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以文製武,方致萬世(2)(1 / 2)

徐州的鞏廷美之亂在王彥超所率領的精銳禁軍麵前,甚至都沒有能夠撐過幾天就被攻破了徐州城,鞏廷美引火**,徐州之亂平定。

消息傳回大梁,郭威與手下的幾名重臣也都是鬆了口氣,郭威下令王彥超為武寧軍節度使,鎮守徐州!而接著他們的目光就投向了袞州,袞州的泰寧軍節度使是慕容彥超,這也是個不安穩的因素,不過在鞏廷美叛亂期間,慕容彥超既沒有起兵造反,也沒有向郭威俯首稱臣,他隻是消極的在等待。

徐州武寧軍,郭威並沒有放在眼裏,而之所以平定鞏廷美之亂,能讓郭威鬆了口氣,那就是因為現在的泰寧軍已經是孤家寡人,他再不用擔憂了。

若是在鞏廷美亂起的時候,慕容彥超也起兵造反的話,那中原的形勢可就難說了,泰寧軍和武寧軍互為表裏,從北到南如同一條長蛇一般,打蛇頭就要防備蛇尾,打蛇尾就要防備蛇頭,又有河東虎視眈眈,郭威那時將如坐針氈。

晚唐時,朱全忠為了兼並聯盟的兩鎮,花了十幾年的功夫,手下將官死了大半,才得以功成,但是現在就沒問題了,徐州已平,袞州隻剩一座孤城,慕容彥超就算再反,朝廷也有足夠的精力去應付他了。

可能是為了削弱王峻的權柄,郭威現在越來越倚重範質了,盡管範質的才能是遠不如王峻的,就比如此刻,郭威的書房中,範質在,魏仁溥在,卻惟獨不見王峻,當然這並不代表著郭威與王峻已經撕破了臉皮了。

事實上,現在郭威在很多地方都還是讓著王峻的,比如皇子郭榮就被王峻逼的一直不能回大梁,又比如範質現在的官職還是樞密副使,都沒能加上個同平章事的銜。

而王峻不在書房中的原因是王峻已經去了上黨河中一線,替郭威巡察兵事去了,既然決定要引誘契丹人從上黨一線南下,那自然就要把上黨一線打造的固若金湯,否則若是被河東軍攻占了上黨,那二人豈不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嗎?

王彥超平定鞏廷美之亂的奏章正擺放在桌子上,郭威的臉上難得的浮現出了一絲潤紅色,嘴角也有一絲笑意彌漫。這慕容彥超可真是他的福星啊!慕容彥超在大梁統帥禁軍的時候,獨自拋下禁軍逃回泰寧軍,得以讓他輕易攻陷大梁城,現在又坐視他拿下徐州,想著郭威心中都不由起了要放慕容彥超一馬的想法了。

“恭喜聖上,徐州既平,則國內靖矣!”範質起身朝著郭威恭手道。

“嗯……嗬嗬……文素坐下說吧!”郭威樂嗬嗬的擺了擺手說道。

範質依言跪坐了下去,這是在皇帝的書房中,雖然胡椅坐著更舒服些,但是終究是上不得台麵的東西,還是沒資格被擺放進皇上的書房的。

君臣三人麵對而坐,魏仁溥也沒有絲毫拘束的意思,他擔任的是樞密承旨一職,又是郭威的近臣,若不是資曆過淺的話,現在坐在平章位上與王峻分權的就該是他了。

“嗬嗬……這天下總算是安定了一塊了!”郭威略有些唏噓的感歎道,要是慕容彥超不那麼蠢的話,恐怕現在還有的忙呢!

範質陪著點了點頭:“這次確實是僥幸了!”

“不過……唉!”郭威笑著笑著突然歎息起來,“先是鞏廷美,再有劉崇還有個慕容彥超,天下百姓也不知道還要受多少的苦!這一切盡是朕的責任啊!”

“某隨高祖南下河東,建功立業之時還在麵前,可是現在才不過三載某就不得不將高祖皇帝建立的基業給拔除起來!”郭威麵上滿是愧疚之色,“高祖皇帝臨死時拉著某的手囑托日:‘黃毛兒年幼,諸事皆由你四人決定!’沒料想現在……唉!也不知道某家這得來不正的江山又有幾年好傳下去!”

郭威出身貧寒,讀書少,說話自然不會刻意的帶著敲打和拉攏之類的深意,他嘴裏這般說了,那就是他現在的想法,這點範質是知道的。因此他也沒有急著趴在地上表忠心,而是思索著開口道:“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聖人也說:仁者無憂!所以劉承佑不施仁義,苛待臣下,招致殺人之禍,而陛下仁義之名,天下聞之,又有何好擔憂的呢?”

郭威勉強的點了點頭,他能聽不懂範質的話,知道這是範質在恭維他,因此開口說道:“承文素你吉言了!”

範質卻沒有就此打住的意思,他抬頭看著郭威道:“聖人說仁者無憂,那是因為仁者能讓別人感受到他的仁,能讓人因此而感懷,這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意思,但是,仁者的仁卻並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也並非任何人都內心向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