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起始於舍棄
我國台灣作家劉墉在他的一篇作品中說:“我們可以轉身,但是不必回頭,即使有一天發現自己錯了,也應該轉身,大步朝著對的方向邁去,而不是一直回頭怨自己錯了。”
迪伊·霍克是VISA信用卡網絡公司的創辦人。早在1997年7月份的美國《優秀企業》雜誌上,迪伊·霍克和幾個精英人物就共同提出:目前企業所麵臨的問題不是學習而是忘卻!這就好比一個電腦,如果我們對它內在的程序、內在的文件資料統統都不滿意,可電腦的空間已經滿了,那該怎麼做呢?我們是不是要先刪除舊的程序、舊的文件,然後再裝入新的程序、新的文件?這是一個必然的步驟。不然,舊的東西在阻擋,新的東西往哪裏放呢?正如我們要想得到更大的發展,關鍵問題不在於如何使頭腦裏產生嶄新的、創造性的思想,而在於如何從頭腦裏淘汰舊觀念!舊的觀念不除去,新的觀念很難植根發芽。
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道:“創新起始於舍棄,它不在於實施新措施,而在於舍棄的是什麼。”所以,現在就請閱讀到此的讀者朋友找出筆和紙,寫下你最需要舍棄的三樣東西:也許是你過去最想改善的某個習慣,也許是某個你怨恨已久的人,也許是你想放棄又不敢放棄的舊工作……都可以,然後在這三樣東西後麵畫一個大大的“×”,並對著它們說:“再見吧,舍棄你讓我感覺輕鬆!”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主動舍去那些經常困擾我們,卻對我們沒有任何用處的煩惱和意識,讓新的思想和有意義的事物占據我們的心靈吧。今天的放棄,也許正是為了明天的得到。
愛迪生說過:“沒有放棄就沒有選擇,沒有選擇就沒有發展。”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堅持著“矢誌不渝”的思想,守著最初的道路不放。如果我們堅信這條路是正確的,可以去堅持;如果經過實踐證明這條路是錯的,那就應當毫不猶豫地退回來,另走別的路。
因為,守望一處錯誤的方向,會使我們失去發展的機會,失掉可能成功的機遇。
由於當時科舉製度不公,科場中賄賂盛行、舞弊成風,蒲鬆齡四次參加舉人考試都落第了。最後,他放棄了“科考”這條可能不適合自己的道路,而選擇了著書立說這個方向。他立誌要寫一部“孤憤之書”。他在壓紙的銅尺上鐫刻了一副著名的對聯: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鬆齡以此自警自勉。後來,他終於寫成了一部文學巨著——《聊齋誌異》,自己也成了萬古流芳的文學家。
蒲鬆齡雖然科舉落第,與仕途無緣,但他敢於舍棄舊的方向,從而找到了成就自己人生的另一條道路。在這條新開辟的道路上,他取得了成功,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由此可見,人生並非隻有一處輝煌,天涯處處有芳草,別處風景也許更加迷人。我們有時應該從新的角度看待生活,看待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有的人活得輕鬆,有的人卻活得沉重?因為,前者拿得起新事物,也放得下舊事物,而後者則剛好相反。
有人曾把生命比作是一次長途的旅行,這實在是個極好的比喻。那麼就讓我們在這次旅行當中,輕裝上陣,隨時地清理自己的背包吧。該放棄的就放棄,該保留的就保留,讓自己生活得更輕鬆更自在,讓此次的旅途更加愉快、有趣!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沉湎於過去的不愉快和陰影,隻會是一種自傷。而忘卻了的人會重新站在太陽初升的地平線上,迎接更加燦爛的明天。別忘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幸福就如當下能吃到的大餅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種土灰色的沙鼠。每當旱季到來之時,這種沙鼠都要囤積大量的草根,以準備度過這段艱難的日子。因此,在整個旱季到來之前,沙鼠都會忙得不可開交,在自家的洞口前進進出出,滿嘴都是草根。從清晨一直忙到夜晚,連續忙幾十天,辛苦的程度讓人驚歎。
而實際情況是,沙鼠根本用不著這樣勞累,一隻沙鼠在旱季隻能吃掉兩千克草根,而它非要運回十千克才能踏實。大部分草根最後都腐爛了,旱季過後沙鼠還要將腐爛的草根一一清理出洞。
從沙鼠身上似乎能找到我們的影子——在現實生活裏,我們常為所謂的“明天”“後天”深感不安,為那些還沒有到來,或永遠也不會到來的事務焦急忙碌。
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都是有吃有穿、豐衣足食的,沒有任何事情能在當下威脅我們的安全。但我們總覺得不踏實、不安全,想要為將來囤積更多,我們總在為將來的所需和將來會如何而發愁。
其實,就如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所說:幸福不在明天,也不在昨天,它不懷念過去,也不向往未來,它隻在現在。把握當下的幸福,才是真實的幸福,無限地憧憬明天,幸福永遠也靠近不了我們——在我們一門心思準備迎接將來的某一天到來的時候,往往會忘記、忽視眼前的一切。邏輯學告訴我們,未來永遠不會到來;我們也夠不到未來,無法將它拉到麵前。對未來的擔憂隻是我們的想象,誰也不知道未來真正會發生什麼。
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年輕時,我們常習慣說“等到……的時候”,對未來抱有無限的幻想;到了老年,就變成說“過去……的時候”,對過去無限懷念。然而無論是未來將怎麼樣,或者過去曾經怎麼樣,結果都是一樣的——我們因為沒有關注當下而錯失了最真實的現在。不珍惜當下,隻會錯失當下,隻會把每一個經曆著的現在變成留有遺憾的昨天。
曾經有個朋友,在外人看來,他的條件已經很不錯了,是個部門經理,月收入中等偏上,在五環外買了一套房,可以隨心所欲地打車上下班。但卻常聽到他在抱怨自己不夠富有,覺得自己的職務低、收入少,和同學們相比混得太差,房子不在市區內,等等。總之,他對當下所有的都不滿足,因此,常常不開心,在酒精中尋找快樂。後來,有一個在酒桌上認識的、僅見過幾麵的朋友介紹給他一筆買賣,說能夠讓他大賺一筆。但誰料卻是一個局,他成了一起刑事案件的參與者。職位丟了不說,還賣了房子作為賠償金,並麵臨五年的牢獄之災。
我們總是在渺茫的期盼中尋找關於未來的幸福,其實,這是錯誤的見解。試問,誰可以擔保,一旦脫離了現有的位置,就可以得到幸福?誰可以擔保,今天不笑的人,明天就一定還能笑得出來?人生隻有一次,假如幸福呈現在眼前時,我們不去好好麵對它,那就將錯過它。
享有我們現在所有的安樂、幸福,不要夢想著明天不可期的富貴生活;享受我們今天簡潔舒適的衣服,不要妄想明天不可期的錦衣狐裘。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刻,比不切實際的計劃和妄想更適用於我們的生活。
因為世界和環境時刻充滿著變化,一不留神又是新天地,我們並不能保證自己可以等來和想象中一樣的未來。而對生活充滿幻想隻會造就一個極端的自我:我們終日為過去和將來憂心忡忡,我們超負荷地想要提升自己,我們成天患得患失,我們總不能清醒地認識當下,結果身體疲憊不堪,也喪失了當下的各種樂趣……
17世紀法國科學家兼思想家巴斯葛在《沉思者》一文中有一段話:“我們向來不曾把握現在:不是沉湎於過去,就是殷盼著未來;不是拚命設法抓住已經如風的往事,就是覺得時光的腳步太慢,拚命設法使未來早點到臨。我們實在太傻,竟然流連於並不屬於我們的時光,而忽視唯一真正屬於我們的此刻。”
是的,過去曾經美好,可是那已經過去了,而未來則根本還未來臨。過去與未來並不存在,它們隻是“曾經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狀態,唯一存在的是現在。那我們為什麼不在現在多把握一些幸福?
有的人在得不到的時候,總是垂涎三尺。卻在擁有的時候,不去珍惜,當一切都成為過眼煙雲的時候,才會有所覺悟,接著後悔不已。如果希望人生能過得更幸福一點,那就不要再無謂地懊惱“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把握住現在的幸福。
珍惜擁有就是幸福
我們常常會對自己說:明天我就開始運動,保持一個好的身材和身體;下周我要找個時間出去散散心,擺脫現在的消沉狀態;退休後,我要開始學習畫畫和舞蹈,彌補我現在沒有時間去做的遺憾……
親愛的讀者,你們是這樣嗎?總把希望放在明天,對未來有若幹計劃,而不是今天就開始。
如果是這樣,我們都屬於不明白生活真諦的人。
有這樣三個故事:
第一個是寓言故事。蔚藍的大海裏,有一條快樂的魚,它每天盡情地在海水中遊動,向身邊許多的魚說一些它所經曆的故事。疲憊時,它就棲息在水草裏,自由快樂是它的生活原則。但有一天,它遇到了另一條魚。那條魚對它說:“我聽說,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有一個叫大海的地方,那裏有比我們這裏更寬闊的水域,有許多好玩的東西。隻有到過那裏,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魚。”
“真的嗎?”它問那條魚。“是的。你去找找吧。”
於是,這條快樂魚開始去尋找大海,它遊啊遊啊,每天疲憊得要死,並沒有看到它要找的大海。有一天,它累極了,看到一條正在悠閑漫遊的魚,就問它:“你知道大海在哪裏嗎?”那條魚一聽就笑了,說:“你現在就在大海裏了呀!”
第二個是關於經商的故事。一個青年獨自駕船出外謀生,他經過許多風浪和無數的島嶼,在熱帶雨林裏找到了一棵高達十餘米的大樹。這種大樹經過一年的時間讓外皮朽爛,其木心黑的部分會散發出一種迷人的香氣。在那片雨林裏,像這樣的大樹隻有一兩棵。他砍下了這棵樹,把它運到市場上,希望能賣一個好價錢,但一直無人問津。市場的邊上有一個賣木炭的人,每天來買木炭的人很多,生意很好。年輕人就想:看來還是木炭好賣些。於是他把那棵樹燒成了木炭,一天就賣光了。其實,那棵香樹是世界上少有的“沉香”,隻要切下一片磨成粉,價值就超過一車木炭的價錢。
最後是一個很俗套的愛情故事。一個年輕靚麗的女孩,每天都周旋在眾多追求者中間,但沒有一個是她真正看得上的。有位男孩對她很好,悉心關照著她的生活,即使她隻是患了輕微的感冒,男孩也會悄悄地將藥和小零食塞到她的門下。但女孩一直漠視男孩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女孩終於碰到了一個大款,她以為這才是自己夢想中的王子,然後像飛蛾撲火一樣義無反顧地投身於想象中的愛情,天崩地裂,海枯石爛,但最後才發現——原來隻是別人手中的玩物。
三個小故事,說的都是同一個道理:很多時候,我們活得很迷糊,甚至迷糊到自己身處幸福之中卻意識不到,還滿懷期待地到處尋找。直到某一天,驀然回首,才驚訝地發現,原本擁有的幸福已在盲目的尋覓當中悄然離去,而自己從來沒有珍惜過。
往往,我們擁有幸福時並不知道幸福的真正含義,隻有等到失去了才發覺幸福其實就曾環繞在我們身邊。這還真如被黑布蒙住的眼睛,失去了感受色彩的能力,心靈就隻剩蒼白。
在現實中,我們很少去想自己已有的東西,而是常常竭盡全力去尋求得不到的東西,把眼睛望向彼岸,好像那裏才有幸福和快樂。而幸福,恰恰在我們力不從心的追求過程中從眼前悄然飄過。
如果在即將失去時有所覺悟,其實也並不算晚。因為我們的人生還很長,還有很多幸福留待我們去經曆,能從中有所領悟就很好。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天,教堂裏來了一個窮人,他對神父說:“我的處境非常不好,我的太太、孩子及父母都住在同一個屋子裏,他們整天互相謾罵吼叫,我的精神都快崩潰了。這屋子簡直是一座地獄,請您想辦法幫幫我吧!”
神父問:“那你能否答應我,不論我說什麼,你都能保證做到?”
那個人說:“好的,我發誓,一定做到。”
神父說:“很好,你家裏養了多少牲畜?”
那個人回答道:“一頭牛,一隻羊,還有六隻雞。”
神父對他說:“你現在回家,把它們全部帶入你的屋內。然後,一周後再來見我。”
那人雖然有疑慮,但回家後還是照著神父說的去做了。
一周過後,他麵容憔悴地來找神父,說:“我已經不成人形了。現在的房子肮髒、惡臭、吵鬧,我都快要瘋了。”
神父平靜地對他說:“回去吧,現在你可以把所有的家畜趕出去了。”
第二天,他再到教堂時,眼中充滿了喜悅。
他告訴神父:“我的生活變得十分美好,把所有牲畜都趕出去後,家中像是天堂一樣安靜,讓人感覺溫馨。”
生活中有許多事就是如此,也許不是最好的,但已經很不錯了。試著去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即使不是最完美的,但仍會有自己的幸福在。少抱怨我們所缺乏的,當感到不如意時,用向下比較的方法,去看看那些更悲慘的事,你或許就會愛惜自己所有的一切了。
過去是記憶,未來是想象,真正的、真實的快樂是現在。不必追求讓未來幸福,讓當下很幸福就足夠了。“活在當下”是最愉快、最安穩、最科學的一種方法。
青春易逝,拚搏要趁現在
時光悠悠,童年的稚氣已在花開花落的四季輪回裏漸漸褪去,理想的雙翅還未來得及完全展開,轉眼我們就到了青春的花期。“花無百日紅”,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會出現衰退,容顏也漸漸憔悴,青春易逝,人生的拚搏就趁現在了。
安妮是大學裏藝術團的歌劇演員。在一次校際演講比賽中,她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最為璀璨的夢想:大學畢業後,先去歐洲旅遊一年,然後要在紐約百老彙中成為一名優秀的主角。當天下午,安妮的心理學老師找到她,尖銳地問:“你今天去百老彙跟畢業後去有什麼差別?”安妮仔細一想:“是呀,大學生活並不能幫我爭取到去百老彙工作的機會。”於是,安妮決定下學期就去百老彙闖蕩。
老師緊追不舍地問:“你下學期去跟今天去,有什麼不一樣?”安妮激動不已,她情不自禁地說:“好,給我一個星期的時間準備一下,我就出發。”老師步步緊逼:“所有的生活用品在百老彙都能買到,你一個星期以後去和今天去有什麼差別?”
安妮終於雙眼盈淚地說:“好,我明天就去。”老師讚許地點點頭。第二天,安妮就飛赴到全世界最巔峰的藝術殿堂——美國百老彙。當時,百老彙的製片人正在醞釀一部經典劇目,幾百名各國藝術家前去應征主角。按當時的應聘步驟,是先挑出十個左右的候選人,然後,讓他們每人按劇本的要求演繹一段主角的對白。這意味著要經過百裏挑一的兩輪艱苦角逐才能勝出。安妮到了紐約後,費盡周折從一個化妝師手裏要到了即將排練的劇本。這以後的兩天中,安妮閉門苦讀,悄悄演練。正式麵試那天,安妮是第48個出場的,當製片人要她說說自己的表演經曆時,安妮粲然一笑,接著製片人聽到傳進自己鼓膜裏的聲音竟然是將要排演的劇目對白,而且,麵前的這個姑娘感情如此真摯,表演如此惟妙惟肖,他驚呆了!他馬上通知工作人員結束麵試,主角非安妮莫屬。就這樣,安妮來到紐約的第一天就順利地進入了百老彙,穿上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雙紅舞鞋。
時間本身是個定數,一個小時就是一個小時,一天就是一天,對於每個人都一樣。但是我們在不同的心境下,感覺會有千差萬別。快樂的時候時間總是飛逝而過,痛苦的時候就感覺度日如年,其實,之所以會產生這麼大的區別,主要是因為個人心理期盼不同。
最寶貴的是時間,最被輕視的也是時間。現在的年輕人都崇尚悠閑,安於散漫,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能聊個天昏地暗,有什麼不順心的事能鬱悶好幾天,剛準備看看書,一個電話打來,就興高采烈地隨老友逛街吃烤串去了。他們總以為自己有用不完的時間,於是毫不吝惜地蹉跎著時間,揮霍著光陰——這是一件多麼可悲、可惜的事啊。
你可能沒有傲人的姿色、出色的才能、高貴的出身,但是請你相信,上天給了你公平的時間。所以,別看比爾·蓋茨富可敵國,別看妮可·基德曼豔光四射,他們都擁有和你一樣的時間。榮華可以無限,時間卻是有限;生命雖然有限,精彩可以無限。積極地投身生活吧,你沒有下一個輪回,而隻有現世。別在生命的盡頭才遺憾自己的生命並未充分燃燒,人生能有幾回搏?讓我們盡情地釋放自己,做一朵迎風起舞的“鏗鏘玫瑰”吧!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一位智人說過:“人的一生隻有三天,翻過去的是昨天,迎麵走來的是明天,需要好好把握的是今天。”培根也曾說過:“昨天已成為過去,在明天尚未到來之前,我們唯一的可能是使自己的今天過得更加充實。”
有一些人做事拖拖拉拉,總是把事情往後推,結果往往是每天都生活在遺憾裏。對於這些人而言,因為總以為自己還有明天,所以總不重視今天。最終,整個生活都會陷入深深的遺憾和後悔中。因此,珍惜今天的一分一秒,任何事都不要推到明天。古人雲:“此日足可惜,吾輩更應珍惜秒陰。”時間是不等人的,否則,“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在人的一生中,今天是最重要的。寄希望於明天的人,隻會是一個空想者,勢必一事無成。隻有那些懂得如何利用今天的人,才會在今天創造成功事業的奠基石,孕育明天的希望。隻有抓住現在,我們才能有輝煌和燦爛的未來。一個連今天都不懂得把握的人,哪有能力和資格去說“還有明天”呢?所以古人說:“今日事,今日畢。”我們要學會的不是去設想明天會怎樣怎樣,而是要將今天抓在手掌裏,將現在作為行動的起點。這樣做的時候,才真正有能力把握明天。
就在今天,我要開始做這件事!
就在今天,我要完成這件事!
就在今天,我要克服自己的某個缺點!
就在今天,我要讓自己身心健康!
就在今天,我要讓人喜歡!
就在今天,我要給別人帶來快樂!
就在今天,我要成功!
我隻有今天。
在一個重視實踐管理的人眼裏,“今天”的時間是最寶貴、最重要的。塞萬提斯說:“取道於‘等一會’之街,人將走入‘永不’之室!”每天有每天的事,今天的事是新鮮的,與昨日的不同,而明天自有明天的事,所以今天的事應該在今天做完,千萬不要推到明天!那些總喜歡把應該立即完成的工作,拖延到第二天,甚至是第三天來完成的員工是不稱職的,也不會成為老板予以信任和重用的員工。
在海爾集團,有一個堅持了十多年的工作準則,那就是每一位員工每天都要根據“當天的工作當天完成,今天的工作一定要比昨天有所提高”的思想,不斷地找出工作中的不足與失誤,總結經驗教訓,以便日後更好地工作,這就是“日清工作法”。
“日清工作法”是海爾集團奉行的最重要的員工行為準則,是海爾集團傳授給每一位新員工的第一個理念。海爾的管理理念是,每一位員工都應竭盡全力去完成自己每天的工作目標,落實自己的責任,而不是為沒有完成工作去尋找借口,或者是得過且過。
沃爾瑪有一個“日落原則”,規定今天的工作必須在今天日落之前完成,對於顧客的服務要求要在當天予以滿足,做到日清日結,決不延遲。“日落原則”起源於公司創始人山姆·沃爾頓的名言:“如果你今天能夠完成這項工作,為什麼要把它拖到明天呢?”這基本上是現代版的“今日事今日畢”。這條原則執行起來很簡單,那就是沃爾瑪百貨的員工無論接到什麼要求,都必須在當天日落之前回複。
一個星期天上午,沃爾瑪百貨公司一名藥劑師在家裏接到商店人員打來的電話,表示有一名患糖尿病的顧客,不小心將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掉進垃圾粉碎機裏。藥劑師知道沒有胰島素,患者的情況會非常危險,因此他趕到商店,緊急為患者拿藥。這就是遵守“日落原則”的實例。顧客會根據工作人員是否關心顧客以及他們的反應速度,為商店打分。因此,“日落原則”是表現卓越的顧客服務的一個方法。
當天的工作最好在當天完成,否則,工作越積越多,就更容易出現差錯,耽誤整個工作進程。如果把今天的事留待明天,在這個拖延中所耗去的時間、精力,實際上已足夠將那件事做好。辦事拖拉的結果往往是後悔,因為沒有一個人希望看到本可以在充足時間下做好的工作,因為自己的懶惰和拖延而變得糟糕。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循環往複。你會越來越焦慮,越來越暴躁,更可怕的是這些情緒還會有可能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中。
時間一去不複返,對一個人來說,重要的是要抓住今天,珍惜今天,做到當日事當日畢。
吐故納新,讓生命之樹常青
釋迦牟尼靜坐默思,探索生命的奧秘,忽然心有所悟,便問身邊的弟子:“人生幾何?”
一弟子出口便答:“幾十年吧。”
釋迦牟尼搖了搖頭。
另一弟子思考片刻,輕聲答道:“真正稱得上人生的隻有幾年吧。”
釋迦牟尼又搖了搖頭。
兩位弟子疑惑了,便問:“依您之見呢?”
釋迦牟尼沉沉答道:“人生隻在呼吸之間。”
人之一生,猶如一呼一吸,呼出代表著過去,吸入代表著未來,兩者之間就是當下。生和死隻是瞬間的轉化。知悟了這點,人才方知應當珍惜當下,努力把握每一刻。
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循環過程,不斷進行著新陳代謝。人在呼吸的每一瞬間,既是他自己,又不是他自己。人亦要時時更新自我,不眷戀舊我,不追悔往昔。“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吐故納新,讓生命之樹常青。
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拜倫曾說:“不要迷失了你的眼睛,珍惜你現在所擁有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的確如此,當命運無情地捉弄了你,當你的生活變得一無所有,當你的肢體變得殘缺,當你失去了親人和朋友,不要絕望,不要放棄。因為,這一秒,你還活著。看看那些為了生存苦苦掙紮的人,他們都在為了生活努力勇敢地走下去。拋棄墮落和脆弱的念頭,隻要活著,就有希望!
一天,鎮上的河堤旁發生了一起意外事故,一個鄉下漢子開著小四輪拖拉機過河,在過橋時不慎連人帶車一同栽進了一丈多深的河中。人們都以為這漢子怕是沒救了。誰知,眨眼工夫,那漢子像遊泳時紮了一個猛子般從水裏鑽了出來,圍觀的人將他拉上了岸。剛剛遭遇災難的漢子臉上沒有一絲痛苦的表情,竟然哈哈大笑起來。
人們都覺得奇怪,以為他嚇瘋了。有人好奇地問他:“你的拖拉機都沒了,還能笑得出來?”漢子停住笑聲,反問道:“我還活著,連筋骨都沒傷著,不值得笑?”
人世間的一切煩惱都比不上死亡更讓人痛苦。所以,再沒有比活著更值得慶幸的事了。活著,就是有福氣,就該去珍惜。生活有萬千種形式,萬千人有萬千種活法,災難也許給你留下了無法磨滅的烙印,但歲月會讓你明白,活著是多大的幸運!
風雨過後的彩虹是這世間最美的景觀,從不幸中得以存活是最大的幸運。從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阿炳的《二泉映月》、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感悟人生,你就會發現,在種種對於生命的描繪中,最值得回味的是生命最低穀處奏起的昂揚旋律……當災難到來時,如果你怨天尤人,悲觀頹廢,失去求生的信念,那麼你就真的完了。隻要你的心不死,並采取積極的行動,就有東山再起、卷土重來的機會!也許你會覺得災難讓生活變得灰暗無望!但隻要人活著,一切不幸都會化作過眼雲煙!
37歲的蘇理貴和妻子都是四川廣安人,2000年起,他們一起來到汶川縣川西磁材廠打工,兒子也被帶到這邊上學。2008年5月12日下午,正在車間工作的蘇理貴忽然感到機器抖動了起來。開始時,他沒想到是地震,當他看到外麵的房屋正在坍塌時,才猛然反應過來,是發生地震了!蘇理貴大喊一聲:“快跑,地震!”就一把拖起同在一個車間的妻子往外跑。
撼天動地的地震平息後,蘇理貴夫婦立即跑去尋找還在四公裏外的小學上學的兒子。萬幸的是兒子在地震發生的時候被安全轉移到了操場上,有驚無險。因為餘震不斷,第二天一大早,蘇理貴與妻子決定冒雨帶著兒子走出汶川。
一家人一大早就開始朝都江堰方向趕去。山體滑坡塌方堵塞了公路,他們就沿著山間小道走。沿途泥石流不斷,他們隻能迅速地跑過危險地帶。經過嚴重的滑坡地帶時,他們先爬到山上,繞過滑坡帶連滾帶爬地繞下來。蘇理貴一家小心翼翼、提心吊膽地一路跋山涉水,經曆艱辛,終於在16日晚回到了老家廣安區肖溪鎮自古村。
由於多年沒有人居住,蘇理貴家原來的土牆房早已垮塌。但經曆了給人帶來滅頂之災的大地震,目睹了汶川地震重災區人們家破人亡的悲慘場麵,能活著回到家鄉,蘇理貴一家深感慶幸。他們切實感受到了生命的寶貴,覺得眼前所有的困難都不算什麼了。劫後餘生的蘇理貴堅強地說:“隻要活著,就有希望。我們一定會憑借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努力開創嶄新的生活。”
看看這些堅強的人,那些有過自殺念頭的輕生者應該悔悟。人可以脆弱,但不可以輕易放棄生命。生命太過寶貴,世界上有那麼多無辜遭難的不幸的人,連他們都掙紮著,不肯放棄最後的希望,何況我們呢?
詩人裏爾克說:“有何勝利可言?挺住就意味著一切。”
當理想遭遇現實的詰難,生命難道就可以被放棄?不,生的信念是高山之巔的鮮花,隻有不畏艱難、不怕挫折,敢於劈開荊棘、踏平坎坷的人,才能綻放出絕美的生命之花。
日休禪師說:“人生隻有三天,活在昨天的迷惑,活在明天的等待,隻有活在今天最踏實。今天便是每分鍾,如全做好,人生就美妙。”
昨天不過是曆史,明天隻是幻影,把握住今天才是踏實。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突然發現:成功女神已經在我們麵前綻露出迷人的微笑,因為我們活在今天,因為我們把握住了每一個今天!
人生沒有草稿,把握好現在
我們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總是說再找機會。
我們常想擁抱一下已經長大的小孩,但總想等到最適當的時機。
我們常想寫封信給另外一半,表達一下濃鬱的情意,但總告訴自己還有時間。
我們常想明天就要開始運動;下星期就找個時間出去走走;退休之後,就要好好享受一下生活。
……
要知道我們的生命是何等脆弱!早上醒來時,原本預期過的一個或快樂充實或平靜安寧的日子,可能就會被沒想到的意外事件破壞,如交通事故、地震災害、突發腦溢血、心髒病等,刹那間顛覆了生命的巨輪,我們突然闖進一片黑暗之中,再也看不到未來。
我們還常在擔心一些沒有到來的事,如我老了、病了怎麼辦等這類杞人憂天的問題;或掛念還沒完成但當下又無法著手去做的工作等這類沒有意義的事情;或常常在夏天去做春節回家要買些什麼禮物這類的空想計劃……
對於未來的所有擔心、掛念、空想根本沒有意義,它使我們的生活就像一輛陷在爛泥裏麵空轉的車,隻能在那個地方空轉,浪費了油卻什麼地方也到達不了。
回想一下我們曾擔心過的事,比如擔心考試會不會通過,擔心生病什麼時候能好,擔心天氣會不會下雨,擔心沒錢繳貸款……最後的結果曾因我們的擔心而有所改變嗎?
事實上那是不可能的。因為,焦慮緊張怎麼會帶來好成績?憂愁煩惱怎麼能讓病情轉好?寢食難安怎麼就能變出錢來繳貸款?天氣也怎麼會因我們的擔心而有所改變?
十斤的憂愁,也貼補不了半兩的債。擔心永遠是多餘的,難道不是嗎?
有一個做服裝生意的商人,因為生意不好而失眠,有人教他睡覺之前數羊能有利於睡眠。結果一個星期後,他又來找這位朋友,說還是睡不著,朋友問他數羊了沒有,他說都數到三萬頭了。
朋友驚訝地問道:“都數這麼多了,還沒有一點睡意?”商人回答:“本來困極了,但一想到三萬頭綿羊得有多少毛呀,不剪不就可惜了?”