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7章 禍水西引(六)(2 / 2)

這樣,女真慢慢由原住的地方往西移,越來越靠近遼東(就是現在的遼東半島)。他們一方麵跟明朝的關係很好,另方麵也經常發生矛盾。矛盾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是,他們為取得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勞動力,就俘虜漢人,這樣就引起了衝突;另一個就是通商,跟蒙古人一樣,他們在物資上的交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也發展成為軍事衝突。

同樣,建州和朝鮮的關係也是如此,有和平時期,也有戰爭時期。

經過幾十年以後,由於兼並戰爭不斷,原來的一百八十四個單位發生了變化,有的小單位並到大單位裏去了,單位的數目減少了,但是軍事力量卻強大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建州族某些酋長有時就依靠朝鮮來抗拒明朝,有時又依靠明朝來抗拒朝鮮。結果,明朝政府便跟朝鮮政府商量,在一四三八年,兩方麵的軍隊合起來打建州,殺了一些建州領袖,明朝與女真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

因為遭受到了明朝的打擊,女真族在原來的地方待不下去了,於是就搬到渾河流域,在赫圖阿拉的地方住下來。原來左右衛是分開的,到了這裏以後,兩個衛所合在一起了,並且兩個衛所的頭領通過聯姻的方式加強的合作。這樣,女真族的力量反而比過去更強大了。

到了嘉靖年間,女真左衛首領叫場(也叫覺昌安,明史料稱其為叫場,名字有點怪,但是他的孫子可是大名人,努爾哈赤。)覺昌安曾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在撫順等地搶劫;三十八年(1559年)向明朝地方官悔過入貢。

女真左衛消停了,右衛的王杲開始起來挑投鬧事,王杲與叫場也算是兒女親家。王杲一夥不斷跑到明朝來搶掠人口和牲畜,明朝為了求安寧,在撫順開市貿易。

但是,王杲這個人野蠻霸道,做生意也不講誠信,供應的貢馬多羸弱,還向明朝索要好價錢。到了明朝的“撫夷廳”,王杲還要鬧事,動輒搶酒來喝,喝醉了發酒瘋罵街,鬧完了事還要率眾擄掠,氣焰十分囂張。

但是,明朝拿這個人沒辦法,因為自從嘉靖崩了之後,明朝跟定海軍多有摩擦,被定海軍打得奄奄一息,根本無力顧及到遼東的局勢。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王杲部愈發猖狂,縱橫遼東,無人敢惹。而且由於北方冰凍天氣,庫頁島一帶幾乎全年封凍,定海軍原先設置在黑龍江流域的訓練艦隊,不得不南撤,這也讓王杲部沒有了掣肘之力,勢力更加發展迅速。

而就在這一年,蒙古發生冰凍災害,遼東方麵比蒙古更慘,大雪接連不斷地下了幾個月,大雪封山,別說是馬牛羊了,就連人都快要被凍死餓死了。老天爺不給女真人活路,不得不跟蒙古人一樣,南下跟明朝搶地盤要活路。

但是,要想南下攻明,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明朝國力衰退了,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明朝在山海關至錦州一帶設置了十幾萬重兵,沿線還設有堡壘、據點,極為堅固,把入關的要道守得跟鐵桶一樣,想打過來,難於上青天。

此道不通,王杲不得不另想別的辦法,於是,他派使者來找俺答,準備與蒙古人合作,帶兵入蒙,繞過關錦防線攻明。俺答也正想要攻明,現在來了一個強力外援,雙方一拍即和,決定狼狽為奸,共同作惡。

二月初五,剛剛退兵回漠北的俺答又來了,這一次,他還帶了一群狼來。俺答強攻大同宣府,而這一群狼攻薊州,準備由薊門入塞。三地同時告急,還沒來得及緩一口氣的明朝又深陷兵災之禍。

保定王跳腳,大罵蒙古人背信棄義,不得不又請定海軍前來幫忙。幸好,定海軍還沒有離開,主力還在天津衛一帶。劉致遠接到了求援請求,很是心煩。他本來打算前往蘇伊士主持大運河通艦的大典的,以現在的情形來看,大典不得不延期了。

雖然心中不太樂意,不過,劉致遠還是決定出兵薊州助戰,因為他最痛恨的人就是女真人,這幫家夥現在居然不老實了,那就打,徹底打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