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8章 禍水西引(七)(1 / 3)

“借問浮雲雲不語,為誰東去為誰西。人生蹤跡雲相似,無補生民苦自迷。”

“誌輔兄,為何愁眉不展啊?”戚繼光見俞大猷一臉愁容地坐在中庭之中,過來問候。

“國家羸弱,橫遭外族入侵,我等卻不能為國效力,實在是愧對天下蒼生。”

“誌輔兄,天下事已定,我們老了,現在是年輕人的天下。”

“吾縱橫天下數十年,戰俺答,平兩廣,定海南,滅倭寇,海陸不下數十戰,卻不及一個海霸王,時也,命也。”老俞搖頭苦笑,一代將星的光芒已經黯然失色。

其實,戚繼光比老俞更加鬱悶,因為他年方四十,正值義勇奮揚之時,可是剛平完倭寇,就被下獄。後來出獄,心灰意冷,就聽了王夫人的勸說,舉家遷入台島,雄心壯誌再也無從施展。

其實,劉致遠不是不想用這兩位將星,而是沒法用,這兩個人雖然是一代明將,打仗練兵都很有一套,可是,他們精通的是陸戰,海戰就是一竅不通。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精通的那一套戰法,不能跟熱武器時代與時俱進。

既然沒法用,那就讓他們閑著,反正養這兩家子也花不了幾個錢。可是,這兩人又是閑不住的人,幾乎每天都去開平王府,找開平女王訴苦,搞得開平女王煩不勝煩。最後在無奈之下,就在陸軍軍官學堂給他們安排了兩個教官的職務。

可是,這兩位教官的講課很少有軍官聽,畢竟他們這一套已經過時了,而台島的軍隊全部都是裝備了火槍火炮的新軍,打起仗來跟一般的步兵不一樣,誰還聽他們那一套啊。這樣一來,戚俞兩人也覺得無趣,自動辭去了教官的職務,老老實實地在家呆著了。

這兩位沙場老將值得欣慰的是,他們舉薦加入定海軍的老部下們,大多數都出息了,不是一方大員就是一艦之長,最厲害的是老俞舉薦的小將鄧子龍,現在人家奉命經略非洲,疆土比明朝不知大多少倍。

“哎,誌輔兄,我聽說明朝要派人入定海軍的軍校學習,看來我們複出有望啊。”戚繼光突然想起有人跟他說起過這事。

“海霸王能同意?”

“他已經同意了,估計過幾個月明廷就會派人過來。”

“他就算是同意了,也隻是教給明廷一些皮毛,根本不會把精深的東西教給他們。”

“我也是這麼想的,定海軍的軍官學校向來不對外招生,現在答應招明朝學生,肯定會另外安排到別的軍校去學習。我們教不了新軍的軍官,教明朝的的軍官還是可以的,回頭我們去找小妤,讓她幫忙吹吹風。”

“隻怕劉家小子不同意,他現在家大業大,老婆越來越多,小妤也不一定能說上話了。”

“這點老俞你就不用操心了,小妤在劉家也是說話算數的,要不是有小妤在,咱們兩個老朽能這麼安逸?”

“也是啊,小妤真是個好孩子,不過劉家小子真是壞透了,什麼事都敢幹,真是無法無天。”

“人家是海霸王嘛,自然要有霸氣,咱們就不要管這些了,都是龍的傳人,誰當皇帝都一樣,小劉能光大我華夏,稱帝也是名至實歸之事。”

“我就是氣他不過,整個無君無父無法無天。現在他定海軍看似風光,不過兵力分散,很多地方根本就無力顧及。徒有一個虛架子,萬一哪裏出了岔子,華夏帝國就會分崩離析。”

“老俞,現在是海洋時代了,咱們以前積累的那些陸戰經驗已經過時了。海洋實在是太大了,兵力必須要分散,分兵搶占各個戰略要地,以點據麵,搶下來再慢慢消化,這才是霸海之道。如果步步為營,慢慢推進,那就失了先機了。”

“算了,不說這些了。”

+++000+++

薊州,在天津衛之北,燕山腳下,有一個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時期稱無終於國,隋代為漁陽郡,唐代稱薊州。明朝時,薊州就是明九鎮之一,設總兵官統領軍務,總兵官治三屯營。鎮所管轄長城東起山海關老龍頭,西至黃榆關,全長1500多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