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傳記言論(3 / 3)

與此同時,鄒鳳樓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上,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如製訂了“三多三不三取勝”的經營方針,即多花色品種,多門類檔次,多市場渠道;品種多不怕,批量少不嫌,難度大不推;花色品種以新取勝,生產交貨以快取勝,產品質量以優取勝。為了在短期內使企業的競爭實力有較大幅度的增強,他選擇了日本勞爾蒂克和聯邦德國的羅森塔爾等著名陶瓷生產廠家為競爭對手,在提高產品實物質量和經營服務質量上狠下工夫。當然,要去參與國際競爭,信息工作是極為重要的,他便在廠內新安裝了自動電話和電傳設備,引進了兩名翻譯人員,以便隨時地、直接地與外商聯係,並在長沙、深圳等大中城市派駐信息員,還派人到聯邦德國、日本、美國和港澳等國家和地區去考察。實行代理製後外貿對工廠實行換彙成本包幹,努力降低換彙成本,是企業取得好的效益的重要途徑。

為此,鄒鳳樓帶領全廠職工在這方麵大做文章。以往幾十年來按野蠻裝卸的要求設計的包裝紙箱,體積過大,功能過剩,運費太高。他們經過科學測定,改小了紙箱體積,僅此一項每年節省紙箱成本費用20萬元,國內運費20萬元,海運費50萬元。他讓本廠有關部門積極參與外貿部門為產品出境的開證、儲運和結彙等工作,大大減少了流通環節和中間費用。現在,全廠占用的流動資金由外貿收購時的2000萬元減少到500萬元,由此每年減少銀行貸款利息上百萬元。如此做來,到下半年,果然有了好戲,貨款源源收回,貨物不斷發出,正常的循環形成後,最初墊支的那筆流動資金不必要了,還了銀行的貸款,年底還實現利潤300多萬元,仍居全國同行業先進水平,第一步終於邁好了。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人們總是歎服海洋的氣派與能量,這是因為它敞開豁達的胸懷,容納了千條大川,也接受了萬條小溪的結果。鄒鳳樓,正是具有大海的這種品格,作為企業的“頭”,他不單自己心有主見,敢作敢為,而且善於團結部下,與他一起赴湯蹈火,從而使企業表演的這幕代理製的話劇,蔚為壯觀。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諾貝爾獎金得主赫伯特·賽蒙認為:提高企業效率的關鍵之一,是企業內部管理能否有效地引導職工實現企業的目標。鄒鳳樓可以說是深諳此道。他認為,在全黨工作重心轉到經濟建設上來後,自己企業長期來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不能丟;在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時,還要學習人家先進的管理,而在學管理中,不單要看到人家嚴格的規章製度,還要注重人家的極富人情味的行為科學。於是,做人的工作的思路,又在他腦子裏啟開了新的門窗。他想,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這在本質上規定了一個人的行為與作為,一個企業也是如此,也應有符合自己個性的精神,以此為主線貫穿於全體職工的思想與行動之中,使大家有所遵循與趨赴。他苦苦地思索,與助手們商談,與工人們討論,最後圍繞著出口創彙這個中心,提煉出了“奮發向上,為國爭光”8個字,作為本企業精神的概括,在全廠大張旗鼓地宣傳,使之深入人心,產生了巨大的感召力與凝聚力。今天,人們看到國光瓷廠上下精誠團結的感人局麵時,當然不會忘記這8個字的功勞。

搞代理製,要講究信譽,嚴格履約,因此,生產任務是個絕對含糊不得的硬指標。鄒鳳樓把全年的生產任務分解為每天2萬美元的生產經營目標。他知道,這個指標光靠自己一人掌握和努力,即便是千手佛也不可能完成。他把這2萬美元的指標又層層分解到車間、班組,讓工人們自己去思考,去拿主意。結果,全廠有87%的班組主動申請提高勞動定額,使本廠勞動定額創全國同行業先進水平。

生產出口產品,質量等方麵的要求很高,經常會碰到一些技術難題,解難題的方子又往往全憑長期實踐經驗的積累。鄒鳳樓便總是主動登門向退休老工人求教,常常請他們出山攻關,平時也注意敬老尊賢。在他的真誠感染下,全廠10多名退休老工人謝絕了外廠二三百元一月的高薪聘請,繼續留在廠內貢獻自己的一技之長。

為了增強企業對原材料漲價的消化能力,他適時地在職工中開展“做一件好事,參加一項改革,提一條合理化建議,練好一門基本功,堵塞一個漏洞,消除一個事故隱患,人均增產節約一千元”的立功競賽活動,實現技術革新項目上百個,節約金額上百萬元。

……

鄒鳳樓看到工人們對自己的理解,能與自己同舟共濟闖海洋,欣慰地笑了。

正為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所困擾的有關領導,看到鄒鳳樓做的這些,也欣慰地笑了。

1987年,中宣部、國家經委、全國總工會授予國光瓷廠“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稱號。

鄒鳳樓帶著他的企業闖海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了腳跟,贏得了較好的信譽,有了一定的主動權。一位外商致函鄒鳳樓說:“我很榮幸地獲得國光瓷廠在美國的代理權。”目前,國光瓷廠僅在美國的客戶就有5家之多,產品除了暢銷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外,還與東歐以及港澳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或建立了業務關係。今日的鄒鳳樓,算得是功成名就了。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急流勇退,見好就收是為人稱道的。但作為一名改革者,他卻不屑於此。他認為,代理製還隻是闖淺海,企業在此基礎上,朝外向型轉化的步伐還可以再大些,對世界性的經濟競爭的參與還可以更深更廣一些。而國光瓷廠在這方麵有了較好的起步台階,不妨在全國做個“出頭鳥”。於是,1988年初,經上級批準,他又帶領企業走上了自營出口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