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X線片檢查。脊椎和骨盆是最明顯的脫鈣區域。但在X線片表現上,對早期骨質疏鬆不容易發現。通常認為,骨鈣量喪失>25%,才可能能在X線片上表現為脫鈣。椎體出現骨質疏鬆時所見的特點為:在側位片可見骨密度減低,透亮度增加,沿應力線保存的縱行骨小梁增加,橫梁消失,稀疏骨小梁呈垂直柵欄狀排列。椎體受椎間盤壓迫而出現雙凹畸形,椎間隙增寬,呈魚尾椎;常有一個或數個椎體呈楔形壓縮性骨折。其他骨骼密度亦降低。管狀骨皮質由內向外逐漸變薄,周徑增寬,髓腔有擴大現象。手部X線片檢查,第二掌骨中點,整個骨皮質厚度在4毫米以下,如果第二掌骨骨皮質厚度與寬度比值為0.44或小於此數,則任何年齡均可診斷為骨質疏鬆症。臨床上對骨質疏鬆程度的定量比較困難。Singh指數利用股骨頭、頸的骨小梁排列來估計骨質疏鬆程度。股骨頭、頸骨小梁在X線片上的消失程度分為6級,第六級為正常。
3.組織學檢查。老年人脊椎骨呈網狀互相垂直和平衡的骨小梁大大減少,骨小梁邊緣有明顯溶骨現象。某些骨小梁發生反應性肥大。在股骨,骨單位變寬,從骨內膜表麵向外延伸,這一過程使皮層逐步轉變為骨小梁,新形成的骨單位在骨膜下擴大骨的直徑,力圖維持骨的密度不變。
4.其他檢查。用光子吸收測量法進行檢測,是利用單色γ射線的衰減,測定皮質骨吸收的光子量。此法可測定骨質疏鬆的微小變化,在骨密度丟失約1%時即可測出。
骨質疏鬆症如何鑒別診斷
1.強直性脊柱炎。強直性脊柱炎多發生於青少年男性,以腰髖和項部僵痛為主,往往伴膝、踝小腿關節腫痛。X線片表現為,雙骶髂關節間隙模糊、狹窄甚至消失,脊椎呈方形椎,晚期表現為脊柱竹節樣變。
2.骨質軟化症。骨質軟化症的特點為骨有機質增多,但鈣化過程發生障礙,臨床常有脂肪肝、胃大部切除或腎病病史。X線片可見假性骨折。
3.骨髓瘤。骨髓瘤的骨骼X線片表現為邊緣清晰的脫鈣區,血漿球蛋白增高和尿中出現凝溶蛋白。
4.成骨不全。成骨不全又稱“脆骨病”,係由於成骨細胞數量不足,膜內成骨發生障礙所致,以全身骨骼係統普遍性骨質疏鬆和脆性增加為特征,但常伴有藍色鞏膜、耳聾等。
骨質疏鬆症怎樣治療
一、中藥治療骨質疏鬆其本為虛,病位在脾腎。臨床常按以下兩型辨證施治。
●腎精不足型
[主症]頸腰背酸痛無力,甚則畸形,舉動艱難,頭暈耳鳴,健忘,男子陽痿,夜尿頻繁,舌淡或舌紅,苔少,脈沉遲。
[治法]益腎填精,強精壯骨。
[方藥]左歸丸(湯)加減。熟地4份,山藥2份,山萸肉2份,枸杞子2份,菟絲子2份,鹿角膠2份,龜板2份,川牛膝1份半,蜜糖適量。共為細末,煉蜜為小丸。每服10克,每日1~2次,飯前服。
[加減]若陰虛火旺症狀明顯者,可與知柏地黃丸合用;若腎陽虛症狀明顯者,加杜仲15克、狗脊12克、淫羊藿15克,或合河車大造丸。
●脾腎虧虛型
[主症]全身倦怠嗜臥,頸腰背酸痛、痿軟、伸舉無力,甚或肌肉萎縮,骨骼畸形,納穀不香,麵色萎黃不華,便溏,唇、舌淡,苔薄白,脈弱。
[治法]健脾益腎,填精補骨。
[方藥]參苓白術散(湯)合右歸丸(湯)加減。黨參60克,茯苓60克,白術60克,山藥60克,炙甘草60克,炒扁豆45克,蓮子肉30克,薏苡仁30克,桔梗30克,砂仁30克。熟地4份,懷山藥2份,山萸肉2份,枸杞子2份,菟絲子2份,杜仲2份,鹿角膠2份,當歸1份半,附子1份,肉桂1份,蜜糖適量。共為細末,煉蜜為小丸。每服10克,每日1~2次。
[加減]若飲食不佳、胃脘不適者,加焦三仙等。治療本病在辨證施治原則指導下,均可加入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茸10克、紫河車10克、鱉甲10克等。
二、西藥治療
骨質疏鬆症迄今為止尚無很好的治療方法,有些患者服用某些藥物後雖然主觀症狀減輕,但缺少客觀指標。沒有簡便而有效的手段來估計骨量的微小變化。某些骨量丟失的原因盡管明確,但治療後並不一定能使其逆轉。
目前對於骨質疏鬆的治療,主要從三個方麵采取措施:①恢複骨量。②緩解症狀。③防止骨量繼續丟失。此外,對繼發性骨質疏鬆症,現代醫學主張在對症治療的同時,積極查找致病原因,糾正原發疾病。隻有糾正原發疾病,骨質疏鬆才能隨之改善。如甲狀旁腺原發性功能亢進,應先切除該腺體或腫瘤組織,再進行其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