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師道——記湯用彤、沈從文、朱光潛三位師長(2 / 2)

這就是名垂中國文壇的作家沈從文先生作為一位大學教授煥發出的師道。師道者,默默為莘莘學子開拓成才園地,為民族鑄造精神之基石。這是我從沈從文先生身上領悟到的師道。

以師道哺育了我的第三位老師是朱光潛先生。當時,朱先生是我們西方語言文學係的主任,是“英詩”這門課的導師。

朱光潛先生是中國美學界的先驅,外國語言學界的巨擘。在我上中學的時候,就讀過他寫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以行雲流水般的文字,以通俗的語言,以平易近人的風範,與青年促膝談心,談論文學、美學。想不到,我竟能成為朱先生的門生,能麵對麵聆聽他的教誨。朱先生幼年是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安徽桐城學派的熏陶下成長的,後來留學英、法、德諸國,學術功底深厚,學識甚為淵博,特別在美學領域有很高的造詣。能成為他的門生,我感到無比的榮幸。

朱先生給我們教英詩這門課,用的是英國和美國聯合出版的一本英詩精選本。他教每一首詩,極為認真,剖析詩的用詞、造句、節奏、旋律,哪怕是一個音素也不容讀錯,讀錯一個音素,就會失去原詩的韻味。記得有一次先生讓我朗誦一首詩,詩中有一行最後的一個詞的最末一個音節,按詩的意境要求,應該讀得綿綿悠長,而我讀時卻戛然而止。先生要我重讀,仍讀不出應有的韻味。此時,我主動提出:“I will try again.”(我願再試一遍)。先生聽了連連說:“Very good, very good!”先生不僅嚴格要求學生,同時鼓勵和讚賞學生嚴謹求學的精神。此情景,仍曆曆在目。先生的這種嚴謹治學的精神,是一以貫之的。他在撰寫《文藝心理學》這部著作時說過:“要看幾十部書,才敢下筆寫一章。”

朱光潛先生在嚴謹治學、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又充分發揮學習者主體的意象和情感。先生說過:“讀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詩的生命力就是生生不息的”“凡是創造和欣賞都是藝術的活動”。朱先生在嚴謹解析每首詩的基礎上,又作為一位讀者、欣賞者和美學家,探尋詩的意境、美感和對人生的感悟,並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挖掘美,要求學生在欣賞之中寓有創造。朱先生在教學中將認真嚴謹與超脫、獨立思考天衣無縫地結合了起來。

這就是一代學者朱光潛先生以自己的治學、教學、對待人生所昭示出的師道。師道者,既要求嚴謹、認真治學、做人,又要求獨立思考、有所創造。這就是我從朱光潛先生身上深悟到的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