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鈣劑。鈣劑可使疼痛減輕,每日劑量為1~1.5克。常用的鈣製劑有碳酸鈣、氯化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各種鈣製劑中以碳酸鈣較好。給予鈣製劑時,應注意服藥的方法,在臨睡前應服用1次,以糾正後半夜及清晨的低血鈣,防止因低血鈣反饋刺激甲狀旁腺引起的骨吸收。增加鈣的攝入量可使負鈣平衡轉為正鈣平衡,有利於骨的重建。對65歲以上老年人每日補充鈣750~2500毫克,使鈣吸收增加,並逐漸達到正鈣平衡,骨量增加,從而使疼痛減輕,骨折發生率降低。給予大劑量鈣可起到與使用雌激素相同的作用。應注意的是泌尿係統結石或高尿鈣、有發生泌尿係統結石危險的患者,不宜攝入大量鈣製劑。

2.維生素D。過去認為老年性骨質疏鬆症患者常伴有維生素D抵抗性或不足,因此主張給予大劑量維生素D。實際上除了合並有骨軟化或確有維生素D代謝產物生成降低者以外,一般不需大量補充維生素D。因大量維生素D可導致高尿鈣。但老年婦女常有腸鈣吸收障礙,在攝取鈣劑時應給予維生素D,並從小劑量開始,一般給予維生素D400~500單位/日。維生素D與鈣劑聯合應用,可使血清甲狀旁腺素降低,骨吸收減少,骨形成亦稍減少。

3.性腺激素。雌激素治療應在絕經期開始,即所謂替代療法,可預防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發生。雌激素用量要適宜,己烯雌酚每日用量0.5~1克,每月給藥25天。老年人有動脈硬化者慎用,一般療程不超過2~3年,若長期用藥應注意子宮內膜增殖及功能性出血、誘發宮頸癌或子宮內膜癌、聽覺功能損害,這些不良後果均由長久使用雌激素所致。應用雌激素治療骨質疏鬆,其效果與給藥時間有密切關係。如在絕經3年內即開始給藥,患者骨質疏鬆可以改善。如3年以後給藥則效果較差。雌激素與雄激素聯合使用,症狀可以改善,其鈣存留效果較單純使用一種好,副作用也較小。聯合應用結合馬雌激素(0.625毫克/日)及甲基睾丸素(25毫克/日),每月使用21天,可使骨丟失減少。

4.降鈣素。降鈣素可減少骨吸收,同時還有止痛作用。婦女隨年齡增長,血漿降鈣素水平下降。骨質疏鬆患者在使用雌激素治療過程中,降鈣素可增高。單獨使用降鈣素反而會使骨吸收麵增加。因此,主張降鈣素與鈣劑聯合應用,以克服降鈣素所致低血鈣。降鈣素有效時間較短,一般為12~16個月,長期應用可出現抗藥性,小劑量使用可減輕這種抗藥性。該藥相對安全,副作用較少,偶爾發生惡心、嘔吐現象。

三、針灸治療

根據病情,可選用體針、耳針等。選用具有補腎養肝、補脾益氣、滋陰補血作用的穴位,使用補法針刺。對陰陽兩虛者可配合灸法,常用穴位有腎俞、脾俞、肝俞、足三裏、三陰交、上巨虛、下巨虛、血海、華佗夾脊穴等。交替使用,可扶正補腎,緩解臨床症狀。

四、物理療法

主要是光線療法,即人工紫外線療法和日光浴療法,對疾病起著重要的直接治療作用。此外還可應用全身直流電水浴、超刺激電療法等。

五、運動療法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認識到運動能增強機體的骨礦含量,且方法簡單、實用、有效。運動療法就是通過各部位的特異性運動,以矯正變形,改善關節的功能,增強肌力,獲得肌肉和運動器官的協調性,最終達到整個機體的平衡。

六、營養療法

日常生活中要兼顧各種營養的平衡(鈣、磷、蛋白質、脂肪、維生素D等),而絕不能等到老年或絕經後再注意補充。補腎食療方:粳米4.5克,黑豆粉9克,胡桃肉6克,山藥9克,黃芪9克,黑芝麻6克(研末),紅棗5枚,共煮成粥。服4~7個月。

七、手術治療

對並發脊柱壓縮性骨折者,一般無手術指征。對並發股骨頸、股骨轉子間骨折者,應及時整複並采用適當的固定,但要注意內固定鬆動,並避免長期臥床。骨質疏鬆症如何預防調護輕度或中度骨質疏鬆症,如果注意調護,重視防治,可不發生椎體塌陷、壓縮性骨折或其他部位骨折,一般預後良好。胸腰椎體壓縮性骨折,常導致脊柱後凸、胸廓畸形、駝背、身高變矮,影響內髒功能,其中以肺髒功能受損較為突出。如發生骨折則會給患者造成巨大痛苦,有的嚴重限製患者活動,或長期臥床不起,甚者縮短壽命,預後不良。總之,骨質疏鬆的發病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過程,大約經5年以上才能在X線平片上出現陽性表現。所以,經過治療,盡管骨組織有一定的合成代謝,但X線片顯示明顯好轉也需較長時間。故其療效的評定應以疼痛、乏力等症狀緩解,以及出現正鈣平衡、尿羥脯氨酸排泄減少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