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群眾意識
走群眾路線,這是堅持與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內在要求,也是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要求,還是當前企業麵臨改革的矛盾錯綜複雜、群眾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多這一新情況提出的尖銳要求。這裏有幾個問題需要把握好。一是在強化生產經營、嚴格管理的同時,要注重對員工的人文關懷。依靠工人階級,相信職工群眾,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企業不單要追求經濟目標,也要承擔社會責任,這不僅是國有企業長期形成的傳統管理優勢,也是現代企業管理發展的趨勢。這就要求我們在依法治企、強化規章製度約束作用的同時,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功能,但目前後者有在企業管理體係和機理中淡化甚至淡出的傾向。二是在實行新的收入分配製度時,要注意收入差別的合理性。要繼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推行年薪製,實行期股期權等。但同時要注意已經出現的企業管理層與普通員工之間、在崗員工與下崗員工和離退休人員之間收入差別拉大的趨勢。當然,這裏有政府部門職責和社會保障方麵的工作,但企業特別是效益較好的企業,在這裏還是有通過自己主觀努力緩和矛盾的餘地的。這裏我想指出的是,在國有企業,在主要是靠組織選擇而不是靠市場配置企業領導人的條件下,企業負責人的收入不宜定得太高,與員工的差別不能過大。三是企業要想方設法拿出一些財力,解決員工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困難。
(六)民主意識
新世紀的一個顯著時代特點,就是大到一個社會,中到一個組織,小到一個具體的人,其是否具有民主意識和理念,成為衡量你現代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標誌。當前,我們黨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發展戰略,順應了時代潮流。也可以這樣說,我們黨要提高執政能力,本質上就是提高實行民主和駕馭民主的能力。應當看到,國有企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支柱,不僅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同時也是政治文明建設的主體。作為中國先進生產力代表的國有企業,作為擁有數以千萬計職工的國有企業,沒有它的參與和積極作用,我們很難想象能建設民主政治和發展政治文明。因此,作為國有企業的黨員負責人,就要把黨提高執政能力的總體要求,轉化為提高自身民主管理能力的具體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切實要加強民主意識。近幾年來,我們集團堅持決策民主化,執行程序化,過程透明化,沒有出現決策失誤的情況;堅持每年對所屬的幾十個二級班子進行民主考察,班子成員都要向職代會或者職工大會述職述廉,接受員工的測評和票決,幾年來沒有發生領導幹部違紀違規違法被查處的事項。下一步我們還需要結合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工作,建立健全職工代表大會及其相關製度,組建集團工會,從製度上推進民主和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同時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要加強對民主理念和意識的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