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3 / 3)

莎士比亞說:“聰明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裏為他們的損失而哀歎,卻用情感去尋找辦法來彌補他們的損失。”一個人要想發揮自己的潛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還必須忘卻過去的不幸,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無論何時,要知道重溫噩夢就是在不斷地扼殺現在和未來,就是在無意義地損害自己。不要再沉湎於痛苦,不要再在淚眼蒙矓中迷失前行的路,不要因為你在春天錯失了鮮花而苦惱,因為生命是寬容的,給了我們碩果累累的秋天。用勇氣和樂觀來忘記痛苦,才能有空間裝載沉甸甸的幸福!

其實,人的一生多是由低穀形成的,幸福和歡樂僅是生活旅途中的巔峰狀態罷了,而圍繞在它們周圍的更多的卻是無數山穀,甚至偶有懸崖,幸福和歡樂稍縱即逝,唯有痛苦是纏綿永恒的。遇到不快,痛苦難免,看你如何對待。梵·高有句名言:“我的財富就是我的痛苦。”達·芬奇說:“不經受巨大的痛苦就得不到完美的才能。”可見,痛苦完美人生,它與生命共存,雖躲不開,卻忘得掉。

心底無私天地寬

寬容是一種胸懷、一種睿智,是一種樂觀麵對生活的勇氣。《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曾這樣定義寬容:寬容即允許別人自由行動或判斷,耐心而毫無偏見地容忍與自己或公認的觀念不一致的意見。我國《現代漢語詞典》中對寬容的解釋是:寬大而有氣量,不計較或不追究。

世界是多元的,人的價值觀也有所不同,由此產生的幸福價值評判標準也有很大的差異。羅素說過:“參差不齊是幸福的本原。”寬容是一種看不見的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寬容。人與人相處,由於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要有關懷和理解的心情。麵對生活中的一些是是非非,要學會寬容和忍讓,如此一來,你會發現幸福就在自己的身邊。

而隻知道譴責別人的人,其實是把自己和自己的客觀環境對立起來,這種人難以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幫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學會寬容,就會發現事物的美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麗。人與人相處,難免會發生種種摩擦,甚至劇烈的衝突。得饒人處且饒人,給別人留後路,以寬容對待別人,實質上也是在寬容自己。相信很多遭遇過蜜蜂刺蜇的人,對那樣的劇痛是刻骨銘心的,你可能會因此而痛恨蜜蜂,但你可曾想到它所付出的慘痛代價——永遠結束它在萬花叢中采蜜的美好生活。

韓信為平民時,曾於淮陰街頭受過屠夫之子的胯下之辱。後來他統兵百萬,“戰必勝,攻必克”,被劉邦封為齊王。韓信衣錦還鄉時,他並未忘記當年那個逼他鑽褲襠的人。然而,韓信不但沒有加害於他,反而任命他做了一名尉官並對諸將說:“此人是個壯士。他當年辱我時,我當然可以與他以死相拚,但死得無名,所以忍耐至此。”

韓信此言,隻是道出了他受辱時對利害的權衡,而他不殺屠夫之子,卻是一種智慧的抉擇。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正是由於韓信寬宏大量的包容之心,才有了後來被司馬遷、班固載入史冊的千古美談。

雨果說:“陸地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做人做事,心胸不可太狹隘,也不可斤斤計較。“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賞識別人的優點,包容別人的不足,靠的是有愛人之心,有容人之量。人生變化無常,欲成大事者必要寬容於人,進而為人們所悅納、所讚賞、所欽佩。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與別人為善,就是與自己為善,跟別人過不去就是跟自己過不去,隻有寬容地看待人生、體諒他人,我們才能夠獲得一個放鬆自在而幸福的人生。

當原本的幸福由於種種原因難以為繼時,灑脫地放手也未嚐不是一種解脫方式,你的舍棄也許正將另一份屬於你的幸福帶到身邊。生活中時常會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發生,如果我們對於這些事總是念念不忘,那麼我們總有一天會被挫折、悲傷所壓倒。學會舍棄,學會放下,學會寬容,你的生活將充滿色彩、充滿動人的旋律。

心寬福自來

人生就像爬山,許多人都希望攀登得越高越好,渴望去享受那種登臨巔峰的快樂。但山總是一座高過一座的,而我們由於身上背負了太多欲望的包袱,使得這種心存已久的渴望成了一種沒有止境的索求。到頭來不但越爬越累,登不上山頂,還弄得自己身心俱疲,丟失了很多已有的快樂。

有一個農夫,每天都在田間忙著耕種,雖然辛苦,但生活還能夠正常地維持。為此,他和妻子都感到滿足而又快樂。

然而,一天晚上,農夫做的一個夢打破了這種平靜的生活。在夢裏,農夫看到自己的地裏埋藏著18尊金身羅漢,閃閃發光,十分寶貴。

雖然農夫為了這個美夢笑醒了過來,但是他和妻子都沒把這個夢放在心上。第二天,農夫還是像往常一樣去田地裏耕種勞作,可沒想到的是,就在他翻地的時候,真的從地裏挖出了一尊金身羅漢。農夫以為自己的夢境成真了,便揮舞著鋤頭繼續翻找。可是,當他將整個地都翻遍之後,卻再也沒有找到任何與羅漢有關的東西了。

之後的幾天,得知此事的親戚和朋友都來向農夫表示恭賀,說是老天賜福,農夫夫婦的好日子要到來了。可是農夫卻怎麼也笑不起來,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

見此情況,前來道賀的人問:“怎麼了?難道你不高興嗎?有了這尊金身羅漢,你就成了有錢人,可以過上美好的生活了啊!”

“這個我知道,可是在我的夢裏,這樣的羅漢一共有18尊,那麼,其他的17尊去了哪裏呢?”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為了生命中那些本不應該屬於自己的17尊“羅漢”而苦惱,卻獨獨不關注自己已有的那一尊。俗話說:“知足者常樂,貪婪者常悲。”這世界上沒有絕對可憐的人,因為沒有一個世界通用的判定什麼是可憐的標準。幸福也一樣,它的標準就像一根可以無限拉伸的橡皮筋,你的欲望越大,它張開的幅度就越長,你不停地拉扯,它便永遠都沒有了限度。對於一個知足的人來說,即使一無所有,他們也能從一窮二白的生活中挖掘出許多樂趣來;而對於貪婪者來講,即便是18尊羅漢真的都擺在了眼前,他們也不見得就不會再去尋找其他的物件。

叔本華曾說過:“人們很少想到他們擁有些什麼,但是卻常常想到比別人少了些什麼。”這種心理所造成的不幸,很可能要比任何災難和戰爭所帶來的困苦要多得多。如果我們懂得適可而止,把心量放寬一些,果斷放棄不斷追求的慣性思維,用心去體會生命,善於享受生命中點點滴滴的快樂,那麼,幸福就會隨時隨地都圍繞在我們的身邊。

艾迪雷·肯貝克和他的同伴被救起時,他們已經在太平洋上整整漂流了21天。當有人問起:“這次驚險的死亡之旅所帶給你的最大收獲是什麼?”他微笑著答道:“最大的收獲便是當你有足夠的水喝、有充足的食物可以填飽肚子時,你就不該再有任何抱怨了。”

幸福並不是不斷地去想要擁有更多的東西,而是充分享受你已經擁有的一切。當你對自己所擁有的心存感激時,你就是幸福的。

在一座小鎮上有一家商店,店主是一位接近60歲的老人,他已經在這所小鎮上居住了將近30年。由於老人待人熱情,小鎮上的人們都喜歡到他這裏來買東西,因此小店的生意一直很興隆。

漸漸地,小店的規模一天天地擴大起來,商品的種類和每天來此買東西的顧客越來越多。但老人還是采用以前那種傳統的記賬方式,由於商品種類繁雜,很多時候,賬目都難免會出錯。很多人都勸老人購買一台電子收銀機,但老人一直都不肯。

看著父親那本厚厚的卻很少被翻閱的賬本,做會計的兒子終於忍不住開口問:“爸,你為什麼不改一改記賬的方法,把一切都算得清楚一些呢?難道你就不怕虧本嗎?”

老人聽後笑著說道:“這個不用算,即便是不記賬,我自己心裏也有數。”兒子還是不明白:“那你平時是怎麼計算利潤和成本的呢?”

老人看著滿臉疑問的兒子,緩緩地說道:“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家裏的生活過得很艱苦。你爺爺去世的時候,隻留下了一條藍布褲和一雙黑布鞋給我。打那之後,我就離開了村子,孤身一人來到這個小鎮上。我拚命地工作,努力為自己賺取生活費,終於攢夠錢開起了這家百貨商店。後來又遇到了你的母親,同她結婚之後,又有了你和你的妹妹。這一切,比起小時候的生活來,都讓我感到幸福極了。所以,我的成本和利潤計算起來很簡單。那就是用我現在所有的一切減去那條藍布褲和那雙黑布鞋。無論收入多少,我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其實生活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它是一個充實飽滿的過程,回首一路走來的路途,充斥在我們回憶裏的有一生的得失輸贏,但更珍貴的是沿途美好的風景。寬心的人都懂得去享受,去珍惜,而有些人卻隻專注於用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去換取那些富貴榮華。

拿破侖在自己命運巔峰的時候征服了四分之三的歐洲領土,擁有著被大多數人羨慕的權力、榮譽和財富,可他卻聲稱自己的一生中“從來沒有過一天幸福的日子”。而海倫·凱勒雖然是一個失聲、失聰、失明的不幸者,卻總是能麵帶笑容地告訴每一個人:“我自己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所以,幸福的含義並不在於我們擁有財富的多少,而是在於一個人的心境。我們的一生中有太多的理由可以幸福,隻要稍稍降低幸福的標準,不要總是擔心自己得到的太少,能夠做到索求有度,讓自己丟掉那些不值得帶上的包袱簡單上路,人生的旅途就會變成另外一種輕鬆的風景。

知足者常樂,心寬福自來,當你將幸福的標準定在自己踮起腳就可以夠得著的地方,那你的福氣就真的到來了。

包容他人,幸福自己

包容,《辭海》裏這樣解釋:大度、寬容、容納。什麼是大度?氣量寬宏能容人。什麼是容納?在固定的空間或範圍內接受人或事物。

師弟向師父數落師兄的不是,舉例說了很長時間,師父耐心地聽完後說:“你的性格屬於黑白分明、疾惡如仇的類型。”弟子同意。師父又說:“可這世界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惡一半;清一半,濁一半……但你隻能接受一半,你的世界不完整。包容不完善的世界,才可擁有完整的世界。”徒弟頓悟。

古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寬容的佳句,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人有大量”“宰相肚裏能撐船”等,這無一不是告訴我們,人應當有寬容和包容的胸懷。

林肯總統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後來終於引起一些議員的不滿:“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時,難道不是消滅了我的敵人嗎?”這樣的大度與寬容能說不是一種襟懷、一種美麗嗎?

與朋友交往,就應像藺相如寬容廉頗一樣,為國家的利益而不計較個人得失,最終感動了廉頗並負荊請罪,兩人結成了至死不渝的朋友,成為曆史佳話。也應該向鮑叔牙寬容管仲一樣,從不計較管仲的自私,在財務上總是多分給管仲銀兩,更能理解管仲的貪生怕死,還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做自己的上司。與眾人交往,應該像光武帝一樣焚燒敵人的信劄。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郎、辱罵劉秀甚至謀劃誅殺劉秀的信件。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群臣的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化敵為友,壯大了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這把火燒毀了嫌隙,也鑄就了堅固的事業之基。

寬容是一種非凡的氣度、寬廣的胸懷,寬容也是一種高貴的品質、心靈的豐盈,寬容更是生存的智慧、幸福的藝術。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是‘恕’吧。”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寬容是一種高尚的美德,而懂得寬容別人的人是最可愛的。

安德魯·馬修斯說:“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而它卻把香味留在那隻腳上,這就是寬容。”

包容是一門學問,學會包容的人,就學會了生活;懂得包容的人,就懂得了快樂!這門學問,是來自內心“慈悲喜舍、善良仁愛”的自然流露!以仁愛之心包容他人,是對別人釋懷,也是對自己的善待。

包容是一種幸福,能夠包容別人是一種幸福,讓別人心存感激更是一種幸福!人生一世,不能使自己在瑣事困擾中作繭自縛,更不能在無盡痛苦中度過。

一位哲人說得好:“人類盡管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我們仍然要原諒他們,因為他們就是我們。”一位牧師在講道時,發現一個信徒在睡覺,於是牧師對眾信徒說:“想升入天堂的人請站起來。”除了那個打瞌睡的信徒外,其餘的人全站了起來。接著,牧師又大聲喊道:“想進入地獄的人請站起來。”那位睡意正酣的信徒被驚醒了,懵懵懂懂地站了起來。牧師對他說:“你既然站著,看來真是想進入地獄了。”信徒看了看講壇上的牧師,答道:“你不是也站著嗎?”牧師無話可答。人們在教訓別人時,往往疏忽了自己也可能和這個人犯同樣的錯誤。

生活如海,包容如舟,泛舟於海,方知海之包容;生活如山,包容如徑,循徑登山,方知世界之遠大。談到包容,也許有人認為是對自己的約束,是自己對他人的一種給予。其實不然,包容總是釀造出共享的幸福。你包容了他人,卻幸福了自己。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有一個窮人經過辛勤的努力,終於蓋起了一間房子,但是由於經濟能力有限,房子的空間很小。住在裏麵很是拘束,稍微擺一點東西就能將房間充斥得滿滿當當。看著別人寬敞明亮的大房子,窮人覺得憋屈極了:“為什麼自己辛苦一輩子,卻隻能換來這麼小一塊容身之地?”

這樣的想法一多,他就越覺得自己的房子不順眼了。白天的時候,他都會盡可能地到外麵去,以免一走進房子就開始生悶氣。

一天晚上,窮人突然發現房子裏飛進了一隻蒼蠅。這隻蒼蠅一直圍著他嗡嗡地叫個不停,這讓窮人惱火極了,於是決定要將蒼蠅拍死。他開始試著去捕捉蒼蠅,但是卻總是不能如願。不論他如何小心翼翼,蒼蠅都會在他即將碰到自己的時候,無比機靈地飛走。他開始不停地圍著蒼蠅在屋子裏左右追捕。

這時,窮人的一個朋友來到了他家,看到這樣的情形便問:“你這是在幹什麼?”

“捉蒼蠅,家裏進了一隻蒼蠅,可我卻總是捉不住它。屋子這麼小,我本來就夠煩了,又加上這討厭的家夥,實在氣死人了。”

朋友聽後笑著說道:“你的房子並不小啊,既然連一隻蒼蠅都捉不到,說明它還蠻大的嘛!”

窮人聽後終於釋然了,從此再也不為自己的房子麵積小而感到煩惱了。

寬心是福,這大概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卻是很多人都無法達到的境界。原因並不在於你得到的比別人的格外少,而在於你存留於心的東西占據了太大的空間。總拿自己的小房子和別人的大房子比,自然難以得到一個寬敞的空間。

所以說,我們所處的環境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內心世界的大小。一個胸襟寬闊的人,縱然住在一間小小的茅草屋中,也能將它變成一個無限寬廣的大千世界;而一個總是對現實充斥著不滿的人,即使住在摩天大樓裏,也會感到時時事事都不順心。

一位禪師曾說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你為什麼總是要把那麼多的在意裝進自己的心中呢?況且這些事要麼已經與你無關,要麼無法改變。隻有放下它們,你的心才會變得更寬闊,視野才會更高遠,也才能接受更多的光明。

記得在一部紀錄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有一隻屎殼郎推著一個糞球在山路上向它的目的地行進,道路並不平坦,到處都是土塊和沙石。然而,屎殼郎卻一路奮發前進。所以,它行進的速度並不慢。以這樣的速度,大概用不了多久,它就可以抵達駐地了。

然而,事情卻沒有那麼順利,在屎殼郎的正前方,出現了一株長刺的低矮植物,直挺挺地站立在地麵上。屎殼郎所推的糞球,一下子便紮在了這根“巨刺”上。

但這時的屎殼郎還不知道自己陷入了困境。它繼續使勁推動糞球,卻發現糞球突然一動不動了。於是,它又試著倒轉過身子來向前頂,但糞球依舊一動不動。

接著,它又嚐試著挪動了糞球周圍的土塊,試圖從側邊使勁,但遺憾的是,糞球卻一點要移動的跡象都沒有。

但是,屎殼郎並沒有就此放棄,停留了片刻之後,它開始新一輪的努力。這一次,它依舊嚐試了很多種方法。最後,它突然繞到了糞球的另一麵,用力一頂,糞球便咕嚕一下從那根刺裏脫身出來了。

看到這裏的時候,相信不少讀者都會為了屎殼郎的成功而感到欣喜。然而,屎殼郎卻似乎並不以為意,甚至沒有做任何停留,繼續推著糞球向前走了。

之所以旁觀者會有情緒反應,而屎殼郎卻沒有任何表示,大概就在於它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因為習慣,所以它們沒有輸贏的感覺。也許在它的生命概念中,推得過去,是生活;推不過去,也是一樣的生活。而我們大多數人正是缺少這種看淡榮辱的快樂,因為我們的聰明讓我們在乎的太多。

正可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不管世事如何變化,隻要我們的內心不為外界所動,那麼世間的榮辱、是非、得失都不能左右我們。

要想做到心中無事,就得看淡榮辱,處變不驚。實在、真切、從容地保持自己的個性和風格,自信地走自己的人生路。

要想做到心中無事,就要學著寬容、大度,以“和為貴”的態度去對待一切,如此,才能使自己心中無憂。

要想做到心中無事,還得用樂觀豁達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心無芥蒂,生活自然就會變得悠然自得。

要想做到心中無事,當麵對煩惱和挫折的時候,請記得給自己尋找安慰的理由。長存一顆溫暖的心,才有存放幸福的空間。

無事心自寬,要想快樂,就要先學會放下煩瑣。快樂並不在於你得到的多,而在於你計較的少。當你能夠把一切都當成身外之物的時候,它們的存在或者失去對你來說就不會再產生任何影響。所謂“無欲則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這種“剛”,則是人生最大的滿足和幸福。

培養自己和工作之間的感情

工作是一個人時間最長的生活狀態。如果一個人熱愛自己的工作,那麼就是幸福的。但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十分反感或厭惡,那他的人生就是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