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瑪雅把自己手下的兵士分成四部分,由自己最信任的四個部將帶領,分別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入大都城裏去。他在出發之前給部將們說:“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他既然能夠統一六國,我為什麼就不能一統大元江山呢?”
部將們無人敢答。哈瑪雅繼續道:“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始於始皇帝贏政,終於子嬰,共3帝。秦朝是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製帝國,雖然時間不長,但其地位極其重要。
戰國後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已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為兼並六國創造了物質條件。秦王政從即位(前247)到稱始皇帝的二十六年間,相繼消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製國家。
秦始皇實行了一係列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大臣隻有參政議事權,無決策權;中央主要有丞相、禦史大夫、太尉,稱為三公,分掌行政、監察、軍事;地方實行郡縣製,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全國修建馳道、直道,興建水利,築靈渠;遷萬姓充屯邊地,謫判罪犯戍守邊防;在戰國諸國所建長城的基礎上修建萬裏長城,以防匈奴入侵。與此同時,秦始皇又施行殘暴統治,大量征發勞役,大建宮室園林和陵墓,坑殺儒生,燒毀書籍。始皇末年,全國人民已在普遍怨恨和不滿聲中。
始皇死後,二世昏庸,在趙高的操縱下,其****比始皇時有過之無不及。二世元年(前209)七月,終於爆發了以戍卒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起義烽火迅速蔓延。反秦鬥爭遂由六國舊貴族之後項羽與原秦下級官吏劉邦分別領導,西入關攻秦。這時趙高已殺丞相李斯,又殺二世,立始皇孫子嬰為秦王。公元前207年,項羽大破秦軍,巨鹿一戰,秦軍被殲殆荊公元前206年劉邦入關,子嬰出城降,秦亡。曆史進入了以項羽為首的「楚王」和以劉邦為首的「漢王」的「楚漢戰爭」階段。前202年,項羽敗死,劉邦即漢朝皇帝位。
秦朝在曆史上雖然為時很短,但它對後世的影響卻極其深遠。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大陸,除西部、西南部和東北部的邊疆地區尚未開發外,其版圖基本沿用至今;始皇時建立的一套中央集權製度,也基本上為後世曆代王朝所繼承;秦代修建的萬裏長城,至今仍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但秦始皇的統治卻是曆史上少見的殘暴統治,因此它很快又被人民起來推翻,成為短命王朝。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名政,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統帥。
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嬴政,13歲即王位,39歲稱帝。戰國末年,秦國實力最強,已具備統一東方六國的條件。秦王政初即位時,國政為相國呂不韋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並任用尉繚、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終於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國家--秦朝。
秦王政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宣布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隨後,他在全國範圍內廢除分封製,代以郡縣製;在皇帝的直接控製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製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將原六國貴族豪富遷至關中、巴蜀,以防止他們的分裂複辟活動。又明令禁止民間收藏武器,銷毀沒收得來的武器,鑄造12個金人。
在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製的發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隻要向政府申報土地數額,交納賦稅,其土地所有權就得到政府的承認和保護,並以商鞅所製定的度量衡為標準統一全國的度量衡製度。統一全國幣製。為發展全國水陸交通,又實行“車同軌”,修建由鹹陽通向燕齊和吳楚地區的馳道,以及由鹹陽經雲陽直達九原的直道;在西南地區修築了“五尺道”,開鑿溝通湘江和漓江的靈渠。
在文化思想方麵,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製定小篆,頒行全國。並利用戰國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終數六,因而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符傳、法冠、輿乘等製度都以六為數。水主陰,陰代表刑殺,於是以此為依據加重嚴刑酷法的實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銷毀民間所藏《詩》、《書》、百家語,禁止私學。隨後因求仙藥的侯生、盧生逃亡,牽連儒生、方士四百餘人,而將其全部坑殺於鹹陽。
秦始皇即位後,派蒙恬率兵出擊匈奴,還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結起來,修築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裏長城。在征服百越地區後,設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數由統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餘郡,其版圖“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