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嚴重時患者不能下床活動,翻身困難。夜間休息痛是病情活動的指征之一。一般而言,腰痛或僵硬休息不能緩解,適當的活動反而能夠減輕症狀,這是炎症性腰痛的特點,可依此與機械性腰痛進行鑒別。後者活動或勞累後加重而休息能使症狀緩解。但當疼痛嚴重以至不能活動時,這個特點常常被掩蓋,臨床上需仔細鑒別。有些患者腰痛或不適症狀較輕未引起重視。患者僅表現腰部僵痛或腰肌酸痛,或有椎旁壓痛時,很容易與風濕性多肌痛、肌筋膜炎、纖維織炎、神經痛或精神性疼痛相混淆;當出現單側臀部或大腿後側疼痛時,又容易被誤診為坐骨神經痛或腰肌勞損。強直性脊柱炎臀腿疼痛一般很少放射至膝關節以下。

二、晨僵

晨僵是指清晨僵硬感,活動後可緩解,是病情活動的指標之一,也是強直性脊柱炎早期常見的症狀之一。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清晨起床時,或久臥久坐之後站起時,腰骶部常感到僵硬不舒、活動不利,有時需持物借力方能活動,活動一段時間後,這種僵硬感會逐漸減輕、緩解或消失。病情輕者持續時間較短,病情嚴重者可持續全天。除活動以外,局部按摩、熱敷、熱水浴也可使晨僵緩解。晨僵不隻表現在腰骶部,脊柱及全身其他關節也會發生晨僵。

三、肌腱、韌帶骨附麗點疼痛

強直性脊柱炎的特征性病理變化是附麗點炎症。附麗點是指肌肉、韌帶與骨骼或關節囊的附著處。附麗點炎症是肌腱端的非細菌性炎症。這種炎症可導致肌腱韌帶的疼痛和腫脹。由於附麗點都在關節周圍,所以常常引起關節周圍腫脹。附麗點病變可見於軟骨關節或雙合關節,尤其是活動性較差的關節,如骶髂關節和脊椎的關節突部位等。很多部位的附麗點炎症都可引起臨床症狀。

臨床常見的附麗點炎症多發生於胸肋連接處、頸椎棘突、胸椎棘突、腰椎棘突、髂脊和髂骨前後棘、股骨和脛骨粗隆、坐骨結節、恥骨聯合、脛骨內外側髁、足蹠筋膜、足跟跟腱附著點等。如何診斷強直性脊柱炎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原因尚不明確、以脊柱為主要病變的慢性疾病,其特點為幾乎全部累及骶髂關節,常發生椎間盤纖維環及附近韌帶鈣化和骨性強直,造成彎腰活動障礙,並可有不同程度的眼、心血管、腎等多個髒器的損害。常於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起病,40歲以後發病者非常少見。

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條件如下:

1.腰背疼痛、晨僵至少持續3個月,運動時緩解,休息時無改善。

2.腰椎前屈、後伸、側彎3個方向活動受限。

3.第4肋間隙水平測量胸廓周徑,呼氣與吸氣活動度差值小於2.5厘米。

4.骶髂關節的特異性放射學(如X線)改變。

男性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與女性患者發病有什麼不同

很長一段時間,強直性脊柱炎被認為是一種易在男性中發生的疾病,認為女性患者明顯少於男性。過去曾有大量調查結果顯示:男、女患病比例為14∶1。然而,近年來國外報道顯示女性患者並不比男性少,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差距,可能是由於女性較男性患者症狀不夠典型,且病情較輕,呈良性過程,以致造成女性患者大量漏診和誤診。通過大量臨床資料對比後發現,大多數情況下,男性患者發病後平均3年可以確診,而女性則多需長達10年才能確診。

男性患者常累及脊柱,表現典型腰背痛而出現脊柱強直。而女性患者則常累及四肢關節,脊柱的累及比男性少,病變程度也較輕,發生脊柱強直也少,而四肢關節病變無論在發病初期,還是在發病的病程中都明顯高於男性。如何預防強直性脊柱炎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雖尚未完全闡明,但大多認為與遺傳、感染、免疫、環境等因素有關。本病好發於男性,且20~30歲的男性是高發期,而在這一人群中,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近親如有駝背、板狀背等變化的,而本人又是HLA-B27陽性者,則應特別警惕患上強直性脊柱炎。當然單純的HLA-B27陽性不會必然患上強直性脊柱炎,但這類人群應積極預防腸道、泌尿係感染等,注意飲食衛生。如出現腸道、泌尿係感染,則應積極抗感染治療,防止誘發強直性脊柱炎。

環境因素也是不可低估的誘因,因此這類人群在起居中一定要慎防風濕寒之邪,各季注意保暖,並且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內經》雲:“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氣是指人的體質或抗病能力。機體正氣盛則能抵禦風寒濕之邪的侵襲。如素體虛弱不足,或因情誌、飲食、勞倦內傷而致氣血虛弱,則易患病。正如在同樣的致病條件下,有的人患病,有的人健康,便是這個道理。

因此風寒濕邪及一些感染源雖然是致病因素,但如果一個人機體抵抗力增強,則不一定患病;反之則風寒濕邪便可入侵經絡、筋脈,導致氣血不通而發病。故平素應注意積極鍛煉身體,保持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態,正確對待生活。不要因自己是強直性脊柱炎患病的危險人群,就憂心忡忡,消極生活。因為您並不必然患強直性脊柱炎,它也不是像血友病那樣毫無疑義的顯性遺傳。

什麼人易患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據資料統計,我國有400餘萬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有些人一有下肢痛就擔心自己是否得了強直性脊柱炎,尤其是HLA-B27陽性的人更是憂心忡忡。哪些人較容易發生該病呢?通過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本病好發於男性,且20~30歲的男性是高發期,40歲以上及10歲以下的兒童很少發病。

從對該病的病因研究中發現,HLA-B27陽性的患者,在腹瀉、痢疾或泌尿道感染後有可能患強直性脊柱炎,尤其有強直性脊柱炎家族史的患者則危險性更大,20~30歲的年輕男性如反複腸道、泌尿道感染者且有強直性脊柱炎家族史,本人又是HLA-B27陽性,則應特別警惕該病的發生。

當有腰背部疼痛,尤其是早晨起床後僵硬感而活動後減輕,或腰部活動不靈活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以求早診斷、早治療,防止發生脊柱強直而出現活動障礙和畸形。強直性脊柱炎的病情可否控製有些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看到其他一些晚期患者因髖關節的屈曲攣縮而引起特征性的固定步態,直立位時雙膝關節被迫維持某種程度的屈曲,脊柱在屈曲位置融合而形成的駝背畸形,就常常向醫生提出疑問“強直性脊柱炎能根治嗎?”這個問題成為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及家屬最關心的問題。

前麵已經講了,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病因目前正在研究中,它同許多慢性疾病一樣,具有較為複雜的發病因素,尤其為自身免疫性的全身疾病,給其“治愈”或“根治”帶來很大的難度。但是,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的飛速進展,完全可以研製出能阻止病情進展的方法,使大多數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較好的控製,因而各種顧慮是完全不必要的。一個責任心強的骨科醫生給患者所提供的不間斷的治療是最有價值的幫助,教育患者樹立信心,對成功的治療也至關重要。因此,隻要醫患配合,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並且持之以恒,一般都能控製病情進展,不發生上述改變,患者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

我們采用中西醫結合長療程治療的許多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其近期控製率90%以上。因此,我們應提醒患者,切忌聽信虛假廣告,亂投醫,以免延誤病情,失去治療時機。

強直性脊柱炎如何治療

一、中藥治療

中醫認為本病屬本虛標實之證,外感風寒濕熱為標,腎督虧損為本。因青少年先天稟賦不足,腎氣虧虛,骨失榮養致使骨質脆弱,衛外不固,風寒濕邪乘虛侵入,注入經絡,流於關節,使氣血鬱痹,故青少年起病者多見。根據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機製,結合其活動期、恢複期臨床特點,大體分以下四型。

●濕熱瘀阻型多見於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累及外周關節。

[主症]雙側或單側髖、膝、踝關節疼痛、腫脹、灼熱,夜間痛甚,影響睡覺,周身沉重不適,長期低熱,咽喉疼痛,大便黏滯不爽、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

[方藥]苦參、土茯苓、金銀花、白花蛇舌草等。

[加減]若外周關節腫甚者,加澤瀉、薏苡仁以加強利濕之功;關節痛甚者,加用青風藤、紅藤、忍冬藤等以舒筋活絡。

●陰虛血熱型多見於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期。

[主症]骶髂關節疼痛劇烈,脊柱僵硬不適、轉側困難,伴低熱盜汗、五心煩熱、便幹溲黃,舌質紅、苔薄少,脈細數。

[治法]滋陰涼血清熱。

[方藥]黃柏、苦參、青蒿、白花蛇舌草、丹皮、半枝蓮、狗脊、杜仲、牛膝等。

[加減]有明顯瘀血證者,加用赤芍、川芎等。

●陽虛寒凝血瘀型多見於強直性脊柱炎中晚期。

[主症]腰脊部疼痛,脊背僵硬,轉側、俯仰受限,畏寒怕冷、遇寒痛劇、得溫痛減,舌質暗淡、苔薄白,脈沉弦澀。

[治法]溫腎督,活血逐瘀。

[方藥]鹿角膠、補骨脂、狗脊、菟絲子、熟地、枸杞子、杜仲、桃仁、紅花、水蛭等。

●瘀血阻督型多見於強直性脊柱炎中晚期。

[主症]頸部、背部、腰部僵硬疼痛、轉側不利、夜間痛劇、活動後疼痛減輕,脊柱活動輕度受限,舌質暗紅、舌下脈絡迂曲,脈沉細澀。

[治法]活血化瘀,通督止痛。

[方藥]當歸、川芎、紅花、五靈脂、秦艽、羌活、獨活、葛根、牛膝等。

二、西藥治療

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都可以用來治療本病。

1.一線藥物。如水楊酸製劑,阿司匹林,每日3~5克,分3~4次口服;水楊酸鈉,每日6~8克,分3次口服。消炎痛類藥物,消炎痛,每次25毫克,每日3次。丙酸類藥物,芬必得,每次0.4克,每日4次。吡唑酮類藥物,保泰鬆,每次0.1~0.2克,每日3次(肝腎功能障礙、高血壓者禁用)。滅酸類藥物,炎痛喜康,每次20毫克,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