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2 / 3)

“那剪完不就可以睡了?”朋友問。商人歎息著:“但頭疼的問題又來了,這三萬頭羊的羊毛製成的毛衣,要去哪裏找買主呢?一想到這個,我又睡不著了。”

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覺,杞人憂天地擔心著未來,隻怕等三萬頭羊長大,羊毛可以製成毛衣、買主也紛紛上門時,這位商人卻因長期失眠,失去健康而無法再從事商業活動了。

這是我們生活中很普遍的例子——好像人人都甘願犧牲當下的幸福生活,去換取對未來無知的擔憂。

其實,明天將發生什麼,我們誰也不知道。

如果將希望寄予“等到空閑的時間才享受”,那我們不知道將失去多少可能的幸福。不要再等到有一天我們“可以鬆口氣”,或是“麻煩都過去了”時,才去實現目標或理想,生命中大部分的美好事物,都是短暫易逝的,此刻去享受它們、品嚐它們,善待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別把時間浪費在等待所有難題都有“完滿結局”上。

假如我們身在一月,就不要因為幻想二月份的得到而喪失可能在一月份得到的良機。不要因為對未來計劃的憧憬,而虛度浪費現在。不要因為目光注視著天上星光,而看不見周圍的美景,甚或踐踏了腳下的玫瑰。

我們要把全部精力傾注在現實中,傾注在今天,傾注在當下。假如在今天,我們隻能取得1%的幸福,也不必奢望從明日獲得99%的幸福。因為幸福是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沒有這1%的注入,就不可能產生99%的結果。

人生沒有草稿紙,生活也不會給我們打草稿的機會,我們所認為的草稿,其實就已經是我們人生的答卷——無法更改,亦無法重做。所以,我們隻有把握好現在,認真地對待現在。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擁有時不覺得什麼,失去時才覺得惋惜。這也許是人類的一大特點,最明顯的是健康和自由。你若問一個普通人,“你現在感到快樂嗎?”他很可能說不快樂,有很多煩心的事。但你如問一個身患重病的人他最大的幸福是什麼,他的回答一定是健康。你若問正在監獄服刑的犯人最大的幸福是什麼,他的回答一定是自由。但遺憾的是,我們都如那普通人一樣,擁有著其實很難得的健康和自由,卻往往感受不到自己的幸福。

有一個運動員,在25歲時他發現自己得了癌症。許多人都為他的不幸而感到惋惜。然而令人驚奇的是,他卻常常對別人說,癌症是他遭遇過的最好的事情。每個人聽後都想了解他怎麼會有這樣奇怪的想法。原來,在患病之前,他是個標準的懶鬼,做事不願過多地付出。在被確診患了癌症後,他向自己發誓:如果上蒼給予我重生的機會,我會重新開始,抓住每一天,珍惜每一天,使自己的生活最偉大、最美好。癌症沒有改變他的身體,卻改變了他的心靈。他把每一天都當做自己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來過,對今天倍加珍惜,充實而富有成果地過好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這種積極地經營生命、管理時間的意識,使他認清了自己的使命,並最終兌現了自己的誓言,創造了體育史上的偉大奇跡,於2005年成為“環法自行車賽”曆史上的首位“七冠王”。他就是擁有比普通人大1/3的心髒,每分鍾心跳35次,全身的脂肪含量隻有4%的蘭斯·阿姆斯特朗。

生命是人最寶貴的東西,喪失了生命就等於喪失了一切,而時間是構成生命的單元。柏拉圖說:“有時間就有一切。”馬克思說:“時間是能力等發展的地盤。”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在他的名著《有效的管理者》一書中專門講到了管理者的自我管理,第二篇就是談如何管理時間。請大家記住:一切管理的關鍵都在於時間的管理。管理人生必須落實到管理時間。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就無法奢談管理好其他的一切。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早認識時間管理重要性的種族之一。“人生有涯”更是將時間管理與人的生命相提並論。孔子曾經站在河邊對著湍急的江水喟然長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當他見到他的一位弟子不善於管理時間,用白天的時間睡覺時,給了那位弟子非常嚴厲的批評。可見,一個人是否會管理時間在別人眼裏是多麼的重要。

西方的那些偉人們也都對時間管理高度重視。貝多芬說:“人擁有的東西沒有比光陰更貴重、更有價值的了,所以千萬不要把今天要做的事拖延到明天去做。”蘇格拉底說:“當許多人在一條路上徘徊不前時,他們不得不讓開一條大路,讓那些珍惜時間的人趕到他們的前麵去。”彼得·杜拉克說:“時間是高貴且有限的資源。”培根說:“時間是衡量事業的標準。”

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就大事,實際上也正是因為他們能巧妙地利用時間這個工具。偉人們能在有限的一生中,做出超越常人的貢獻,這就是他們的偉大之所在。我們讚歎莎士比亞的偉大,常常想到他一生創作和翻譯了600多萬字的著作。我們讚歎愛迪生偉大,也常離不開他一生有1000多項科學發明。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裏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然後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一段時間,愛迪生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愛迪生說:“時間,時間,怎麼浪費那麼多的時間呢?”他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裏麵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將裏麵的水倒在量杯裏,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

助手的臉紅了。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科學在時間中成長,在時間中前進,在時間中改造客觀世界,在時間中譜寫自己的曆史。科學家對各門科學的學習和研究,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他們創造的各種成果,必須經過時間來鑒定。時間,唯有時間,才能使智力、想象力及知識轉化為成果。要想讓你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盡快踏上成功之路,就必須馬上行動起來充分利用、管理自己的時間!

前來朝聖的教徒問佛陀:“這世界上,什麼東西是最長而又最短的,最快而又最慢的,最能分割而又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而又是最容易讓人追悔的,倘若沒有了它,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滅亡,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生不息?”

佛陀回答道:“世界上最長的東西莫過於時間,因為它是無窮盡的;最短的東西也莫過於時間,因為人們所有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就一命嗚呼了;在等待著的人們看來,時間是最慢的,在尋歡作樂的人們看來,時間是最快的;時間可以擴展到無窮大,也可以分割到無窮小;當時不知道時間寶貴的人們,在人生將近暮年的時候都會惋惜追悔;沒有了時間,什麼事情都做不成。那些不值得後世紀念的人,時間會把他們衝走,在曆史的長河裏不留一點痕跡,而那些偉大的人物,盡管他們的肉體已經不複存在了,但時間會把他們凝固起來,使他們永遠存在於人們的心中。”

如果你不想虛度此生,而想讓你的每一天都過得愉快而有價值的話,請正視匆匆溜走的時光,趕緊對你有限的時間進行管理吧,這將有助於提升你生命的品質。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法國17世紀著名思想家布萊茲·帕斯卡爾曾慨歎說:“人隻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人的生命有時還真像一根蘆葦般脆弱,風一吹就倒,一生倏忽而過,極其短暫,任何人都難以決定自己的壽命。我們雖然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通過努力提升生命的品質來拓展自己生命的寬度,通過努力豐富生命的內涵、增加生命的價值來增加生命的深度。

我們總是認為,現在不是最好的時機,必須等到某個時間或某件事完成之後,再采取行動。然而,生活總是一直在變動,環境總是不可預知的,現實生活中各種突發狀況總是層出不窮,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鍾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往往一門心思準備迎接將來某一天的到來,而忘記、忽視了眼前的一切。邏輯學告訴我們,未來永遠不會到來。你夠不到未來,無法將它拉到你的麵前,不珍惜當下,隻會錯失當下,隻會把每一個當下變成留有遺憾的昨天。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複返呢?”朱自清先生發出這樣的疑問。是啊,時光如流水,光陰如白駒過隙,“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倘使我們不珍惜今天的時間,讓日子白白流逝,終有一天會後悔莫及。

一個青年去尋找深山裏的智者,向他請教一些人生問題:“請問大師,你生命中的哪一天最重要?是生日還是死日?是上山學藝的那一天,還是得道開悟的那一天?”青年連珠炮似的發問。

“都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今天。”智者不假思索地答道。

“為什麼?”

青年甚為好奇:“今天發生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今天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那今天重要是不是因為我的來訪?”

“即使今天沒有任何來訪者,今天也仍然重要,因為今天是我們擁有的唯一財富。昨天不論多麼值得回憶和懷念,它都像沉船一樣沉入海底了;明天不論多麼燦爛輝煌,它都還沒有到來;而今天不論多麼平常、多麼暗淡,它都在我們手裏,由我們自己支配。”青年還想問,智者趕緊收住話頭:“在談論今天的重要性時,我們已經浪費了我們的‘今天’,我們擁有的‘今天’已經減少了許多。”青年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他明白了。對待生命最虔誠的態度,莫過於實實在在地過好每一天。因為再偉大的事業,也是由一天天的努力完成的。所以,欲圖事業成功者,必須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

能珍惜今天的人,就能掌控生命,他的人生就將是幸福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昨天是一張注銷的支票,明天是一張時間的期票,隻有今天才是手上的現金,因此,唯有今天才是我們可以掌控和利用的時間,所以,任何想成功的人都必須抓住今天,分秒必爭。

艾森豪威爾年輕的時候,一次晚飯後跟家人一起玩兒紙牌遊戲,連續幾次都抓了很壞的牌,輸得很慘,他開始不高興地抱怨。媽媽停了下來,嚴肅地對他說道:“如果你想要有個好的結果,就必須利用你手中的牌打好每一局!”

艾森豪威爾一愣,聽見母親又說:“人生也是如此,追求成功的人隻會竭盡全力把握住此刻,才有可能贏得最後的結果。”

很多年過去了,艾森豪威爾一直牢記著母親的這句話,從未再對生活存有任何抱怨。相反,他總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迎接命運的每一次挑戰,盡己所能地做好每一件事。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平民家庭走出,一步一步地成為中校、盟軍統帥,最終成為美國曆史上第34任總統。

生活是由許多個“今天”組成的,要想把握住生活,首先要把握好現在的每一天,每一個現在。今天終究會變為昨天,明天最終會成為今天。生活是喜是悲,就看我們是否能把握住“現在”。

無論身處怎樣的時代,遭遇怎樣悲慘的人生,我們都要好好地活著。努力在悲傷中找到快樂,在迷茫中找到希望,不向命運屈服,不到最後的一刻,絕不低頭認輸。不為別的,隻為能對得起自己鮮活的生命。

簡單點兒,再簡單點兒

我們總是憧憬著這樣一種生活:在海灘邊上有一幢屬於自己的小木屋,周圍鬱鬱蔥蔥、繁花點點,遠處是一望無垠的大海。閑暇的時候打開收音機,躺在海灘上靜靜地曬著太陽,聽著那優美的音樂。

雖然這樣的生活看來很遙遠,似乎是一種空想,但我們還是很希望有一天能過著這樣的生活——擺脫來自社會的一切約束,回歸到簡單、自在的生命本質!

很多時候,人們之所以感到生活中的紛擾太多,不是因為世事太複雜,自己缺乏對生活的構思,想得太簡單,而是想得太多,“構思過度”了。餘秋雨先生說:“我們的曆史太長、權謀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內幕太厚、口舌太貪、眼光太雜、預計太險,因此,對一切都‘構思過度’。很多人的一生都在過度的構思中度過,為生活平添了許多破滅、紛亂和耗費。”

生活是簡單的,是人們把它想得太複雜了。生活不是做數學題,不需要反複算計。雖然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改變世界複雜的形態,但卻可以把握自己做人的原則——保持簡單。如果你簡單,你的生活、你的世界也就都會簡單明晰起來。

趙鑫是一家跨國公司的高級質量管理員,年薪十多萬元。做事認真專注的他在大學裏並不算突出,因為他性格直率,不夠圓滑,與那些處事八麵玲瓏的同學比起來,顯得有點“缺心眼”。畢業沒幾年,“不會辦事”的老實人卻得到了這樣條件優厚的工作,許多比他聰明能幹的同學的境況卻大都不如他,大跌眼鏡的同學們不由感歎“傻人有傻福”,對他的“幸運”羨慕不已。殊不知,正是他們眼中那種“不成熟”、“不聰明”的簡單直率,帶給了趙鑫好運。

當時,那家跨國公司向社會進行公開招聘,因為各種待遇相當優厚,報名競聘者如潮。經過筆試、麵試和實際操作等嚴格得近於苛刻的層層篩選,趙鑫和其他兩位應聘者殺出重圍,進入了由公司總裁親自進行考察的最後一輪麵試。

雖然應試成績相當,但是另外兩名應聘者一個是名校博士,另一位則在相關崗位工作多年,經驗豐富。學曆、經驗都不算突出的趙鑫並不對自己抱太大的信心,隻想放手一搏。

考察在老總的辦公室進行,三位競聘者依次入內,趙鑫是最後一個。第一位應聘者出來時麵帶著微笑,第二位雖然表情嚴謹,姿態卻非常自信,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趙鑫進去以後,一眼看見老總的鼻尖和臉頰上各有一小塊濺上去的墨汁,接著還發現老總的領帶沒有係緊、襯衣的第一顆扣子沒有扣好。這樣不雅的形象出現在一個跨國公司老總身上顯然有些失禮。然而,在這樣一個決定自己命運的非常時刻,討論任何與他應聘工作無關的事很可能被視為不夠專注,萬一惹得老總不快,就相當於自動退出競爭,無異於拿自己的命運開玩笑。

趙鑫卻沒有想那麼多,老總已經向他提出了問題,他卻嚴肅地說:“總裁,請允許我先提醒您三點:第一,您的鼻尖和臉頰上各有一處黑點;第二,您的襯衣扣子沒有扣好;第三,您的領帶沒有係緊。相信您這是一時的疏忽不察,但作為一個跨國公司的總裁,這將有損於您自己和公司的形象……”接著,他在老總好像有些尷尬的神色中從容回答了他的問題,老總沒有繼續發問,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你可以走了。”麵試時間相比前兩位短了很多。

趙鑫走出老總辦公室,回去跟朋友講述了這次麵試的經過,大家都埋怨他太傻,當麵批評老總儀容不整,讓老總失了麵子,白白錯失了這樣的大好機會。已經不抱希望的趙鑫正準備找其他工作,卻接到了老總秘書的通知:他被錄用了,明天到公司人事部報到。

後來,在一次閑談中,老總對趙鑫不無感慨地說:“正因為你的簡單和直率,我才決定聘用你。”

老總說,第一位應聘者一進去就注意到了他臉上的墨跡,幾乎條件反射地笑出聲來,但馬上忍住了,也沒有出言提醒他。回答問題的時候看似大方從容、侃侃而談,眼睛卻不住地瞟向那兩塊黑點。

和前麵一位一樣,第二位應聘者也一眼看到了老總臉上的墨汁,但他並不關注與他正在做的事情無關的東西,隻專注於認真聆聽老總的詢問,對老總提出的關於如何嚴格檢驗產品質量的問題對答如流。

在質檢員的崗位上,過分圓滑就會造成把關不嚴,很可能因為其他的原因對不合格的產品“放水”。不合格的產品流出去,影響的還是公司的形象。第二位雖然嚴謹有餘,對工作專注,但視野過於狹窄,不關心公司整體,難以有大的發展。

直率認真的趙鑫最終成為競聘的勝利者。做人就是這麼簡單,無須顧忌太多,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用最直接的辦法解決問題。如果想著這樣說不行,那樣說不可,在枝節問題上浪費太多精力,也許機會就在你思考的那幾秒鍾悄悄溜走了。

一位哲人說過:“頭腦清楚,講求實際的人最簡單,未來也一定屬於簡單思考的人。”最美的藝術品總是最簡潔的,長篇大論的渲染並不比一句簡短有力的話更具說服力。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這也對人們的辦事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競爭激烈的職場裏,較高的辦事效率是生存的基本需要。高效辦事的前提就是把複雜的事做簡單,遇到問題時,要去偽存真、化繁為簡,抓住其本質,這樣才能一步搞定,一錘定音。而在真正掌握問題本質的基礎上,以效率和效果為出發點,力求簡單更是最好的做事之道。

美國哲學家梭羅說:“簡單點兒,再簡單點兒!”

讓心靈開始平靜,讓狀態變得輕鬆……

平靜中,又想起了海子,想起了海子的“麵朝大海,春暖花開”的那首詩歌。

讓心靈永遠輕盈翱翔

最近,小吳一直覺得自己的工作很累。她已經參加工作三年了,每天早出晚歸,很賣力地工作,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可是她最近卻發現自己很迷茫,業績不再有提高,和同事之間的關係也變得不那麼順心。一些以前明明能做好的事情現在卻有些力不從心,精力完全集中不起來。浮躁和厭倦的情緒包圍著她,使她想要逃離,逃得越遠越好,逃到新的環境和生活狀態中去。

同事小王建議她給忙碌的工作按下“暫停鍵”,出去走走,給心靈做個瑜伽,也許能緩解這種疲憊、煩躁的心理,也可借機認真審視自己走過的路,為接下來的生活調整方向。

於是,小吳帶了點簡單行李,在郊區租了間農家院,與世隔絕般每天一個人吃飯、散步、睡覺,和小狗對話,和自己聊天。十天之後,小吳精神飽滿地回到了單位。

每天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來往於喧囂繁雜的塵世間,強打著精神去應付那無窮無盡的工作瑣事、情感煩惱,我們的心漸漸變得麻木了。心靈的草場一片荒蕪,我們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修剪它,它逐漸變得雜草叢生。

擁有寧靜的心靈世界是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需要一處避風港灣。當我們在人生路上感覺疲憊的時候,不妨暫時將生活的瑣碎和工作的壓力拋在腦後,靜靜聆聽心靈的聲音,與自己交談。

如果一個人的生活、工作總是安排得太滿,沒有留出足夠的給心靈做瑜伽的時間,很容易陷入迷茫和煩躁裏。有時就像掉入一個泥潭,怎麼也拔不出雙腿。其實,給疲憊的心靈放假,適時調適心情,就猶如一根希望的繩子,能在我們最無助的時候把我們拉出情緒的泥潭。

有一位考古學家,千裏迢迢去尋找古印度文明的遺跡。他雇了一些當地的土著人作為向導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蕩蕩地朝著叢林的深處進發。到了第三天,土著人都停下來拒絕前行。原來,這裏的土著人自古以來便流傳著一個神秘的習俗:在趕路時,皆會竭盡所能地拚命向前衝,但每走上兩天,便需要休息一天!世世代代,從不例外。

考古學家十分不解地問部落首領:“為什麼你們要堅持走兩天歇一天呢?”年邁的部落首領耐心地解釋說:“我們的腳步走得太快,而我們的靈魂走得太慢,走兩天歇一天,就是為了等我們的靈魂趕上來!”

是呀,人哪能沒有靈魂呢!走的時候,是為了體現生命的價值;停的時候,是為了享受人生!人不應該隻在匆匆趕路,應適時給心靈放個假。

給心靈放個假,聽一段自己喜愛的音樂,讓美好的音樂帶著我們進入情感的天地、排空心中的煩惱;給心靈放個假,窩在舒適的沙發裏,伴隨著咖啡的醇香,讓心中的不快飄散到空中;給心靈放個假,到山頂去望遠聽鬆,讓風吹散那苦悶的心情,讓陽光來照亮自己黯淡的心靈;給心靈放個假,到海邊去看浪,在與浪花的搏擊中,振奮起精神,讓浪花衝走心中的不快;給心靈放個假,還可以去逛逛街,買幾身漂亮的衣服讓自己的心情靚麗起來……

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從成功中總結經驗,在前進中尋找不足,靜靜地思考未來的路,勇敢地超越自己。不留戀眼前的輝煌,和昨天的勝利說聲再見,然後灑灑脫脫地繼續明天的征途。

我們必須騰出時間和自己相處,因為它給了我們繁忙的生活一份難得的閑暇,給了我們浮躁的心靈一份真摯的沉澱,也給了我們忙碌的心靈一次反省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學會了和自己相處,和自己相伴,讓心靈持久充盈地輕盈翱翔!

隨心所欲享受過程

有這樣一個比喻,說生命是一個括號,左括號是出生,右括號是死亡,人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斷地在括號裏填空,這個括號能否填滿呢?事實告訴我們“不能”。人生就是再延長一百年,我們依然有填不完的空。這也就告訴我們要學會享受填括號的每一天和每一個內容。

有一個現代寓言,說一位年輕人事業失敗,愛人也走了,於是有點看破紅塵的意味,整天懶洋洋地坐在樹底下曬太陽。一天,一位智者問年輕人:“這麼大好的時光,你怎麼不去工作賺錢?”年輕人回答:“沒意思,賺了錢總會花光。”智者問:“你怎麼不去追尋愛情?”年輕人說:“沒勁,弄不好還得離婚。”智者又問:“你怎麼不去交朋友?”年輕人回答:“沒意思,交了朋友弄不好會反目成仇。”智者扔給年輕人一根繩子說:“幹脆你上吊吧,反正也得死,還不如現在死了算了。”年輕人說:“我不想死。”智者對年輕人說道:“難道你將一直坐在這裏等待結果嗎?你難道不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經曆過程,而不在於結果嗎?”年輕人羞愧難當。

是的,生命本來就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如果我們能夠充分體會和享受其過程。則無論結局會變成什麼樣,我們都沒有枉活一趟。

不少人都很看重結果,而忽視過程,就像許多人出門旅遊一樣。比如,人們去廈門旅遊,凡去廈門一定要去鼓浪嶼,到了鼓浪嶼一定要到日光岩,如果不去的話,算是枉來一趟。可到了日光岩一看,一塊不足15平方米的岩石上擠滿了人,你上去我下來沒有一點意思,比起在沿途經過的景物,這裏實在算是沒意思。可就為了這個目的地,許多人卻在匆忙中忽略了沿途的美麗風景。

凡鍾情於旅遊的人都十分清楚,旅遊的過程重於結果,但現在那種“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回來啥也不知道”的人還大有所在,並樂此不疲。

生命又如一場球賽,如果我們提前知道了它的比賽結果。那麼我們的興致會不會大大喪失呢?我們登山也有這樣的感覺,如果不親自爬一爬山,即使我們坐著纜車最先到達山頂,也不會有那些親自爬山的人快樂。因為他們一路走來,看到了山路上很多獨特的風景,而且最重要的是享受到了爬山的過程。即使回去後腿疼得抬不起來,這也是一段值得珍惜的幸福回憶。

過程會加深我們的記憶,過程可以讓我們慢慢享受人生。生命的本質也在於享受過程,而不是一味地趕路、賽跑。沒有過程的結果是蒼白的。

一次,在超市看到一袋剝好了的又白又飽滿的瓜子仁,很是誘人,就買了回來。回到家已是按捺不住、垂涎三尺了,抓了一小把放到口中,心想著,可以好好享受一下不勞而獲的感覺了。但瓜子仁卻不如平時一顆顆嗑來的香,再來一口,還是這種感覺,甚至沒有了再吃的興趣。

一樣的瓜子,為什麼剝出來後吃起來就不香呢?

後來才明白,我們平常嗑瓜子,嗑的是悠閑,邊吃邊聊,感受的是那個過程。而現在麵對這樣不用嗑就可以吃的瓜子,省略了最重要的過程,吃到嘴裏自然沒那麼香了。

是啊,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在一步步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到了人生的其樂無窮,過於直接地把結果擺到麵前,也就索然無味了。

既然我們有機會來到這多彩多姿的世界裏,就應該像一個旅行家,不僅要跋山涉水,走完我們的旅程,更要懂得欣賞、流連。想走的時候就走,想停的時候就停,隨心所欲地去發現過程中的樂趣和值得珍惜的幸福。

簡單生活,幸福安寧

走過了人生風雨路,聆聽內心的聲音,其實,我們都渴望簡單而自在的生活。中年人常常告誡未經世事的年輕人:生活比你想象的複雜得多。於是,年輕人學會了用複雜的眼光審視世界,學會了對所處的環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朋友、對同事“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謀事“三思而行”,刻意與人拉開距離,處處設防。

而那些彌留之際的老年人回首自己的一生時,卻會告訴在複雜的爭鬥中苦苦掙紮的中年人:其實,生活比你想象的簡單得多。而大多數人體會出這個道理時已經太晚。

我們的世界原本十分簡單:從最初的紅黃藍三種原色出發,複合出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人的形成也是從一個簡單的受精卵開始,經過十個月的孕育出生成人;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從簡單起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簡單是萬物的根基。

然而,不知道何時開始,我們累積的東西越來越多。為了世俗意義上所謂的更好的生活,都在拚命地追趕、得到,像一個龐大的螞蟻群落中的螞蟻們,整日整夜地忙碌著,隻為洞穴的食物可以度得過若幹冬季。

有這樣一個很經典的小故事。一個商人辛辛苦苦地忙了大半輩子,終於掙足了錢過上了美好的日子。於是一天他來到一片海灘上,想完全放鬆一下自己,靜靜地曬一曬太陽,享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但就在這時他卻看到了一個衣著破爛的漁夫正在海灘上懶洋洋地曬著太陽,便好奇地走過去問他:“你怎麼不去工作呢?”漁夫反問他說:“我為什麼要去工作呢?”“努力地去工作,掙上足夠多的錢,然後才能回海灘上來曬太陽呀。”漁夫輕輕地笑了笑:“曬太陽?那你看我現在又是在幹什麼呢?”

生活在這個繁雜的世界,麵對太多的誘惑、太多的陷阱、太多的關係,才使得日常生活無意義地複雜化了。因為複雜,使有的人變得唯唯諾諾、謹謹慎慎,甚至傷痕累累;因為複雜,使有的人變得隻會抱怨,隻會無奈,隻會越活越累;因為複雜,使有的人丟失了坦蕩,丟失了誠信,丟失了自在,丟失了曾視為生命的自尊和本性。

其實,午夜時分,和自己心靈對話時,聆聽到的聲音,一定是在說“別讓生活太過於複雜,因為生命之舟載不動太多的物欲與虛榮”。

多餘的脂肪會壓迫人的心髒,多餘的財富會增加生命的負擔,多餘的追求會拖累人的心靈,多餘的幻想會毀滅人的一生。是時候踏上歸途了,回歸內心、回歸簡單。

簡單是一種理智的生活態度,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因為簡單的人擺脫了世俗的羈絆,回歸了人的真實。簡單是一種性格,是閱盡紛繁的沉澱,得到的是自我的人生;簡單是一種生活,猶如閑雲野鶴,始終循著自己的方向;簡單是一種清醒,它嚐試著為心靈減負,享受著生活的樂趣;簡單是一種追求,就是不為名擾,不為物憂,遠離複雜,活得自在。

簡單不是對人生的退縮,不是無所作為。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先生對此有一個有趣的“數學人生法則”,說數學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九九歸一,化繁就簡。在人生的過程中,往往越是單純專一的人,就越容易在某一方麵取得成功。而那些理想很多,在許多方麵都想一試身手的人,往往終其一生都會無所作為。

簡單不是清心寡欲,過清貧的生活。簡單隻是意味著生活悠閑、心靈從容,僅此而已。

即使我們無法躺在海灘上靜靜地曬著太陽,聽著節奏優美的音樂,什麼都不想,以此來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但是,我們可以用心靈去沉澱和體會——簡簡單單、自自在在的狀態。

領悟到的人們於是撤去疲憊的偽裝,不再掩飾自己,回歸到那真實而又單純的本真;不去計較他人的碎語,不去理會一些事情的發生,讓它們發生去吧,不去管它們是悄無聲息的還是轟轟烈烈的,隻想自己與世無爭。因為,簡單自在才是內心渴望的生活。簡單是一種原汁原味的美。簡單做人,灑脫自在;簡單生活,幸福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