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1章(1 / 3)

哈瑪雅殺死哈坤裏鄂爾泰以後,又逼迫烏拉敏退位以後,掌握了統兵大權。他立刻著急部屬商議伐元大計。盡管諸位將軍心裏都覺得,現在元朝兵強馬壯,一時難以攻克,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勸。哈瑪雅得意洋洋的道:“諸位,本王堅信鐵木真能夠裝大起來,我們也是可以的。 本王希望諸位中可能出現幾個木華黎那樣的將軍。”這時,一個部將站起來道:“大王,我們如果真的要進攻大元,需要做好兩件事兒最好了。”哈瑪雅最不喜歡別人給自己提意見了,但是,現在部將既然已經提出來了。隻得道:“好,你先說說,本王先看你有什麼妙策。”那部將道:“第一,大王首先要像鐵木真一樣,先統一我們周圍的小勢力和小力量,把他們的人收歸大王所有。這樣我們的力量就會更加強大了。第二,我們還要等待攻元的時機,隻要時機成熟了再出兵也不遲啊!”其餘諸將都讚成的點頭附和。

哈瑪雅很是反感部將跟自己唱反調,於是說:“本王給諸位說一個人物,就知道本王為什麼要這樣著急出兵攻元的原因了。”哈瑪雅歎口氣道:“夏景宗,西夏開國皇帝(1038年——1048年在位)。西夏王李德明之子。小字嵬理,更名為曩霄。稱帝前改唐宋所賜姓,為嵬名氏,自詡為青天子,即所謂兀卒。曾受宋封賞,為難定軍節度使,襲爵西平王。宋初黨項發展較快,社會各方麵均較成熟,他適應發展需要,建立了黨項的國家夏國。在位時繼續對宋、吐蕃、回鶻作戰,連續奪得勝利,擴展、確立了夏的疆域。實行了許多利於夏發展的政策,倡導農業生產,注重手工業,尤其是鐵冶業的生產發展。強調黨項的風俗習慣,曾下令居民依照羌族原有習俗禿發,禁止盲目學習漢人束發習俗,下令廢棄唐宋所賜李趙姓氏,改用黨項名氏;又去除宋所賜爵號,稱黨項語首長名,建立自己的年號。夏的官製、軍製、禮儀均在他指導下設立起來,能不拘民族成份,任用漢人中有才能者。西夏文字也是他命野利仁榮創製的。據史書記載,元昊很有智謀,善長於法律、兵法、佛法、漢文等學問,20歲便領軍作戰,英勇機智。宋慶曆八年(1048),他實行的建國方略與一部分貴族的主張有矛盾,具體表現為皇族與後族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被兒子寧令哥於此年刺殺。死後諡武烈皇帝。是黨項的民族英雄。

宋景德元年(1004年)五月初五,一個嬰兒在靈洲呱呱墜地,他剛出生就啼聲英棄,雙目炯炯。他就是後來正式建立西夏王朝的第一代皇帝李元昊。

少年時代的元昊,平素喜穿白色長袖衣,頭戴黑冠,身佩弓矢,出行常常帶百餘騎兵,自乘駿馬,前有兩名旗手開道,後有侍衛步卒張青色三蓋相隨,左右簇擁,煞是耀武揚威。他幼讀詩書,對兵書更是手不釋卷,專心研讀,優傾心於治國安邦的律法著作,一向善於思索、謀劃、對事物往往有獨到的見解。宋朝邊將曹瑋,早想一睹元昊的風采,但總不能見到,後派人暗中偷畫了元昊的圖影,曹瑋見其狀貌不由驚歎:“真英勇也!”、

元昊成人後,對於先輩稱臣於宋,特別是依賴宋朝的恩賜而改變本民族的生活習慣十分不滿。父親李德明對他說:“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年錦綺,此宋恩也,不可負!”元昊反駁父親道:“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當王霸耳,何錦綺為?”

李元昊嶄露頭角是1028年進攻甘洲回鶻政權的戰爭,這年元昊二十四歲。以甘州為中心的回鶻政權和占據西涼的吐蕃都是宋朝得以聯絡而挾製黨項的盟友,元昊之父李德明為了使西夏政權得以鞏固和發展,首先采取攻占河西走廊的戰略,並由其子元昊擔當西攻的重任。元昊接受了西攻回鶻的重任後,采取突然襲擊的戰術,使回鶻可汗來不及調集兵力,甘州城即被攻破。此後,瓜州、沙州相繼降夏。元昊由於這一顯赫戰功而被李德明冊封太子。接著元昊又按其父意圖,在率軍回師途中,采取聲東擊西的辦法,乘勢突破西涼,一舉成功。突襲甘、涼的成功,不僅使黨項的勢力擴展到河西走廊,也使年輕的李元昊贏德了榮譽。

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十月,李德明病勢後,李元昊在興州以太子的合法身份和自己的軍事才幹以及顯赫的戰功,取得了黨項政權的最高統治權。此時,西夏所控製的領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方二萬餘裏”,事實上已形成了與宋、遼三足鼎立的局麵。

元昊繼位後,為了強化民族意識,增強黨項族內部的團結,爭取貴族上層和廣大黨項部落人民的支持,首先拋棄了唐、宋王朝賜封給其祖的李姓、趙姓,改姓嵬名,稱“吾祖”。“吾祖”為黨項語,意為“青天子”。元昊自以為祖宗為鮮卑拓拔,為了懷念祖先,保持舊俗,他率先自禿其發,剃光頭,並穿耳戴重環飾,以示區別。同時強令黨項部族人一律“禿發”,且限期三日,有不服從者,任何人都可以處死他。一時間,黨項民眾爭相禿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