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著名金石書畫家李立先生
李立先生是湖南株洲人,1925年生,號立翁,別號石庵,現任湖南省輕工高等專科學校教授,並兼任中南工業大學和株洲工學院客座教授。他作為集刻、書、畫三絕於一身的金石書畫家,飲譽海內外。
鬼斧神工刀筆手
李立3歲時,便開始學書,少年時逐漸迷上了金石篆刻。1939年14歲時李立念完中學,考入華中美術學校。隨著年齡和學識的增長,兒時對金石書畫的樸素愛好,逐漸在他心中定位為畢生的誌向。同時,由於外祖母家與齊白石係世交,這使李立有幸得到大師的指教。1942年冬,18歲的李立將自己的刻石作品集成《石庵印章》,並拓印一冊寄給北京的齊白石。時年83歲的白石老人閱後,對家鄉學子大加讚賞,回信雲:“刀法足與餘亂真。”有趣的是,當時李立摹刻了白石老人的“古潭州人”一印,白石老人見後,認為自己當年刻的這方印刀法甚工,但已不複存,若要再刻,唯恐刀法不能如前,是故特向李立索要摹刻之章。1946年,李立考入杭州國立藝專,得以親聆潘天壽、諸樂三等大師的金石書畫課,主攻白石治印之學,兼攻文字學、美學等,為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幾十年孜孜追求,李立在金石書畫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他的特點一是用刀如筆。作為金石家,他操刀刻印,好似文人握毫潑墨般揮灑自如,飛繪印稿,單刀直入,銷金鑠石,得心應手,有如庖丁解牛。在章法上,他牢記早年白石先生信中教誨:“始先必學於古人或近代時賢,大入其室,然後必須自造門戶,另具自家派別。”故總是博采眾長,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古樸而豪放、莊重而飄逸的風格。這使得他成為西泠印社唯一湘籍社員。他的另一特點是下筆如刀。除金石外,李立在書畫上也有獨到之處。他用筆時,如同用刀,遒勁雄健,力透紙背,這使他的字畫別具一格。
幾十年來,李立先生憑著一柄刀、一管筆,打開了自己的天地,在社會上聲譽鵲起,海外稱他為“白石傳人”、“一代神刀”,他的名字被收入美國出版的《世界5000名人辭典》、英國出版的《世界著名知識分子辭典》、《國際名人傳記辭典》、日本出版的《現代中國著名印人32家》。前不久,中央電視台來湘拍“東方之子”,他被選入鏡。
王侯玉璽製作人
1984年3月,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為來訪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寫了一幅字,苦於無好印章,特請李立刻了四方印。當胡耀邦在中南海舉行家宴招待中曾根時,特意提到求印之事,以致後來中曾根和竹下登均托人向李立索印。李立在為總理任上的趙紫陽治印後,趙紫陽於1985年2月14日特親筆致函。1993年初趙紫陽以平民身份來湘,李立又特地為他贈了字畫。近幾年,他先後為江澤民、李鵬、喬石、楊尚昆、萬裏、姚依林、宋平、田紀雲、尉健行等中央領導同誌治印。每當給政要刻章後,李立便會留下一張製印紀念小紙卡,後麵還附有與領導人的合影。我翻看這一張張蓋印的小紙卡,那上麵一個個顯赫的名字,使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詩句:“字字化為金。”我開玩笑地對李老說:“您這可是在製作玉璽呀!”他眯眼無聲地笑著,我看出了他心底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