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2 / 3)

於是,第二天,國王剛一起床,他伸手摸到的衣服就變成了金子,他高興得不得了。然後他吃早餐,伸手摸到的牛奶也變成了金子,摸到的麵包也變成了金子,他這時覺得有點不舒服了,因為他吃不成早餐,得餓肚子了。他每天上午都要去王宮裏的大花園散步,當他走進花園時,他看到一朵紅玫瑰開放得非常嬌豔,情不自禁地上前撫摸了一下,玫瑰立刻也變成了金子,他感到有點遺憾。這一天裏,他隻要一伸手,所觸摸的任何物品全部變成了金子,後來,他越來越恐懼,嚇得不敢伸手了,他已經餓了一天了。到了晚上,他最喜歡的小女兒來拜見他,他拚命地喊著不讓女兒過來,可是天真活潑的女兒仍然像往常一樣徑直跑到父親身邊伸出雙臂來擁抱他,結果女兒變成了一尊金像。

這時國王大哭起來,他再也不想要這個點金術了,他跑到神那裏,跟神祈求:“神啊,請寬恕我吧,我再也不貪戀金子了,請把我心愛的女兒還給我吧!”

神說:“那好吧,你去河裏把你的手洗幹淨。”

國王馬上到河邊拚命地搓洗雙手,然後趕快跑去擁抱女兒,女兒變回了天真活潑的模樣。

追求可以成為一種快樂,欲望卻永遠都隻是生命沉重的負荷。

我們常常感到活得很累,其實隻是因為我們所求的太多。我們總希望擁有的越多越好,爬得越高越好,不斷地索取,心靈自然無法得到休息。

人要生存,必須有物質作基礎,但物質的索取必須有一個度。物質可以無限製地增加,但是你卻未必都能享受,家有萬貫,別人每餐吃一碗,你未必能吃十碗,別人晚上躺一張床,你未必能躺十張床。

為什麼不換一種活法呢?拋棄欲望的重負,輕鬆愉悅地享受人生有多好啊。當生命走到盡頭時,回首往昔,如果頭腦中隻剩下金光銀影,卻沒有美好歡愉,生命豈不毫無美妙可言?

所以,讓自己活得輕鬆一些吧,“清心寡欲,無所需求”,你的人生便不再“累”了。

最美的心境

無論你是一個在象牙塔裏接受知識之泉灌溉的學子,或是一個已經步入社會,在職場打拚的新人,完全老練到可以隨時變換麵孔去麵對身邊每一個不同的人,又或許你已年過半百,參透世事……在所走過的這些歲月裏,我們也許有著完全不同的際遇。然而有一點,卻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相同的,那就是我們都曾歡笑或者悲傷過。

笑容或者眼淚都是人生的調色劑,沒有了它們,人生也便失去了色彩,但它們之於我們每個人的意義又各有不同。心胸寬廣的人,總是在生命中看到無數個豔陽天,所謂的眼淚也變成了紓解情緒或者表達感動的染色劑。心胸狹窄的人,頭上所頂的多數都是陰霾,快樂也成了自欺欺人的假象或者寥寥無幾的奢侈品。

回頭想想,你是否總是為了這樣那樣的小事而皺起眉頭?你的生活是否看起來總是沒有身邊的其他人那麼事事如意?你是否在常常羨慕那些自在而又快樂的旁人,或者慨歎自己為什麼總累得喘不過氣來?其實,生活對於每個人都是一樣的,而你的負累隻在於你在自己的人生天平上放了太多沉重的砝碼!

有三個女人原本都是一家工廠的女工,工廠改製時,她們下崗成了待業人群。由於沒有太高的文化,想要再找一份合適的工作是難上加難。於是,迫於生活的壓力,三個女人都先後做起了保姆。

一次聚會上,三個人聚到了一起。隨著話題的節節深入,大家紛紛談論起了自己的職業。

當被問及從事什麼工作時,第一個做保姆的女人無精打采地說:“能做什麼?下崗這樣倒黴的事情隻會降臨到我的頭上,我這一輩子都是受苦的命。沒辦法,現在隻能做些伺候別人吃喝拉撒的苦差事。”

第二個婦女則表情坦然地微微一笑:“下崗了,沒什麼事做。還好,朋友幫忙找了一家不錯的人家,在做保姆,工資待遇也還不錯。”

第三個婦女看起來神采奕奕,她說:“終於擺脫在工廠裏幾十年如一日的無聊了,我現在做的是一項能實實在在地為別人帶來輕鬆和舒適的工作。我喜歡去琢磨不同雇主的心思和喜好,每次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或聽到他們對我做的飯菜的稱讚,我都真正感覺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五年之後,大家又一次聚到了一起,自然而然地又聊起了工作的話題。這時第一個做保姆的女人早已因為不肯繼續做讓她覺得丟麵子的工作而回家做起了全職太太,整天也隻能看著老公的臉色勉強度日。第二個做保姆的女人依舊還是一個保姆,不過因為勤勞,已經在周圍人的口中有了一些小名氣,大家都願意請她去做家務。而第三個做保姆的女人則成了一家家政公司的總經理。

是什麼讓她們的職位有了如此巨大的差別呢?正是她們在各自的人生天平上所放置的砝碼!

快樂與痛苦就是四季中的夏日與冬季。如果你選擇了夏天的鳥語花香,認為夏天會給你帶來快樂。那麼,你就無法再將冬天的白雪皚皚放在眼裏。在你看來,那不過是一片失去一切生機的落寞。

其實,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季,對你來說都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風景處處都有,生活也一樣照過,左右你情緒的隻是你自己的內心感受。唯有放寬心胸,綜觀一切時你才能體驗到不同季節所帶來的美好感受。

其實,世間許多事情並無所謂徹底的好壞對錯,全在於你用怎樣的心情去體會它,懷著多大的心胸去承載它。當樂觀多於悲觀時,人生自然會一片光明。

一位家境貧寒的母親帶著她的小女孩行走在人頭攢動的大街上,今天是小女孩的生日,母親想給她買一雙鞋子。看著街上行人光鮮亮麗的著裝和女兒身上破舊的衣服,母親深深低下了頭,緊緊攥住小女孩的手。

“媽媽,你看,你看!”忽然,小女孩興奮地叫了起來,她拉著母親的手,來到了一架照相機前。

“媽媽,我們照張相吧。”小女孩說道。

“可我們沒有太多錢,一會兒還要給你買鞋子。”母親很為難。

“媽媽,我不要鞋子,我們兩個照一張照片吧!”小女孩說。

“可我們的衣服太舊了,照出的照片會很不好看。”母親低聲說道。

“可我們的笑容每天都是嶄新的啊!”小女孩開心地說。

一旁的攝像師聽到小女孩的話,決定免費為她拍攝一組照片。照片衝洗出來之後,他將其掛在了自己的櫥窗裏,並為照片命名為“最美的心境”。

想想生活中的我們,是否能夠像那個小女孩一樣,擁有如此美好的心境?即使衣衫襤褸,卻也能坦然而從容地將笑容時刻掛在自己的臉上。很多時候,我們都比那個小女孩幸運得多,擁有的也多,但是,我們卻很少能夠擁有那樣單純的快樂。現實中的我們,總是像一個時刻遭受著苦難而被快樂遺棄的孩子一樣,苦守著生活所帶來的一大堆瑣事,愁眉不展。甚至肆無忌憚地發泄不快,讓自己和別人的心情都變得更加糟糕。

其實,生活一直在源源不斷地給予我們快樂,關鍵是你的心裏有沒有空間收納這些美好。同是頭頂驕陽,有的人會為這樣的大熱天感到煩躁不已,也有人會愛上這樣充沛的陽光;一樣的大雨磅礴,有的人會討厭雨水弄髒了自己的新鞋子,有的人卻說:“雨水不但衝走了灰塵,還帶來了寧靜,多麼美好!”

心是晴的,天陰也是晴。心是陰的,天晴也是陰。人的一生就像一架天平,樂觀在左盤,悲傷在右盤。如果你的天平總是向泥濘的一方傾斜,那麼,請把心放寬一點。當快樂變成裝載生活的主題時,苦難和悲傷就會變得很輕很輕。

等世事化雲煙,待滄海變桑田

平常心是一種至高至純的人生境界,也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極富魅力的生存哲學,更是維護幸福必不可少的心態。有了一顆平常心,我們就可以領悟到那種“等世事化雲煙,待滄海變桑田”的心境。一切的世事變遷、一切的利害得失,我們就都可以處之泰然。拋棄了人生中的大悲大喜,幸福就將如同一股涓涓細流流進我們的心田。

“平常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對於周圍所發生的事情的一種心態,是“無為、無爭、不貪”等觀念的彙合,是一種處世態度,也可以解釋為淡泊之心、忍辱之心或仁愛之心。

“平常心”這看似極簡單的三個字背後所蘊涵的道理極其深刻廣博,也許我們需要用盡一生的時間才可能真正地領悟。保持一顆平常心,就可以讓我們體會到這變化多端的每個季節所特有的美麗,感受到幸福。因此,我們說平常心是一種幸福的心理境界。

保持一顆平常心是維持心理平衡最好的方法。有人說,這個世界上95%以上的人都屬於普通人的範疇,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世界上的人們如果除去各種名分、社會榮譽等光環,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平凡人、平常人。平常人要有平常心,平常心能夠讓人心裏平靜如水,能夠減緩心理壓力,聚集能量、激發勇氣,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性循環效應。

是平凡人就會犯錯誤,因此犯了錯誤也很平常,不要為自己的錯誤而懲罰自己。有些人不容許自己犯錯誤,有了錯誤或失誤時,常常鬱鬱寡歡,很長時間難以釋懷。“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生活中出現一些小錯誤並無大礙,而且換個角度想想,它們反而會增加你的人生樂趣,豐富你的人生體驗。

一個人不管多麼優秀,能力多強,總會遇到比自己更強的競爭對手,即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恰當地評價自己,為自己確定合理的目標和要求是保持平常心的基礎。對自身的正確認識有助於獲得自己和別人的認可,有助於維持自身的幸福感。

一顆平常心可以讓我們對事物有更準確的認識,不再存有過高的期望,這就可以減少我們因失望而產生的沮喪;一顆平常心可以讓我們大度地看待一切得失,讓我們擁有一顆與世無爭、與人為善的寧靜心靈;一顆平常心可以讓我們放下倔強、好勝的脾氣,用心傾聽別人善意的建言;一顆平常心可以讓我們放下心頭的困擾,懂得體會已有的幸福……

真正領悟平常心的意義,並以此為人生準則,再加上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睿智的理性思考,我們就可以從中獲取無限的歡樂與滿足,做一個永遠幸福的人。如此說來,平常心的內涵博大精深,看似平常的“平常心”,其實並不平常。

學會享受生活給予我們的一切

除去節假日,每天早上都要起個大早,然後使盡力氣擠上公交或地鐵;工作了十多年,工資還是沒有太大的變動,甚至比不上剛進單位不久的新人;每天都要計算柴米油鹽的價格,稍有不慎就會經費告罄;眼看著有那麼多的人開上了好車、住進了別墅,你卻還在為每月要交高昂的房租或月供而傷透腦筋……

生活中,大概有不少人都會為了這樣的狀況皺起眉頭,大呼一聲:“生活真苦!真沒勁!”繼而感慨自己生到這個世界上,大概就是來受罪的。

所謂的苦難,假若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那麼即使你生氣吼叫、捶胸頓足或者號啕大哭也一點都不會削弱它們的威力。更何況,這些在你眼中所謂的“苦難”,不過是生活所帶來的不公平而已,而這種不公平幾乎對於每個人都是存在的。之所以有些人能夠快快樂樂,而有的人痛苦不已,是因為他們所關注的角度不同。

有一個人找到了上帝,然後向上帝訴苦:“為什麼別人總能夠那麼幸福,而我卻總是如此不幸?”

上帝反問道:“你認為別人都比你幸福嗎?”

“至少大部分人是這樣。”

“那麼,好吧,現在你可以去找一個你認為幸福的人,然後,我把你們的生活互換過來。”上帝允諾道。

於是,年輕人找到了那個在他眼中最富有的富翁,幻想著過上他那種無比美好的生活,比如每天連吃飯都有六七個仆人在身旁侍候。於是,在告訴了上帝自己的決定之後,年輕人開始過起了富翁的生活。

起初的幾天,年輕人還覺得耀武揚威,很是得意。可不到三個月,他就受不了了。他發現自己每天都要接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電話,常常要陪客戶吃飯,消遣到深夜,漸漸地他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變得越來越糟糕。血糖含量超標、經常失眠、常常頭疼難忍……更可怕的是,他發現自己的身邊除了那些假意恭維的人之外,竟然連一個可以心貼心說話的朋友都沒有。

他開始懷念起了以前的生活,覺得那時的自己其實過得也還不錯。於是,他又開始苦苦地哀求上帝讓他回到從前的生活狀態中。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不快樂,並不是因為生活中缺乏什麼,而是因為我們被那些不如意的地方和自己的奢望蒙蔽了雙眼。我們總是將目光過多地放在了那些苦難上,過多地去承受苦難,而忘記了享受生活。

其實,生活並不一定都是轟轟烈烈的,能夠在平靜的歲月中享受安穩生活亦是一種福氣。但平淡不等於枯燥乏味,霍金說過,如果生活沒有了樂趣,那將是一場悲劇。俗話說:“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懂得生活的人會用情趣讓簡單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一個農民從出生起就一直在偏遠的農村生活,從來沒有離開過那片土地,也從來都沒有體驗過大城市的繁華。

一次,一位記者去當地采訪時問他:“你一輩子都生活在大山裏,不曾擁有過十分富裕的生活,也沒有到大城市去過,會不會感到很遺憾,很不甘心?”

農民笑著答道:“沒有什麼不甘心的,我吃的都是自己種出來的糧食,看著那些小苗一天天長大,我很幸福,也很知足。在這裏,我每天都過得很快樂!”

你可以羨慕城市的富麗與繁華,但你也可以為自己清淨舒適的安樂窩而愜意無比。幸福源於自己的感受,每個人都能擁有享受生活的不同方式,而這種享受所帶來的快樂也是旁人無法體會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說:“我隻擔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難。”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心態。生命是一種過程,你哭著來,又在別人的哭聲中走。隻要用心去享受,則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你都能從中品味出人生的真諦。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是為了充實你的生命,都是你的財富。無論何時,無論遭受怎樣的境遇,都要謹記:享受生活,而不是承受生活。

要想享受生活,你首先要學會“感激”。你可以感激父母的養育,感激朋友的慰藉,感激生活中每一次成長的經曆……心存感激,能給自己帶來一份溫馨美好的感受,有了感激,也就有了幸福和快樂。

其次,凡事要朝好的方向想。不要一有煩惱,就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請記住一句話:“我在遇到沒有雙足的人之前,一直為自己沒有鞋穿而感到不幸。”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生活就是這樣缺憾而有趣味。

然後,不要總是專注於自己的“傷口”。假如不愉快的事情已經發生,你該做的不是哭泣,而是尋找解決的方法和發現其中的契機。至於那些已經過去的往事,就得將它遠遠拋開。你隻有一雙眼睛,應該把它留給美好的東西,而不是頹廢的事物。記住好事、快樂的事,時常溫習它們,你就會覺得是在享受。

曾經看到一張照片,在幾個月前剛剛發生過震驚世界的地震災難的汶川,災民們臨時居住的帳篷頂上插著一束塑料花,嬌豔的花朵在破敗的環境中不屈地綻放著,讓看到的人眼前仿佛劃過一道希望的光。即使在災難之後,那裏的人們依然保留著自己的生活情趣。

傷害過後,痛苦過後,還願意插上一束花,點綴生活。汶川人樂觀的精神讓人相信,災難並沒有泯滅希望,生活還在繼續。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不會輕易放棄生活,對生命的珍惜,對生活的愛能夠給他們勇氣和力量,走出陰霾,走向幸福。

苦難躲不掉,但忘得掉

人,隻要活著,就要接受痛苦的挑戰,無論在哪個年齡段,都躲不過。生老病死、家庭不睦、鄰裏糾紛、親朋反目、下崗失業……痛苦,是人生樂章中的一個音符,它使歌曲抑揚頓挫;痛苦,是飯桌上別具風味的一道菜,使你嚐盡酸甜苦辣鹹;痛苦,又像是你血管中的“栓塞”,如不及時清理疏通,就會殃及你的健康甚至生命。痛苦與幸福相斥,人的內心如果被過去的過錯和痛苦填滿,便沒有了空間接受新的幸福。學會忘記,是心寬者明智的選擇。學會忘記的人,才有更多的空間容納幸福。

著名作家紀伯倫有一句話:“忘記是自由的一種形式。”忘記曾經的傷害,忘記已發生的過錯,忘記已嚐受過一遍的痛苦,隻有這麼做,才能使我們的心靈達到一種自由的境界。

一位苦惱的年輕人背著個大包裹去尋找幸福,經曆了層層荊棘和道道坎坷,來到一條波浪洶湧的大河前。

河上沒有橋,隻有一位清瘦的白首老人駕著獨木舟在河中搖蕩。

老人問年輕人去哪裏,他說他要去尋找幸福。

“是吧,那你把這個破包裹丟到河裏,然後再去尋找。”

“這可不能,包裹裏麵藏著我一路上跋涉中的孤獨、黑夜裏的寂寞、跌倒時的痛苦、受傷後的淚水,靠著它們的陪伴我才走到了今天。”

老人不語,隻是在過河之後要求年輕人把自己也放進包裹裏。

“什麼?”年輕人以為自己聽錯了。

“是的,你什麼都放不下,那我也幫助你過了這條大河,你應該把我也帶上。”

年輕人恍然大悟,把裝滿痛苦回憶的包裹丟下,頓時感到步履無比輕鬆,原來這就是自己拚命尋找的幸福。

生活中,人們可以輕鬆地把榮耀和成績放在身後,但要將曾經經曆過的痛苦完全放下卻是不容易的。唐山大地震後的幸存者中,就有一些人至今還對黑暗、對饑餓充滿恐懼,他們入睡前要亮著燈,偶爾要靠拚命吃東西來緩解幾十年前心中的壓力。記得文人達克頓曾說過:“除了雙目失明,我可以忍受任何痛苦。”可當他60多歲真正失明時,發現自己原來也是可以承受這種痛苦的。因為他把失明的痛苦忘記了,憑借著美麗的心靈生活下去。

其實,脆弱的生命本來就不應該有那麼多沉重。我們在經曆了無數無可挽回、無法抗拒的災難後,可能會萬念俱灰。然而,與漫長的生命相比,過去的永遠都是輕微的。所以,遭受了大悲痛和大苦難之後,最主要的是讓未來快樂更多,幸福更多,而快樂與幸福不會成長於過去痛苦的荒原中。所以我們要學會忘記苦難,因為我們心中銘記著智者的話:“你前世即使是被冤屈的鬼魂,但在經曆過痛苦的十字架之後,唯一值得守候的也隻有複活節的到來。”

“沒有寶貴的財富,還有珍貴的愛情;沒有珍貴的愛情,還有美妙的青春;沒有美妙的青春,還有健美的身體;沒有健美的身體,還有純淨的心靈……”達克頓用曾經曆練過痛苦、卻又忘記了痛苦的純淨心靈告訴我們——苦難並不是可以升值的古董,不要再為過去的痛苦而驀然回首,太多的痛苦回憶隻會讓你短暫的人生迅速貶值。畢竟我們已經為它付出過代價。如果沒有別的辦法,那就請瀟灑地揮一揮手,不再為身後摔碎的瓦罐而悔恨,這樣我們才能獲得幸福的人生。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還”,過去的已經過去,曆史不能重新開始,也不可能從頭再來。也許我們暫時失去了目前看似幸福的東西,然而隻要生命常青,就會有再次崛起的資本。一味沉浸在失去的痛苦中自怨自艾或者怨天尤人,都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隻要我們樂觀向前,吸取經驗,不再為打翻的牛奶無休止地哭泣,那麼,總有“得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