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秋試之約(1 / 2)

陳羽生簡直無法相信,這位文靜優雅,不理俗世的女子竟然會當眾支持自己的觀點,這讓除去方遠的安慰性支持外,一直孤軍奮戰的他感動不已。

但這句話卻也在學堂中再次掀起了軒然大波。

轟!

學堂中的眾人再次沸騰了。

陳羽生?這個一直被學生們擠壓在邊緣的,毫不起眼的,僅僅是個羽人鳥夷雜種的陳羽生!就是這麼一個廢物,竟然比我們提前開悟啟蒙了?開玩笑的吧……但是,這是她說的話,她說的話,誰敢隨便質疑?

在周圍人嗡嗡的議論中,方遠有些暈乎乎的,今天究竟是怎麼了?先是一直被邊緣化的陳羽生忽然暴起,將老師的刁難駁回,再是人生贏家的沈慶之親自出手與陳羽生辯難,兩人大戰數十回合未見勝負。而現在,更詭異的事情發生了,三年來,從未主動搭理過任何人,清高無比的冷美人鄒大小姐,卻在那兒回過頭,輕輕地為陳羽生鼓掌?她還說……她還說陳羽生開悟啟蒙了!

他心中一陣欣慰,外加一點羨慕,隨後猛然想起白衣少女話中關鍵的最後幾個字,今天這場辯論,有鄒若之力挺,陳羽生想輸也難。

開玩笑,她可是鄒氏學院院長的女兒,東海城主的孫女,更關鍵的是,這世上有幾個生而啟蒙的天才,有幾個十五歲就已經成為五品文修者,一步踏入“知行合一”的人!

什麼沈才子,什麼鄧老師,統統都得靠邊站!

感受到了眾人的灼灼目光,鄒若之大概沒有料到會出現這種局麵,她有些微微的臉紅,但很快穩定住了心念。像是吟詩場上對著情郎應和的姑娘,她開始用溫潤好聽的語言,以一種平靜的方式闡述和陳羽生類似的觀點。

“實際上,夫子前後兩句話都沒有錯,隻是根據形勢的不同而做出的判斷罷了,但他在《春秋》裏也說過,‘中國失禮,問於四夷’,也就是說,人類可以將其他的智慧種族視為老師。”

“在上古洪荒時代,是蛇族的聖人女媧將人類引向了文明的道路,在三皇五帝時代,是翱翔九天的羽人們教人類修行,所以道家裏才有‘羽化登仙’和‘羽化飛天’的說法,而雍王朝的武修者,最初正是從誇父巨人那裏學到了練體之法,才能修成鋼筋鐵骨。”

“聖人無常師,夫子甚至還向羽人一個小國的國君郯子請教過,卻並不以此為恥,還為從他那裏學到了上古製度而慶幸,他的七十二門徒裏,還有一個南方斷發紋身,不被中原華族認同的越人言子。”

與陳羽生宣講時的義憤填膺不同,學堂上的學生,包括沈慶之在內都極其認真地聽著。他們隻會覺得,她說得極有條理,而且很委婉,不像陳羽生直接一句“夫子錯了”那樣偏激,總的來看,也不是不能接受。

沒人再去翻閱典籍查看是否確有此事,所有人似乎都覺得,這個天才少女絕不會犯這種低級的錯誤。

“更何況,在我們鄒氏秘藏的手劄裏,曾記載著夫子說過的這樣一句話。”

世上的事就是這樣,同樣的話,出自凡夫俗子之口,就是醉後胡謅,出自公認的名人之口,卻是典雅佳言。陳羽生卻顧不上這種感慨,當聽到鄒若之以鄒氏的秘藏手劄舉例子時,他的耳朵立刻豎起,表情也變得極為認真。

全場肅靜,甚至連鄧先生,也正襟危坐起來。

鄒氏千年世家,其中一個祖先正是夫子的得意弟子鄒子,他是夫子的七十二親傳門徒之一!百年前,鄒府在維修千年老宅時,一堵牆壁被毀壞,在裏麵的暗室裏,意外發現了一本用古代文字記載的舊書。當鄒氏的老族長用顫抖的手翻開它時,才發現這是鄒氏祖先親筆寫下的家書,裏麵還收錄著一些夫子的話!

據說書中的一些內容,和市麵上廣為流傳的《論語》多有出入,而後來也沒有被完全公布,一直有人在猜想,裏麵是不是暗含著一些對夫子不利的負麵言論呢?所以才遮遮掩掩。

然而除了鄒氏至親,沒人有機會翻閱《鄒子家書》,而鄒若之將要說的,究竟會是什麼呢?

鄧先生和沈慶之都感覺到大事不妙了。

鄒若之說道:“《鄒子家書》裏記載夫子說過這樣一句話:聖人之過,如日月之蝕。”

轟隆隆,有雷聲在雲層之外炸響,也在眾學生耳邊回蕩。

鄧先生識海中那條細細的裂縫迅速增大,一些舊有的觀點和心念正在慢慢冰融,而“聖人無錯”這尊巨像更是瞬間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