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郭威略有些驚異,他這些年身居高位後,閑暇時也會找些書讀,但畢竟年紀大了,讀得不甚仔細,卻還是頭一次知道,聖人短短的一句話,還能有這麼多的含義,“那文素的意思?”
“聖上知道漢有其祚幾載麼?”範質卻沒有回答郭威的問話,而是開口問道。
郭威麵上尷尬,將目光看向了一旁跪坐的魏仁溥,魏仁溥俯身答道:“好教聖上知道,漢祚有四百二十餘載!”
郭威聽的一愣,嘴裏不自禁的開口道:“這漢朝真的有這般強盛,真真的比太宗皇帝的大唐朝年月還要久?唐祚也不過三百載而已!”
範質很滿意郭威的動作,他當然不會告訴郭威,東漢和西漢是不同的兩個漢,他們加起來,總的年數才能超得過唐朝,不過他心中卻想到,安史之亂後的大唐朝還是大唐朝麼?那時的唐朝就已經滅亡了,我這般說也不算錯的。
“學法家的暴秦二世而亡,好王道的大唐,聖上也知道他是個什麼樣子,諸藩爭霸,天下割據,民不聊生,魑魅魍魎盡皆興風作亂,這皆是聖道不興的緣故!”範質繼續開口。
郭威點頭示意範質繼續講下去,範質稍微潤了潤嗓子而後繼續道:“唯獨漢朝,卻能長久的保持統一穩定,這不是沒道理的,這皆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功勞!”
“朱全忠、王建等人皆出身草莽,不識得天下間的大義,所以能行不逆之事,試問聖上可曾見過有讀聖賢書的士子行此不逆之事的麼?”
“蓋因為讀聖賢書之人,皆明了這君臣間的大義,明了聖人的思想,所以他們中隻會出現劉子奇、鄭康成、王子師這樣的忠義之臣,君上有不仁則諫之,便是有奸賊欲要行禪讓逆亂之事,有這些忠義之臣相佐,董卓之流焉能成事?”範質說到這裏,仿佛是壓抑不住噴薄而出的氣勢,站立起來大聲說道。
郭威聽的眼睛慢慢的亮了起來,到了他這個地位的人,世上還能讓他渴求的東西實在已經是不多了,千古來有誌明君欲要追求的東西不過兩樣而已,一是自家長壽萬載!二是宗廟萬世不絕!
但是長壽萬載,這已經被很多吃仙藥吃死的皇帝證明了是虛假的了,郭威也聽過很多這樣的戲文,他是萬萬不會相信的,也不會去做那吃仙藥的傻皇帝,但是宗廟萬世不絕,這毫無疑問,對他有著莫大的吸引力,誰不希望能建立一個萬世的王朝,讓自己做聖做祖萬萬載!
“以聖人之道治天下,當能得萬世不絕之天下!”範質走動了兩步繼續說道,“漢武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他自己卻行的是霸道之事,教授別人行仁義,而自己行霸道,如此心口不一,雖然能使得天下歸心,卻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漢祚終究是亡掉了!”
看見郭威似乎是被自己打動了,而進展也比想象中的要更加順利,範質開始慢慢的將自己內心中的想法講出來:“臣讀史時,每每皆想到若天子也以聖人為師,行仁義之事,任仁義之臣,天下向仁,何憂天下不平,而百姓不安居樂業呢?”
郭威眉頭深深的鎖了起來,他在慢慢的思索著範質剛才說過的話,不過思索了半天,他卻還是搖了搖頭,終究還是讀書少了,他聽不明白範質的話,想了想他開口問道:“那照文素你說,具體的又該如何做呢?”
“重文抑武、輕徭薄役、厚待士子、尊孔攘夷,如此方能至於萬世太平!”
範質這些顯然是早就想好了的,因此郭威一發問,他立刻開口說道。
郭威畢竟不是那等愚民,因此範質說出具體的措施後,他立刻就明白了範質的意思。範質的意思說的很明顯了,武夫都是不值得信任的,唐朝重武輕文把個國家鬧成了什麼樣子?
君不君臣不臣,武夫當國正是現在天下****的根源,一代代充滿野心的武夫的出現,讓國家不得安寧,要想讓國家長治久安,那就必須要抑製武夫的出現,用讀書明理的文臣去取代武夫治理天下。
“抑武重文麼?”郭威嘴裏喃喃的說道,好像是在跟麵前的兩位重臣說話,又像是在自言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