬不起來,看來受傷不輕。張侍郎從地上爬起見狀,對畢力格使了個眼色。畢力格會意,立刻命令身邊的數名親兵把僧格林沁連扶帶抬的強行塞進了馬車。不待他爭辯,張侍郎立即命令太監駕車往京城方向疾馳而去,很快消失在道路上。

畢力格揮動著軍旗,繼續指揮守橋將士們戰鬥。數門綠營火炮一齊往聯軍方向射擊,給前去奪橋的柯利諾部造成了壓力,法軍的推進隻得停了下來。炮兵總指揮本茨曼上校下令所有的炮位對準了橋前陣地繼續進行十分鍾轟擊,為步兵奪橋進行掃清障礙。猛烈的炮擊在地上激起飛揚的塵土和火藥的煙霧把整個陣地籠罩了,一時無法辨別方向。

煙消塵散之後,柯利諾準將驚訝地用望遠鏡發現橋中央有一位身穿黃袍的蒙古軍官正鎮定自若地揮舞著黃龍軍旗,正是畢力格,剛才炮擊中被流彈擊中的他已經落馬,但依然頑強地帶傷爬起,毫不示弱地撿起軍旗繼續晃動,指揮守軍死戰。這一場景不由地讓柯利諾為清軍在絕境中的頑強和從容所震撼。

橋前清軍陣地繼續傳來一些零星微弱的槍聲,擔任奪橋任務的蒙茨上尉親自指揮帶著100多上了刺刀的法軍步兵,直接衝進陣地進行白刃戰。越過壕溝時隻見陣地上到處堆滿了清軍士兵的屍體和殘肢斷臂、弓箭和大刀。還有十數個傷痕累累地綠營步兵從壕溝裏搖搖晃晃地艱難爬起,撐起大刀上前應敵,卻一一被人數占優勢的法軍士兵用刺刀刺中倒地身亡。孑然一身的畢力格依然站在橋中央揮動軍旗,他的勇氣讓蒙茨上尉深為佩服,正打算帶幾個士兵上前生擒。但數顆射來子彈正中胸膛,蒙茨也來不及阻止,似乎上天要成全他英烈之名。畢力格用那雙滿是鮮血、痙攣的雙手拚命撐住軍旗,臨風飄蕩的軍旗伴著巨大的身影在正午如火的烈日下緩緩地向石橋一側倒去……(全書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